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魏国的办法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第一阶段数据出来了,刘恢得票率超过62%,有点让人不敢相信。”曹操拿着手里的报纸说道。
    “父王,谁当选对于魏国而言没有本质区别。”
    听到曹昂的话,曹操说道,“说说你的看法?”
    “华夏上下无论内部有多大分歧和争斗,但是他们有一条基本是统一的,可以说跨越党派之间的共识。”
    “是什么?”曹操急切的问道。
    “那就是华夏和我们王权国家很难亲近,这是价值观决定的,因此我才说,谁当选对于魏国来说无本质区别。”
    曹操想了想,赞同的点了点头。
    “你祖父最近要来魏国。”曹操没有在同一个问题上继续谈论,因为父子二人都明白。
    “好啊!他老人家终于想通了?”
    曹操略带苦涩的说道,“你祖父来魏国和袁愧去赵国,恐怕目的都差不多。”
    曹昂没法反驳这些,赵国的改革如火如荼,但是被周边国家视为大敌,因为他们害怕失去权力。
    “还有一件事情,听说华夏已经初步同意我们借粮?”
    曹昂苦涩的点了点头,“粮食是借了,可是还带有利息。”
    “莫非你还指望刘恢这样的人免费给我们送粮食?”曹操看了一眼曹昂。
    “我们面临灾害,华夏富庶,帮助一下有何不可?”曹昂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华夏和刘恢了。
    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随着自己权力增加,自己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看待问题角度也变了。
    “这种想法太幼稚了,如果是你一个人吃不起饭,我相信刘恢会帮你,而现在面临困境的是魏国绝大部分百姓,还有周边无数国家。
    刘恢可没有权力将这些送人。
    据我所知,在华夏对外援助金额超过500万华元,就需要华夏百姓大会批准,否则将会触犯法律。”曹操看着曹昂,语气中带着批评。
    曹操也发现一个问题,自己儿子现在只站在自己王位考虑,不站在其他人立场上考虑。
    “父王教诲我会铭记于心!”
    “华夏的粮食是折算成钱还是?价格几何?”曹操虽然将王位给了曹昂,但是面对着大灾,曹操还是放心不下。
    “如果从华夏港口装运粮食,均价大约在48华元\/石,如果运送到魏国港口,均价大约在60华元\/石,这个价格不含卸货的费用。
    粮食将全部折算成钱进行计算,初步和华夏达成的契约,总计100万石粮食(相当于现代的6000万斤)。
    运送到我们港口总计6000万华元。
    每年5.2%的利息,未来五年内分期还清。”曹昂详细介绍道。
    “这个价格还算比较公道。
    他们没有其他附加政治条件?”曹操不相信华夏会如此好心。
    曹昂摇了摇头,“没有任何政治条件,按照华夏方面的话说,这就是一场单纯买卖。”
    “你打算如何安排这些粮食?”曹操问道。
    “我们商量过,会将粮食屯到魏国各地粮仓。
    我们可以借给庶民百姓,将损耗和利息以及其他成本加给他们就行。
    我们不必加收其他费用。
    这样算下来,借1石粮食,三年后大约还给我们2石粮食就可以了。”曹昂说道。
    “你的做法是对的,这种灾难就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了,否则他们活不下来就会闹事。”曹操赞许道。
    仲国朝堂此时吵闹不断。
    “大王,朝廷应该下禁止酿酒的命令,今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已经超过100多天没有下雨了。
    粮食十分匮乏,现在酿酒,无异于雪上加霜。”阎像跪倒在地上,痛心疾首的说道。
    “左仆射这话未免过于夸大了,我们和华夏已经达成了借80万石粮食的契约,酿酒能用多少粮食?何况,酒糟还能吃。”杨弘说道。
    “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大灾最容易造成民变,此事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
    酿酒对粮食消耗巨大,会让活不下去的百姓生出反心。”阎像继续劝说道。
    “大胆!本王的江山谁敢有异心?本王定当屠他三族!”袁术怒气冲冲的说道,在袁术心中,自己江山稳固永远是第一位的。
    “大王,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请大王三思!”
    “哼!”袁术对于阎像有所不满,不过,牵涉到自己江山社稷,自己还是要谨慎对待,袁术接着说道,“令,除王室以外,民间一律禁止酿酒,违令者,定斩不饶!”
    在袁术看来,自己花大价钱从华夏买来的酿酒专利,不可能弃之不用,不如趁机将民间暂停,这样一来,白酒价格必然上升,那么王室不就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吗?
    袁术在心里给自己默默点了一个赞,他感到自己真是一个天才。
    面对袁术的话,朝臣瞬间傻眼了。
    袁术的目的大家基本都能一眼就能看明白。
    袁术这样做,不就是趁机薅大家羊毛吗?
    这样一来,自己喝酒成本不就是增加不少吗?
    如果都不酿酒,大家也无所谓了。
    但是现在是变成了垄断。
    这让无数人看向阎像时,眼睛里的神色不善。
    在他们看来,阎像搞的到最后,受伤的却是自己。
    看着准备说话的阎像,袁术立即说道,“此事已定,就不要说了。
    还有一事,我们从华夏花大价钱购买来的粮食,除了损耗、利息加给百姓,另外要多征收两成的税收。”
    袁胤眉头紧蹙,“大王,这不是逼迫百姓造反吗?”
    “造反?现在我们的举报制度下谁敢造反?
    何况,朝廷是帮助他们解决苦难。
    他们不交税,我们如何运行?俸禄怎么发放?
    难道袁尚书掏腰包发钱?”面对袁胤,杨弘知道,讨好袁术的机会来了。
    果不其然,杨弘话音落下后,袁术脸上就有了喜色。
    其他朝臣看向袁胤的目光变了,如果不加税,自己的俸禄如何提高?不加税,如何从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袁胤瞬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杨弘的话。
    “此事就这样定了!”袁术一句话就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