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此乃曹孟德的诡计
作者:猪猪霞1983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最新章节     
    算算日子,最多再有半月,就要到了。
    曹操哈哈道:“今晚设宴,为子玉庆贺!”
    冀州。
    袁绍集结了十万大军,只等兖州信号了。
    只要董承消息传来,他便立刻起兵,联合几路诸侯,讨伐兖州!
    今日,兖州的信使,终于到了!
    袁绍大喜,立即召见。
    嗯?
    看到来送信的竟是宫中太监,袁绍隐隐感觉有些不妙。
    “恭喜袁大将军,贺喜袁大将军!”
    老太监尖着嗓子说道。
    袁绍皱眉道:“何喜之有?”
    老太监掏出圣旨,提高声音道:“袁绍接旨。”
    圣旨?
    袁绍一愣。
    汉王室犹存,袁绍名义上,仍是大汉的冀州刺史。
    闻言,他只得跪地接旨。
    “臣袁绍,接旨。”
    老太监这才展开圣旨念道:
    “袁绍讨贼有功……封为大将军,即日上任!”
    袁绍一脸懵逼。
    朝廷封自己做了大将军?
    许攸、郭图、沮授等一众谋士,也都傻眼了。
    颜良、文丑等一众武将,则是兴奋不已。
    大将军为武官之首。
    “敢问公公,陛下怎会突然加封我家主公为大将军?”
    许攸忍不住问道。
    讨伐董卓,都过去好几个月了。
    要封赏,早就封赏了。
    何况,此次天子出逃,袁绍并没有奉诏救驾。
    而且,之前他们与董承约定的是:
    捧曹操上位,再以此为借口,清君侧!
    若是袁绍继任大将军,还有什么借口清君侧?
    直觉告诉许攸,董承那边,必是出了问题!
    老太监笑道:
    “说起来,大将军应该感谢曹刺史。”
    袁绍一愣:“曹操?”
    老太监解释道:
    “本来,董国舅提议由曹操继任大将军,但被曹操拒绝了。”
    “曹操推荐袁将军,继任大将军。”
    “不仅如此,他还推荐袁术为前将军,公孙瓒为后将军,刘表为镇南将军……”
    “不少诸侯都升了官。”
    “待会,老奴还要从大将军这,去往下一处宣旨呢!”
    许攸、沮授等人愕然不已。
    从朝廷一连串的封赏来看。
    曹操,确切地说,应该是徐然,已经识破了他们的阴谋。
    不仅如此,对方还反将一军!
    封赏袁绍的旨意,是兖州朝廷发出的。
    如果袁绍接旨,就等于承认了兖州朝廷!
    如果袁绍不接旨……
    哎,没这个可能!
    许攸、沮授等谋士深知,袁绍不可能拒绝。
    因为,这涉及到袁绍的一个心结。
    “徐子玉,对人心的把控,太厉害了!”
    许攸暗暗叹息。
    兖州朝廷的封赏,大有深意。
    袁绍的大将军,比袁术的前将军,官位更高。
    这相当于,是以朝廷的名义,认可了袁绍排在袁术之前!
    这可是官方的认可。
    要知道,此前袁术为后将军,而袁绍只是冀州刺史。
    更重要的是,袁术为袁家嫡子,而袁绍是庶出。
    可以说,此前无论是在朝廷中,还是家族中,袁术的地位,都是要比袁绍高的。
    对此,袁绍耿耿于怀。
    就声望和能力而言,袁绍碾压袁术。
    家族之内,也有不少长辈力挺袁绍。
    但庶出的身份,极大制约了袁绍。
    但有了朝廷的认可,就不一样了。
    至少,袁绍可以与袁术平起平坐了。
    而只要身份两人对等,袁术将再无任何优势!
    所以,许攸、沮授等谋士都认为,袁绍不会拒绝受封!
    “徐子玉,好算计!”
    尽管许攸心中不服,却也不得不佩服徐然的手段。
    封赏袁绍,可谓神来之笔!
    不仅替曹操化解了危局,还笼络了袁绍,树立了兖州朝廷的权威!
    可谓一箭三雕!
    关键是,徐然用的是阳谋。
    不依靠任何外力,因势利导,光明正大地达到自己目的。
    这可比阴谋手段,高明多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阴谋,都是有迹可寻的,都是有破绽的。
    而阳谋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根本无迹可寻!
    最关键的是,无法破局!
    “有徐子玉在,主公忧矣!”许攸在心中暗叹。
    “袁将军,接旨吧。”
    老太监尴尬地提醒 ……
    袁绍这才反应过来,忙道:“臣袁绍,领旨谢恩!”
    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不用被袁术压一头了!
    早在洛阳之时,袁绍就觊觎大将军之位。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力压袁术!
    袁家四世三公,却从未出过一个大将军!
    他袁绍,将会是首个!
    不论这个大将军的含金量,有多少。
    但至少在名义上,他袁绍为大将军,可节制天下兵马!
    这可比他自封的“盟主”头衔,响亮多了。
    老太监讨好地笑道:“恭喜了,大将军!”
