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排查问题,找不出故障的原因所在
作者:中甘二十一   娱乐:让你搞科研,你搞女明星?最新章节     
    此时,龙-55驱逐舰动力舱内。
    身穿洁白海军服,肩扛两颗将星的北海战区首长闫和平。
    与战区一众高级将领们,在紧张期待的注视下。
    当看到围着氢氧水发动机,检查了半天的苏墨。
    原本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似乎是找到了解决办法后。
    闫首长原本肃穆威严的国字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和煦的笑容:
    “小苏同志。”
    “找出问题了吗?”
    闻言。
    在闫首长与现场诸位将领,以及北海战区众位科研员们紧张期待的注视下。
    对于这个问题,苏墨暂时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指了指那几台庞大的氢氧水发动机,若有所思的说道:
    “氢氧水发动机,与传统燃油发动机有着很大不同。”
    “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启动系统、燃烧系统、冷却系统、氢氧转换系统与供水系统五个部分。”
    “所以,我们从根源来排除发动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很可能只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启动系统,是否存在气管漏气问题,导致气源压力不足,从而启动机无法工作?”
    “其二是燃烧系统,管路内是否存有空气?燃烧雾化是否合格?泵机是否正常工作?”
    “在燃烧过程中,是否存在压力不足的问题?”
    “活塞和缸盖之间的调试是否合格?”
    “有没有存在烧瓦、抱轴、拉缸的可能性?”
    “其三是进排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是否有异物?防爆门阀有没有打开?配气定时有没有校正?”
    听到苏墨的话后,北海战区研究所所长郑志远连忙回道:
    “苏首长。”
    “您提出的这几点故障原因,我们都仔仔细细的检查过。”
    “但无论是启动装置、水燃系统、亦或是进排气系统和燃烧系统。”
    “经过各项严格排查后,均都没有发现有任何问题。”
    郑志远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与羞愧。
    作为北海战区研究所所长,顶级机械工程专家,龙国科研界泰山北斗之一。
    在手握构造图纸与核心数据,不用走丝毫弯路的情况下。
    与战区研究所人员忙活了大半年后,却发现连启动都做不到。
    若不是京城战区,已经研发出加装了氢氧水发动机的坦克,并开始批量配装。
    还有北海战区,也成功研发出了水燃机护卫舰并正式试航。
    郑志远甚至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氢氧水发动机,不适合用到军舰上面?
    听到郑志远的话后,苏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
    “如果以上常见故障,都能够彻底排除的话。”
    “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氢氧转换装置出了问题。”
    “水分子无法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而产生不了热能和水蒸汽,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
    “再或者是……供水系统出了问题。”
    “因为这款水燃料发动机,加注的是海水。”
    “而海水经高温蒸烤后,就会形成固化盐渍状。”
    “如果管路中的海水形成结晶堵塞,海水无法通过喷油嘴咀进入燃烧室,发动机同样也无法启动。”
    边说着,苏墨边挥手示意。
    让等候在旁边的科研员们,拆掉氢氧转换装置的外壳。
    然后又找来一台小型四缸水燃料发动机,经过试机成功后,就拆掉了氢氧转换装置。
    经过一番忙碌折腾,便将两台发动机串联在了一起。
    如此一来。
    便可以用这台小型四缸水燃机,测试龙-55驱逐舰水燃机的氢氧转换装置是否存在问题。
    看到苏墨的操作后,身后站着的众位科研员们瞬间瞪大了眼睛。
    身为北海战区研究所所长的郑志远,更是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苏…苏首长。”
    “还可以这样做的吗?”
    “两台机器的动力天差地别,这样不会损害到机体吗?”
    对于苏墨用这种串联测试的排除法。
    郑志远与众位科研员们早就想到了。
    但由于对氢氧转换装置,这种新型的高科技产物太过敬畏陌生。
    再加上给龙-55驱逐舰做动力的这四台水燃机,造价成本都高达10亿。
    有着各种担忧的郑志远,生怕用传统方式排除问题,会对这台造价高昂的水燃机造成其他损伤。
    闻言,苏墨淡然一笑解释道:
    “将两台水燃机串联,测试氢氧转换装置。”
    “看似两台机器功率有着天差地别,完全不匹配。”
    “实际上就如同将半挂车的油箱,引用到拖拉机的发动机上面,测试油箱里的燃油是否能燃烧。”
    “这种操作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不会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
    “而且氢氧水发动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金贵娇嫩。”
    “在维护和使用过程中,不要束手束脚的对其过度保护。”
    苏墨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前世小时候在学校上的微机课。
    那时候进入学校微机室,想操作大头电脑,老师就要求你必须穿鞋套。
    忘拿了还会被罚站不让进教室,或是跑到别的班级到处借。
    你问老师,为啥要穿鞋套?
    有的老师和你说,是为了防静电、防灰尘。
    有的老师和你说,是为了防止电脑被传染病毒。
    而且那时候学校里的微机室,还都挂着厚厚的窗帘,常年都不拉开。
    黑咕隆咚的穿好鞋套后,才能坐在大头电脑前。
    开机的时候,还必须先开屏幕,然后再开主机。
    关机的时候,要求先关主机,然后再关屏幕。
    在这神秘感十足的仪式下。
    苏墨曾经一度以为微机室里的大头电脑,是很神圣很金贵的东西。
    直到后来,电脑得到全面普及。
    网吧跟着遍地开花后,大家在上网的时候,烟灰弹的键盘周围到处都是。
    饮料瓶子、泡面盒子、槟榔渣子、就在主机旁边扔着,也没见电脑被搞坏呀!
    说白了……
    就是因为那时候不懂电脑。
    才会对电脑进行过度的保护,认为是多金贵似的。
    和老一辈父母刚接触到座机电话时,打上一会儿就得挂断让电话歇歇,生怕给累到一样。
    在苏墨看来,东海战区的科研员们,在面对较为陌生的氢氧水发动机时。
    就是因为过犹不及的保护,在研发调试过程中处处谨小慎微。
    从而导致放不开手脚,才是始终没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