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王子均奋威力战 赵子龙阙师溃围
作者:Totentanz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郭淮反应很快,听到陈泰一部接战后一边派人探查一边整军备战,郝昭虽相对谨慎一些,但也在探明真伪后迅速出兵。
    只是二人所得者,一空营尔。汉军在打退陈泰所部魏军后,修寨的修寨,造饭的造饭,尽皆喜悦,士气高涨。
    在信息差的前提下,墨宵是能改变战场走势的存在。毕竟完全没见过的玩法怎么可能轻易防住?陈泰为这种赖皮玩法交了学费。
    其实不论是一开始面对看不见的奇袭,还是贾诩遇袭后三面配合的进攻,或是在夜袭中冷静处理,保全大部分有生力量。对于初出茅庐的陈泰来说相应的表现已称得上当世名将了。
    只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同样是首次大战,邓艾的表现更为亮眼。
    由于要穿行数百里,故邓艾所部亦只有八千人马,但就这八千远行之军,客场作战,竟能游刃有余地应付王平李球一万三千人前后夹击。并屡次截获双方传信,令其始终没能形成有效配合。
    或许这就是人才和天才之间的区别吧,陈泰是达官显贵,接受的都是曹魏顶尖的军事文化教育。而邓艾则是公元208年间被曹操拉到颍川的屯田民,由于其农业天赋,就任典农纲纪。至于军事天赋,更是夸张,史记:艾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仅此一条,就如一位名宿所说:这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更何况其还有不俗的武艺,你说气人不气人?
    【(注:至此,以下内容为空想杜撰)后关羽曹仁大战襄樊,曹真张合折戟汉川,昔日颍川之民又被迁往关中,邓艾等亦在其列。贾诩屡试其才,寄予厚望,以为得当大用,遂拔为中郎将,并亲自传授六韬三略等用兵之法。此次略阳的局部战役,同样初出茅庐的邓艾直打得沙场宿将王平毫无脾气。】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赵云和另外七千生力军的到来。至此,汉魏双方的劫数都成了生死劫。
    “赵…赵老将军。”李球仗打得憋屈,见到赵云自然矮上三分。
    “嗯…战况如何?”赵云急着救他那忘年交,也不多客套,直奔主题。
    李球道:“禀老将军,末将只有三千军马,更无攻坚之物,难有作为。连日骂战,邓艾亦只是不理,今为邓艾绝道,只知王平将军在略阳以北,余者皆不可知。”
    “尝遣细作否?”
    “派遣两次,皆无音讯。”
    赵云只是应了一声,就上山查看地形去了。
    登高望远,赵云见邓艾各营用度协调有理有据,物尽其用,亦不由得暗暗赞叹。但赵云同样清楚一个事实:现在略阳集结了两万汉军,接近魏军的三倍,算得上绝对优势。只要能两面配合进攻,邓艾分身乏术,必有斩获。
    剩下的就是送信了,这又如何难得到勇冠三军的赵云?
    于是乎赵云仗着自己高超的箭术,当即几箭射倒几名魏军,大摇大摆的昭示自己的存在。随后亲自护送自己身边一名小卒穿过封锁,教传“翌日亥时,南北对进”之令。又大摇大摆的从封锁中穿了回来,魏军坐山者迎之则死,触之则溃,无人能敌。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邓艾虽然没见过赵云,但看到“赵”字大旗,和标志性的白马银枪,也能想到是这个瘟神。见自己设置的封锁拿他毫无办法,知道消息走漏不可避免,只得把防守重心转移至南面。要论私心,他其实很想和这个枪王较量一二。但任务要紧,万一王平或李球趁机进攻,误了大事,故也只能暂且按下此心。
    话分两头,且说王平见对手的抵抗强度下降,知道是南面有了新变化。后来又从传令口中得知是赵云来援,大喜过望。及至收到前线送来的粮草,又得知我已被迫北进。当即下令不再进攻,养精蓄锐,以求配合赵云毕其功于一役。
    邓艾现在要面临的进攻烈度可能要比我面对的更强。
    王平一部汉军这些天就像一拳拳打到棉花上,被耍的团团转,全军上下是憋着一口气的。加上生死攸关,无需动员,尽皆摩拳擦掌。
    亥时的汉川,已是夜色笼罩。
    王平大喝一声:“杀!”亲冒矢石,冲在三军之前。
    汉军举盾列阵,稳步前进,羸弱的魏寨已有摇摇欲坠之势。
    而赵云这边则是纹丝不动。
    同样,邓艾也无视北面王平的猛攻,死死盯着南面汉军。
    心理战。
    赵云在等邓艾抽兵支援,而邓艾在赌王平打不持久。
    僵持是最磨人的,尤其是对相对不利的一方。邓艾在一次次告急中迫不得已抽出部分兵力支援,但自己还是坐镇南线。
    半个时辰过去,由于王平豁出去的进攻,魏寨南墙已无力再挡。但邓艾仍不动如山。真正的危险来自南面,王平打进来,魏军至少还能从容撤退,如果被赵云破寨,这支魏军只有送葬的份。
    王平的刚猛动摇了邓艾的战心,赵云也等来了属于汉军的时机。
    只见那:
    银枪挥,军如游龙跃金池。骏马鸣,势如苍鹰扑狡兔。
    万心齐,踏破雄关扫群寇。士忠勇,必教天祚还炎刘。
    虽然邓艾尽了能尽的最大努力应付赵云,但面对数量,士气,战意都超过自己的汉军,和战术水平顶级的赵云,还是无奈落败。
    在赵云王平有力的配合夹击下,邓艾被迫让出了略阳要道。
    邓艾既退,郭淮郝昭也无继续作战的必要,也各自退兵了。
    此战的惨烈程度远超之前任何一战:汉军各部总伤亡约一万五千,汉中士兵减员近半;魏军同样付出了近一比一的战损。更关键的是魏国的国家柱石之一,算无遗策的太尉贾诩阵亡于此。
    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