    袁绍朝手下使了个眼色,示意给老太监打点一番。
    老太监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如此,老奴就告辞了!”
    老太监拱手施礼,转身离去了。
    “主公,不可!”
    “此乃曹孟德的诡计!”
    “天子在兖州,主公却在冀州,大将军有名无实!”
    开口的是郭图。
    “匹夫!”
    许攸冷笑讥讽。
    自作聪明!
    难倒主公不知道吗?
    主公最想要的,恰恰就是这个“名”!
    许攸当即反驳道:
    “刚才传旨的公公也说了,袁术、公孙瓒、刘表等人,都得到了封赏。”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讨曹联盟已经不复存在了!”
    “大家都已经被曹孟德收买了,已经默认了许昌朝廷!”
    “即便主公拒绝封赏,其他诸侯也不会同意讨伐曹操了!”
    “徐子玉,已经识破了我们的计谋!”
    “主公接受封赏,至少还得一个大将军的头衔。”
    “如果拒绝封赏,敢问公则,对主公而言,有什么好处?”
    许攸的咄咄相逼,令郭图哑口无言。
    郭图还试图狡辩,嘴硬道:“天子乃是董卓拥立的……”
    袁绍压了压手,示意两人住嘴。
    然后他起身,将圣旨举在手中道:“将此圣旨,传示三军!”
    半月之后。
    朝廷的第二道旨意到了。
    天子借口在许都新建皇宫为由,向冀州借钱、借粮!
    袁绍等人傻眼了。
    既然接受了封赏,就等于承认了许都朝廷。
    朝廷找你借钱粮,难倒能不借?
    即便是为了表面功夫,多少也得借一点给朝廷。
    但其实大家都清楚,名义上是借而已,根本就不可能还!
    “曹阿瞒,无耻!”
    袁绍拍案大骂。
    兖州的粮食,十年都吃不完!
    居然还舔着脸,问别人借粮?
    郭图憋了好几天,总算找到了突破口,当即大声道:
    “在下早就说过!”
    “此乃曹孟德的诡计!”
    “可惜却没人信!”
    郭图神态倨傲,大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姿态.
    看到郭图故作清高的模样,沮授等人只觉恶心不已。
    他们才不信郭图能提前看出。
    这么说,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袁绍是个耳根子软的人。
    听到郭图的话,不禁朝许攸看去。
    许攸心中大急。
    刚刚建立的信任感,可不能就这么被郭图搅合了。
    “匹夫!便只会事后装明白人!”
    许攸破口大骂。
    “若论事后装明白人,谁能及得上你许子远?”
    “事后张子房,事前猪一样!”
    郭图反唇相讥。
    这句评语是当初袁绍对许攸的评价。
    “你、你!”
    许攸被气得浑身哆嗦。
    郭图则是得意不已。
    论怼人,郭图自忖从未输过。
    尤其是在对线许攸的时候,郭图总能几句话就令对方火冒三丈。
    看到两人又开始互相攻讦。
    袁绍心中异常烦躁,直接拂袖离去了。
    徐州城。
    刺史府,陶谦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连续卧床半月之后,陶谦自知大限将至。
    吕布暂居小沛,却时刻都在关注着徐州城内的局势。
    陶谦病重,他自然也知晓。
    吕布几次想要探望,都被陶谦拒绝了。
    陶谦知道,吕布狼子野心,觊觎徐州已久。
    他借口探望,实则是想亲眼看看,陶谦是否真的病重。
    一旦让吕布知道他命不久矣。
    吕布必会开始准备,兵变夺权!
    只要陶谦一死,徐州必然大乱。
    对吕布,陶谦忌惮不已。
    他有些后悔。
    当初就不应该收留吕布。
    知子莫若父。
    对于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
    陶谦很清楚他们的能力。
    凭两人,根本就压不住吕布,更挡不住吕布。
    徐州留给他们,就等于是留给了吕布。
    吕布想从两人手中夺权,简直是不要太容易!
    最关键的是, 一旦吕布夺权。
    陶氏一族将会是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现在陶谦最担心的,不是陶家能否继续主政徐州。
    而是,陶家的生死存亡!
    卧床这半月,陶谦一直在思考善后之策。
    最终,他想到了一个人—-刘备!
    为了保住陶氏一脉。
    陶谦无奈,密召刘备前来。
    刘备收到信后,激动不已。
    早在救援徐州时,他就看出了陶谦重病缠身。
    只是没想到,陶谦倒下的会这么快。
    其实,若不是被刘备和吕布一再欺侮。
    陶谦的病情,也不会恶化地这么快。
    孙乾劝阻道:
    “主公,安知陶谦不是设下了鸿门宴?”
    刘备笑道:
    “我与陶谦一向交好,我想不出他害我的理由。”
    孙乾一滞,欲言又止。
    最终,他还是咬牙说道:
    “毕竟……主公曾令陶徐州损失惨重。”
    孙乾不想提这茬,但作为谋士,他又不得不提。
    说出来后,孙乾也是尴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