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律法修订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占婆国借调没有问题,不过,需要殿下特批才行。”
    辽东各地独立考核,每个郡都会考虑到自己地方利益,像这种异地借调粮食,需要特批才行。
    刘恢点了点头。
    “你们今天都过来,恐怕不止这些事情吧?”
    “殿下,汉升郡、伯升郡、幼平郡《三郡为倭奴旧地》移民已经准备完成。
    只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荀彧缓缓说道
    “什么问题?”
    “移民过去的基本都是岛上俘虏的家眷。”
    刘恢眼神凌厉的看了一眼周开,“为何是这样?”
    “殿下,原住民不愿意迁移。”周开并未因为刘恢眼神而退缩。
    如果移民过去的都是俘虏家庭的人,这对未来华夏平原稳定会埋下隐患。
    “你们有什么看法?”刘恢一时也感到事情有些棘手。
    “殿下,如果这几十万人全部迁往华夏平原,恐怕会带来地方不稳。
    我们辽东一直在宣传开放包容,可是,直到今天,地方上的百姓依然会以地域、种族划分亲近。”郑玄心中担忧依然不少,华夏平原的价值和战略地位,所有人心中都明白。
    刘恢并未急于说什么,而是转身看向了其他人。
    “你们的意见呢?”
    “眼下我们能选择的并不是太多,如果贸然更改移民地,会造成辽东政府公信力受损。
    公信力建立或许需要百年,毁掉却只需要瞬间。”戏忠接过话说道
    贾诩则说道,“辽东的发展说明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对百姓坦诚,事情并非想的那么糟糕。
    这几十万移民或许是有风险,但是,如果我们彻底让这几十万人安置下来,何尝不是华夏平原的稳定器?”
    荀彧赞同的说道,“为此,我和周开司长在年前曾经和这些人有过一定交流。
    在他们看来,原本以为自己难以活着,现在不但能活着,家人也有了希望。
    其实这些人,和中原百姓并无多大区别?”
    刘恢笑了笑,“政务院的意见呢?”
    “为了安抚人心,放回部分俘虏。”
    如果放在多年前,荀彧这条建议会引来很大争论。
    “以什么为放的标准?”刘恢接着问道
    “凡是没有拿起武器直接参与和辽东作战的,都可以在赦免之列。”荀彧掷地有声的说道
    刘恢担忧的说道,“你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
    如此一来,我们原先的俘虏会作何感想?
    辽东一直提倡法治,法治的基础就是拒绝人为干涉,如果我们这么做了,我们岂不是又回到了原点?”
    面对刘恢的话,荀彧则说道,“原本针对这条律法就是颇有争议,为了今后更好解决中原问题,这条律法可以做出一定修订。
    律法规定并非永远不能变。”
    “嗯,我也赞成荀院长所言,辽东是在变革的道路上,变革本身就是要寻找一条全新道路。
    为了将来战争拉拢更多的人不要和辽东军队敌对,我们的确可以做出一些修改。”董昭也支持修改律法
    “如此一来,百姓会否有怨言?”华歆也有担忧
    “正南,你的意见呢?”刘恢看向审配,百姓大会不但是监督机构,也是立法机构。
    “荀院长的想法可以做,百姓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常说,律法也要根据不同背景和时代来制定。
    早期俘虏,辽东并未苛责于他们,相反来说,他们学到了技术,也拿到了俸禄。
    我们可以先进行调查,调查对象自然是此前的战俘。
    调查结束后,百姓大会在报纸上纂文说明,为何要修改?以此换得大家同意。”
    听到大家的话,“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想,可以试着执行。
    不过,如此就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吗?”
    “殿下,这只是给所有家庭看到未来的希望。
    同时,华夏平原必须要驻扎一支强有力的大军才行。”荀彧回答道
    “志才,放回去的人你们要查清楚,同时,要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
    老师,华夏平原明年大移民,教育也不能落后,只有通过教育,二十年后,这里的百姓才能真正全面的融入进来。
    我们不反对他们使用自己的原本语言,不过,汉语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周开司长,移民问题千头万绪,这些人移过去安稳的安置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
    刘恢不想学记忆中的成吉思汗,他更想打下多少土地,就治理好多少土地,要真正做到安民。
    这个时期,无主之地很多,尤其是海上的无主之地。
    新年过得很快,过完新年,辽东发行了第一期报纸,刊登了占婆国和扶南国的事情,百姓有激动,不过,更多的是平静,辽东军队的开疆拓土能力,让辽东上下百姓从不怀疑。
    辽东为了更好影响中原,每一天的辽东日报,都会大量“流失”进入中原。
    刘恢深知,长期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华夏五年《公元192年》正月底,袁术联军和董卓大军双方都在摩拳擦掌,大战一触即发。
    “扶南国是什么地方?你们何人知晓?”袁绍看完今年第一期辽东日报,不解的问道。
    “使君,我略有所闻。”荀谌站了起来说道。
    “哦?友若说说看?”袁绍自然清楚,荀家和袁家不太一样,荀家能成为大世家豪族,主要是掌握了知识,同时,他们对于历史的记录不比皇宫少。
    “使君,扶南国位于交州日南郡安南山脉以西,那里气候温和,没有严寒的冬天。
    大约百年前左右,扶南国就有和朝廷交往的记载。
    此地有民约80万左右。
    扶南国第一任国王是一位女子。”
    “你们说说看,刘恢为何南下这么远拿下扶南国?”袁绍继续问道
    “使君,今天报纸上有很多地名第一次出现再来报纸上面。
    看来,南方不少异族遭到了刘恢屠戮。”逢纪站出来说道,他深知,此刻袁绍对刘恢有嫉妒。
    “嗯,元图所言有理,不过,占婆国也被他攻下了?”袁绍不敢相信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