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水火之论
作者:三四番   道友!那贼子她又写新书了最新章节     
    传送阵如同猛然从一楼升至十八楼的电梯,速度很快,人很晕,祝无邀久违地感受到了异界版晕车。
    还没等她站稳、看清周围的状况。
    就被人蒙上了眼睛。
    她没有反抗,被人押解到曾经来过的房间。
    布条摘下,这处岩洞和上次过来时一样昏暗,甚至不需要适应光线。
    她看向面前枯朽干瘪的老头,这位书老长得像被无锋剑砍了百八十次一样。
    让人觉着下一瞬就能碎成骨渣。
    可祝无邀不敢轻视这老头子。
    上回那赶车两兄弟带她来见书老时,态度极为恭敬。
    由此可知,这书老身份很不一般,很有可能是矿洞里镇场子的人物。
    面对这种角色,祝无邀向来懂礼貌,不管心里说过多少句「老头子」,见了面还是会喊一声——
    “书老。
    “不知有什么我能做的?”
    祝无邀已经看见了被扔进杂物堆的无锋剑,它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让人看不出丝毫神异。
    除了特定的场景外,它砍人都不够麻利。
    除此之外,她还看见了书老桌上、自己的储物袋,这让祝无邀有些惊讶。
    自己一穷二白的,储物袋里有什么东西,她闭着眼睛都能数明白。
    难不成真得是因为话本?
    果不其然,书老拿出来《外门杂役》的后续,说道:
    “虽然略有妙思,可实则浅薄,翻过十三页,便让人知晓了笔法,再读来便味如嚼蜡、并无意料之外。
    “唯独这一句——”
    书老语气中似带赞叹,眼神里像是有些欣赏,翻开文稿继续读道:
    “击无创,斩不断,刺莫伤。
    “持白不黑,质纯不糅,幽冥不暗,休于天钧不伪。”
    火。
    这是话本中,关于明迟「无妄之火」的描述。
    上文提到,明迟借重生之便,和她的姐姐明晚以「水火双煞」之名,四处抢先占据机缘,在修真界里闯下了让人咬牙切齿的威名。
    而书老手中的文稿,则是后续。
    明迟之所以不脱离百善门,正是为了这份无妄之火的机缘。
    在百善门中,有一把「钥匙」,明迟已经得手,然而,当她踏入洞天福地,再次面对无妄之火时,却意外地发现,她居然无法收复无妄之火了。
    因为——
    “机械伪诈,不藏于心。”
    书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缓缓念到了这一句。
    重生之事,万物归于原点,看似一切未变,可终究还是有所不同了。
    明迟,不再是曾经的明迟。
    她算计了百善门,算计了所有知晓的机缘,算计了修真界,她不再莽撞,学会了隐忍与计谋。
    欺骗、隐瞒、不作为。
    她有许多机会救下可以存活之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权衡利弊,想取来无妄之火,亦是为了复仇、为己谋私。
    无妄之火,焚尽贪妄,自然可以伤得了如今的明迟。
    上一世,明迟取得无妄之火,是被人在洞天福地中追杀,无意之间闯到此处。
    无意可得,有心则失。
    明迟在那片火海前笑了许久,她笑得弯下了腰,再抬眸时,目光中满是冷厉。
    她抬手封住了入口。
    既然她得不到,那么世人也别想得手。
    回家之后,明迟本想装作无事发生,却意外见到姐姐明晚、居然和楚笙有了联系。
    重活一世,她为了隐藏自身于暗处,并不曾改变太多,以免失去「预知」。
    可在这一瞬间,明迟的心中立刻升腾起杀意,见楚笙如见死物。
    “这几句写得倒是有些意思。”
    听见书老的这句话,祝无邀心中有些佩服。
    这几句关于无妄之火的描述,当然不错,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她自己写得。
    而是改编自《淮南子》。
    并且是三个段落的不同内容,被她强行拼接在了一起。
    「击之无创」此句,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写得根本不是火,而是水,只是用来描述火亦不突兀,被她挪用于此。
    「纯粹不揉」则出自于《淮南子·俶真训》,也根本不是写得火,只是祝无邀看到这段时,想到的东西是火而已。
    因为意象相符,被她化用于此、与前句相接。
    后面「机械伪诈,不藏于心」,则是出自《淮南子·本经训》。
    亦不是用来写火的。
    可在祝无邀看来,这八个字,却正好符合了「无妄」之意。
    换句话说,这三段是强行拼搭在一起的,却用了不同卷的内容。
    若是这位书老看穿了「拼搭」的迹象,也许会猜到,这并非妙手偶得的佳句,而是她看完了某一本书,才摘出的三句。
    他看到的根本不是这一句,而是《淮南子》整本书。
    这还不是最令人惊震的,要知道,《淮南子》此书是道家经典,思想承袭于——《道德经》。
    而在道德经中……
    书老继续问道:“既是水火双煞,这无妄之火已经点明了应有之义,你又打算……以何论水呢?”
    祝无邀心中一震。
    这个书老,当真不简单,窥一斑而知全豹。
    “看到你关于无妄之火的落笔之后,我重新看了一遍「外门杂役」,猜到了几分你的行文脉络。
    “若有破局之人,当属明迟的姐姐——明晚。
    “那么,关于水的释义,当比无妄之火更上一筹,若无妄之火衬得是明迟的心性,水的意象当与明晚相符。
    “可我自诩为书老,遍观藏书,从未见过那几句有关火的经义,更想不到有哪一句用来论水,能稳胜一筹。
    “可否为老朽解惑呢?”
    厉害,真是厉害。
    他果真猜到了。
    祝无邀突然很想笑,她沦落至此,灵力被封、容貌尽毁、右肩骨碎,求生尚且艰难,却在这里遇到了如此聪明人。
    不仅猜中了她写得话本将如何发展,还通过这短短一句关于火的描述,触及了……她的来处。
    窥见了她身后那个世界的浮光掠影。
    若不是身处如此境地,祝无邀还真想和他好好聊聊。
    可惜,是敌非友。
    祝无邀思索片刻,笑着说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书老摇摇头。
    “非也,不是此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老眼睛亮了亮,摇了摇头,说道:“非也。”
    “源自天涯,或清或浊,所在之势使之然。”
    书老眸中的光彩明灭不定,摇头道:“非也。”
    她当然知道书老要听得是哪一句。
    可是,那还不够。
    若《道德经》先出,相当于开局甩王炸,则后续无力,相当于剩下的牌都没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