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募兵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沓氐临时军营
    “张营长,县内匪患已经全面肃清。
    ……”
    政教主任刘成正在和张合商议事情。
    “报告。”
    门外的一声报告打断了刘成的话
    “进来”。
    “张营长、刘主任,参谋部来人了。”
    “哦,快请进来。”
    来人是参谋部通信员。
    “报告张营长、刘主任,这是最新命令。”
    二人接过参谋部命令,看了起来,脸上一脸喜色。
    “小五,回去报告殿下和参谋长,我们坚决执行命令。”
    旁边的人立即把通信员带了出去安置。
    “扩军了?”张合仍然不敢相信
    “命令都在这里,民兵大队各地都在组建。
    很快他们会招募士兵。”
    张合点了点头,冷静了下来。
    “眼下最重要的是,择一地秘密练兵。
    沓氐有水路通往中原各地,命令里面说,离开大汉的人员都要严格检查。”
    刘成翻了一个白眼。
    “老张,你想想看,我们动静这么大,给百姓分田地,减赋税,如果闹到中原。
    这些世家豪族坐得住吗?恐怕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
    “这些人,除了欺压百姓,还会什么?
    老刘,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百姓分到田地时脸上的笑容。”
    刘成看着张合,说道:“是啊,谁想要夺回去,除非从我们尸体上踏过去。
    你现在应该明白扩军的目的了吧?”
    “明白了。”
    随着土地新政的实施,民兵队成立以后,对参军政策进行了宣传以后。
    百姓参军热情超出了大家预料。
    参军政策:
    一户一人参军可以减免两人赋税,可以减免一个孩子读书的所有费用,村里的土地就近分配,耕牛可以优先使用(耕牛数量少,每个村不足十头,这些耕牛集体养)
    伤亡抚恤另算。
    募兵时,只说了一句话,“你们愿意土地被人抢回去吗?不想,就拿起武器跟他们干到底。”
    一句大白话,点燃了所有人的心。
    “殿下,辽东各县目前人口41万,比早期统计多了不少。”荀彧说道
    “主要是很多农户附庸在地主家。”
    刘恢听完明白了,那就是为了减少赋税,互相报团取暖。
    “伯平,你刚刚说有超过8万人报名参军?”
    荀彧刚进来,突然听到这个数字,差点一头栽倒在地,都去参军了,谁种地?
    “太多了,把人数控制在两万。
    按照原则,家里只有一个男子的不收,年龄低于16,高于30的不收。
    告诉大家,未来扩军会优先选择大家,平时训练不能丢。”
    “是,殿下。”
    听完刘恢的话,荀彧才平静下来。
    “文若,等会儿再走,和你还有些事情商议。”
    “伯平,各地训练要抓紧,平时多搞军演。”
    “殿下,军队大面积扩军,各地是不是应该建养殖场?
    为了保证大家伙食,钱财支出太大了。”高顺提出了自己想法
    “文若的意见呢?”刘恢并未直接回答,转而问向荀彧。
    “伯平想法是不错,不过,这样一来,会不会对军队本身发展有影响。
    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专业的军队,这样一来,军队战斗力是否受到影响?”
    荀彧内心想法,刘恢是清楚的,军队如果连生产都自己来,未来谁能制衡?
    “伯平,我的想法是,鼓励民间参与进来。
    陈重的养彘技术逐渐成型。
    文若,你们发文,民间百姓可以前来学习养殖技术。
    顺便让我们的百姓也有机会吃肉。”
    “喏”二人异口同声回答
    高顺是个纯粹军人,他不会想过多。
    高顺离开后。
    刘恢和荀彧坐了下来。
    “文若,随着不断发展,我们要增加一些机构,我初步想法,政务院要增加建设司,专门负责各地建设管理和规划。
    我们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襄平或许未来有一天,人口超过50万也不一定。”
    刘恢如果半年前说这话,荀彧会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然而,现在不会,因为最近进入辽东的人很多。
    加上辽东重视工商业,最近不少手工业作坊冒了出来。
    只是船只,最近就增加到了700艘。
    甘宁等人忙得睡觉时间都没有。
    “殿下,建设司的确有必要增加。”谁不希望自己权力大点,管的人多点。
    “文若,未来政务院的部门会非常多。
    财政以前我和你说过,为了未来持续发展和辽东各部平衡,财权必须独立出来。”
    荀彧心里是明白的,以辽东现在的结构体系,那个机构拥有财权,都会打破现有平衡。
    “财政院我准备让糜竺接任”。
    说实话,荀彧心里听到后是吃惊的,毕竟糜竺是一个商人出身。
    随后他明白了,糜竺愿意把大部分家产捐献出来,这样的人会让大部分人信服,何况还有两大监管机构在。
    “殿下,子仲的确适合,我没有意见。”
    “你看,商业司谁接任合适?”
    荀彧想了想,“殿下,副司长卫兹比较合适。
    此人虽是商人出身,颇有才干。”
    “副司长呢?”
    “负责草原贸易的张世平”。
    说真的,刘恢最喜欢荀彧这一点,几乎从不以权谋私,在大事上永远有全局观。
    “好,就按照文若意思办。”
    ‘这是打一棒给个胡萝卜?’荀彧倒是觉得刘恢做法并无问题。
    经过刘恢不断洗礼,这些聪明人也知道,不能靠个人玩权术去制衡,必须靠制度去制衡。
    财政是独立的,其他部门之间谁也不靠谁,这就让大家之间公开透明度更高,少了私下交易,因为互相之间没得切身利益,我的升迁和财政都和你无关,我为何听你的?
    接下来,刘恢要做的就是,把廉政署的财政独立开来,不受财政部门约束,到那时才会形成一套能运行的制度。
    “殿下,我看到发往中原的宣传单……”
    刘恢立即甩锅道:“那是奉孝那家伙干的。”
    刘恢的话把荀彧堵死了,荀彧知道,刘恢是想看清谁是敌人?眼下各地封锁,只能进不能出。
    算了,只希望家族的人不要作死。
    “文若,你最近看到季珪没有?”
    “呵呵……”提到崔琰荀彧就笑了起来。
    刘恢感到十分奇怪,荀彧一直稳重。
    “殿下,季珪最近的确很忙,辽东大学的修建,他几乎住在哪儿。
    前几天,我过去差点没认出来,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