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噬灵微菌”在哪儿?【下】
作者:理过次发的左手空   四十九弦修士最新章节     
    而当被豢养后,一类物群往往不能理解或不想理解另一类物群的表达方式,从而造成对方言语表达方式的失效。

    这就好像牛走近人类,朝着人类摇尾巴,并且用那硕大的牛头来凑近人,而人因为体格弱小,而有些害怕,从而导致沟通的不畅。

    而人类同样缺乏发达的嗅觉系统,所以对于蝴蝶等之类的昆虫乃至其他鸟兽散发气味的沟通方式,都经常无法察觉,甚或产生误解。

    ——

    言语之表达,与“聪明”或“愚蠢”有关。

    聪明或愚蠢反映了特定物群之识记、理解和操纵对象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能力。

    识记的对象越多,能操纵的对象越多,那么这类物群就越是“聪明”。

    每类物群都需要并且能够吃喝接撒,从而切实遵从“吃拉之道”。

    就此来讲,任何物群都能识记和的操纵特定的对象,并且有一定的“聪明之处”。

    当然,不同物群理解和操纵对象的程度是有差异的。

    猿猴、狐狸和人类一样有着手,而猿猴却和人类一样能使用工具。

    所以,就此而论,猿猴要比狡猾聪明。

    乌鸦会使用一些工具,能偷窃和储藏自己的江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比一般的鸟类聪明得多。

    ——

    而在所有的虫鱼和鸟兽中,阿花目前所见,仅限于人类在聪明程度上最高,因为人类能识记最大量的东西,会理解对象的本真,并且能借助这种本真的理解,创制出适合于自己的生活环境。

    那么,人类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群?

    “有没有一种物群,它天生就能识记、理解对象、识破虚幻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个世界?”

    对此,杜五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但却不能回答。

    杜布猜测,如果到了金仙这个层次,应当就差不多了。

    相对来讲,修士在整体上要比普通的人类更聪明。

    当然,灵虫、灵鱼、灵禽和灵兽,亦要比其他普通的虫鱼和鸟兽更加聪明。

    至于要达到金仙级别,对于杜布亦尚属于遥远。

    而关于同为金仙级别的修士、虫鱼与鸟兽孰更聪明之问题,杜布同样无法回答。

    ——

    但杜布确认,这个世界上,无论虫鱼或鸟兽,乃至同一个生命,都有出生、成长和成熟,而其聪明程度应当时时而不同。

    既有少年天才,又有中年奋进,甚或有“老年睿智”之说。

    当然,反面来讲,一辈子聪明的人类,或是一辈子愚蠢的人类,应当也算少数。

    在某个时期和绝大部分的情形下,大部分的人类或其他类物群,各群内的聪明程度应当大致差不多。

    当然,如果时间变化了,具体情形则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总而言之,这世上物群有“吃拉之道”、“劳休之道”、“合分之道”、“生死之道”和“苦乐之道”或“情绪之道”,同样还有着“言语之道”和“智愚之道”。

    这些道肯定存在着相互联结。

    因为至少它们都是“生群之道”。

    ——

    杜布将“生群之道”进一步扩展到自己关注的疾病与治疗中来。

    他认为,各类物群寿命之长短,既与食物、营养和环境有关,亦与疾病有关。

    因为各类疾病之产生,是由于物群之微胞乃至器官丧失正常的功能,从而无法撒阻挡或抑制外界的命片、微菌或其他虫类寄生物等的侵染有关。

    具体来讲,除了命片外,包括微菌在内的所有物群都由“微胞软皮”、“微胞明筛”、“微胞液”、“微动器”、“微缩链”等五大构造所组成。

    世上之每类物群,数量皆有千千万万。

    其数量多如恒河沙数。

    而在这众多数量中,包括微菌在内的所有物群都由器官、组织、微胞及其“微胞软皮”、“微胞明筛”、“微胞液”、“微动器”、“微缩链”等五大构造,可能会在先天阶段即有其缺陷。

    这些缺陷就导致了“先天类疾病”的产生。

    当如果幸好这些先天缺陷没有,但遭受了外界的的命片、微菌、其他虫类寄生物或有毒矿物等之类的侵蚀,那么微胞及其“微胞软皮”、“微胞明筛”、“微胞液”、“微动器”、“微缩链”等五大构造可能遭受或轻或重的破坏。

    当这些破坏无法抑制时,就如同那“鼠瘟杆菌”或“恶瘤”之无法抑制地产生、繁殖和广泛地侵蚀,那么就会恶疾缠身。

    这些情形也就是“后天类疾病”的产生根由。

    ——

    而有病即需要治疗。

    一些禽兽在遭遇毒虫瘴气等的侵蚀时,可能会寻求用某些草本或石粉等来帮助治疗,这往往带有碰运气的成分。

    在这样的情形下,禽兽可以为医生。

    但相对于人类郎中乃至专修医丹之道的人类修士而言,这些禽兽之所做所为,则颇为有限,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以及其豢养的禽兽,要比野生的禽兽要长寿的得多。

    这既是因为人类构建了适合自己的环境,排除了很多显在的或隐含的威胁来源,又因为人类会医道和丹道之术,从而能直接抵抗这些之于人体的侵染。

    当然,人力有时而穷。

    但即使如此,当能克服绝大部分的疾患之时,那么人类及其禽兽也因此要比野生类型更加健康和更加长寿。

    此即所谓“疾医之道”。

    ——

    “疾医之道”注重预防和治疗疾病。

    但在所有的医药中,有一类疾病是无法治疗的,此即“死亡”。

    任何生命无不有死亡。

    当死亡来时时,无药可医。

    当然,死亡可以延迟,但却无法避免。

    “那么,有没有永远的生命?”

