第61章 李叔捐三万,庙祝惭愧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最新章节     
    李叔则是不知从什么地方翻出一把琵琶。
    “庙里还有这种东西?”沈世杰脸色古怪。
    庙祝却告诉他:“这是上次庙会,我们村请戏班来演出留下来的,应该也是不要了的,你们看中的话,就拿走。”
    这东西,放在他们庙里也没用,还不如一个唢呐、铜锣之类。
    李叔一眼就看出,琵琶的结构是老红木做的,而且上面还有精美的螺钿。先不说它是什么年代的,但李叔觉得这琵琶肯定值点钱。
    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这种工艺的历史很长远,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
    到了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螺钿工艺的琵琶,可以呀!李叔。”楚健忍不住举拇指。
    而这举动,在村民们看来,就有点自夸了。
    三个家伙能在陈麟那儿上当受骗,能有什么眼光?估计是看到有点旧的东西,都说是宝贝吧?
    李叔、楚健他们也算是看明白了村民们的心理活动,所以干脆光明正大交流。
    反正这些村民已经把他们三个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冤大头,那还偷偷摸摸干什么?
    “楚哥,你觉得什么年代的?”沈世杰询问道。
    “看样子,应该是明代的。不过,琵琶弦估计更换过,是这几年的琵琶弦。”楚健说道。
    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
    眼前的这一件,应该就是宫廷出品,自然不会差。
    李叔一听,高兴起来。
    就算琵琶弦是近几年的,但主体是明代的,已经挺值钱的呀!对一个琵琶来说,尤其是拿来收藏的,弦并不是最体现价值的东西。
    琵琶弦随时都可以换更好的。
    李叔心情大好,跟庙祝笑道:“老哥,我捐三万的香火钱吧!”
    楚健算是看懂了李叔和沈世杰,都是一样的性格,出手有点大方。这种情况,给了三五千的香火钱,那些村民都偷笑了呀!
    如果是淳朴的村民,倒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这个村子,合伙其他人骗外来人,楚健可就懒得顾及他们的感受,随便给点钱敷衍一下就好。
    至于刚才他出两万,一方面是因为那笔筒确实值钱,拿去拍卖的话,一两百万都不成问题;另一方面,是特意出点血,让那位大叔带他们过来。
    那些村民顿时一阵惊呼,没想到这人如此大方。
    庙祝还算有点良心,脸上有点不好意思,赶紧让人倒茶。
    “那么,就太感谢老板您了。何仙姑、文武官、土地伯公他们一定会保佑您的。”庙祝赶紧说点好听的话。
    “哈哈!图个心安,一会我过去上柱香。”
    “应该的,应该的!”
    ……
    刚才,沈世杰要了那个香炉,捐了五千元,他们还觉得这已经是冤大头,没想到年纪大的这位更加阔卓。
    多了三万的预算,庙宇的内部装修,可以搞好一点了。
    沈世杰像垃圾工一样,翻来翻去,最积极就是他。
    楚健不紧不慢,普通的东西,他看不上眼。
    很快,沈世杰又翻出一样东西。
    不,应该是一袋东西,里面全都是玉佛、玉观音、玉桃之类。
    “咳咳!这些是上次庙会开光的玉,不值钱的,你们要就拿走。”庙祝这回说实话。
    本来进货价就不贵,三两块钱一件,他们特意买回来,开了光之后,就给村里的小孩子佩戴,属于免费派发给村民的。
    这类东西,有点像护身符。
    值不值钱,就不要谈了。开了光的东西,很灵的,至少在他们看来是这样。
    楚健看了眼,那些玉都是极差的白玉。放在玉石开采场,这种东西属于废料,人家都懒得要的。
    沈世杰留意楚健的神色,很默契。
    他干笑一声,很给面子地要了一个玉观音:“那就拿一件好了,戴不了那么多。”
    男戴观音,女戴佛嘛!
    规矩沈世杰都懂。
    \\\"男戴观音\\\",主要是因为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并且男子往往性格较为暴躁,而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都是女身,是慈悲柔和的象征,\\\"男戴观音\\\"则是希望男子能够柔和。
    \\\"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陀释迦牟尼,而是弥勒菩萨,并且是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
    古人认为女人比较小心眼,而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是笑脸大肚,寓意快乐有度量,因此\\\"女戴佛\\\"则是希望女人能够多一些平心静气,豁达心胸。
    楚健一直在观察这座庙,捡起一块青砖,惊奇地发现,这块青砖有三五百年的历史。
    “大爷,这里原本是不是就有一栋建筑的?”楚健问道。
    此话一出,沈世杰和李叔十分诧异,转头望过来。
    而庙祝大爷也很吃惊:“你怎么知道?”
    没错!这里曾经就是一座道观,但后来荒废了。
    二三十年前,他们村要建一座庙,有风水先生就告诉他们,道观的位置,就是风水宝地,庙宇建在那儿,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他们将荒废的道观给拆了,重建一座庙宇。
    当时,村里不富足,所以一些材料还是捡道观的呢!
    “呵呵!猜的,像这块砖,感觉跟其他的不是一个年代。”楚健随意敷衍一句。
    其他人对比了一下,还真发现确实有区别,顿时恍然。
    于是,庙祝跟楚健他们说起以前的事。比如当时还有一座石碑的,被他们翻到下面垫路基了。
    “石碑?带我去挖出来看看。”沈世杰连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