    或者说,“有没有永远存在的生命存在?”

    “空也仙空”内玉简指出,如果说务虚修士的终极寿命已经来到了二万年,那么到了合道、大乘则分别来到了八万和三十二万年。

    至于真仙,如果能经历各种天道考验,则能达到近似与“天地同寿”的级别。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随着修为的提升、寿命不断得以延长的情形的出现,在大乘以下,根本原因是在于对灵气的汲取和使用。

    灵气不仅具有独特的反重力特性,而且能清除脏器、皮肉、筋骨、经脉、微胞、以及其“微胞软皮”、“微胞明筛”、“微胞液”、“微动器”、“微缩链”等五大构造可能遭受或轻或重的损坏,并且将那些有害的成分从体内排解出去。

    这样,寿命就得到了显著的延长。

    但更为根本的延长,则是因为汲取了灵气,并且有了其他灵食的供应,而在在修为增长过程中,使得脏器、皮肉、筋骨、经脉等发生了根本的改造。

    这种改造是彻底的,因为“微胞软皮”、“微胞明筛”、“微胞液”、“微动器”、“微缩链”等五大构造都不仅恢复了活力,而且绽放出更长期和更持久的空间。

    ——

    这一切的根本的根本,或许是因为那极其微细的“噬灵微菌”之存在于人体的微胞之内。

    它们随着灵气的汲取和修为的晋升,而不断地改造着“微胞软皮”、“微胞明筛”、“微胞液”、“微动器”、“微缩链”等五大构造,使生命从里到外不断适应着变化了的修为与身体。

    而到了真仙的时候,天地与我合一,“噬灵微菌”或许会使得“微胞软皮”、“微胞明筛”、“微胞液”、“微动器”、“微缩链”等五大构造得以彻底地转化为非生命的组合物,从而导致与“天地同寿”情形的产生。

    杜布现在已经到了务虚层次,并且“虚眼”大成。

    然而,他还是无法从外界、五弟阿花、大黑狗小白、鹿透色母子、以及自己身上察觉到“噬灵微菌”的影子。

    它们似乎存在于自己所知的空间之外。

    对此,杜五花也无法察觉,令其备感遗憾。

    ——

    讨论完包括“吃拉之道”、“劳休之道”、“合分之道”、“生死之道”、“七情之道”、“言语之道”、“疾医之道”等在内的“物群之道”后,杜布和杜五花兄弟俩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杜布喝六阶极品灵茶。

    杜五花对此不感兴趣,只是吃些六阶极品灵食、六阶极品碎玉等。

    至于阴阳五行兼备的灵气,这“空也仙空”中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讨论完第二组后,俩兄弟开始了关于第三类、包括“视之道”、“听之道”、“闻之道”、“味之道”、“触之道”等在内的“感官之道”的讨论。

    ——

    和“吃拉之道”、“劳休之道”、“合分之道”、“生死之道”、“七情之道”,“言语之道”、以及“疾医之道”等一样,其实“感知之道”同样是物群自身的道的一部分,因为各类物群需要对外界进行观察,然后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正是这些持久的反应,构成了其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各种行为选择。

    但这些反应或行为选择之所以发生,却离开不物群对各部的感知。

    对外界的感知,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

    这些感觉各有其特性,因而可以分为“视之道”、“听之道”、“闻之道”、“味之道”、“触之道”等类别。

    ——

    外部事物反射光线,这些进入脑海,然后脑海中形成视觉印象。

    人类见物之视形,即是如此。

    凡人常说,“眼见为实。”

    但在“视之道”上,此类看法实在大错特错。

    因为人类的“视之道”,非鸟类或兽类的“视之道”。

    不同物群对“视之道”的需求或感官不同。

    鼹鼠等野兽因生活于地下,视线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对视觉的需要低,眼睛很不发达。

    野狼、狮子、猫头鹰、野猫等喜欢在晚上捕猎,所以夜间视觉很是发达。

    而相当多的鸟类和昆虫能看到人类所看不到的光线,有独特的静感和动感视觉,并能以阳光的偏振光引导飞翔。

    ——

    与视觉类似,听觉之于人类必不可少,否则口头的语言交流会大打折扣。

    但听觉亦仅为各类生群的“听之道”的一部分。

    因为有的动物能听到更低频或更高频的声音。

    蝙蝠能以声音进行定位,而大象等发出的低沉的声音能穿越阻碍,实现远距离的交流。

    而且,和人类较小的和不能晃动的耳朵不同,相当多的兽类的耳朵都比较大,上面布满了纤细的、可以帮助感知的茸毛,并且耳朵能随意地转动方向,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感知能力。

    ——

    嗅觉和味觉相联系在一起。

    人类嗅觉相对发达,能闻到各种各样的香味、臭味、辣味等,从而帮助鉴别食物或环境的好坏。

    而人类的嗅觉相对于许多野兽而言要弱小许多。

    像蛇、蝴蝶、野猫、野猫、野狼等都有远远超过人类的、极其发达的嗅觉,因而甚至于可以借用发出气味和感知气味来确定地盘、发出求偶信息、发出食物来源信息等。

    可以说,嗅觉是相当多的虫类、鸟类和兽类共通的重要感知与交流方式。

    六弟杜小白专攻嗅觉,他将其称为“闻之道”。

    对于这种命名,杜布和阿花自己都觉得勉强,但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出来,因为二者的嗅觉相对以前提升了很多很多,但相对于小白则相差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