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论政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郭嘉摸着小脑袋,惊讶的问道:“殿下何以知道嘉?”
    荀彧和戏忠也是同样的表情。
    “三位先生,到书房叙话。”
    此时三人才反应过来,面前是一位比郭嘉还年少的少年。
    三人来到书房坐下以后。
    刘恢对着门口说道:“书房五十步内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诺。”
    随后几人就看到一些人出现在书房五十步以外,步伐整齐。
    荀彧内心非常震惊,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动作整齐的军队,他从小在世家长大,自认为见多识广,此时心里非常惊讶。
    刘恢并未理会三人的惊讶,继续说道:“我首先解答几位先生的疑问。
    文若和志才先生我早有耳闻二位的大才,从你们服装年龄很容易分辨。
    早就听闻颍川书院有一少年学富五车,生于颍川郭家,和文若先生和志才先生交好,因此冒昧揣测。”
    三人听后笑了笑,戏忠说道“殿下大才,观察入微,忠拜服。”
    刘恢摆了摆手。
    “第二个疑问,就是几位先生恐怕想知道我一个深居皇宫的废物皇子,如何知道几位的存在?”
    “殿下严重了”。三人立即说道,心中腹诽不已,你是废物,其他人怎么活?
    “不瞒诸位,很早我就收集天下英才的信息。”
    刘恢这句话说得模棱两可,不过,三人倒是很相信。
    “第三个疑问,就是我为何选择诸位?”
    戏忠点了点头。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三位如何看待当今天下?”
    三人听完刘恢的话面面相觑。
    “几位放心,今天什么话都能说,并且不会出这个大门。”
    荀彧三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刘恢对他们冲击太大了,他们没想到不到12岁的皇长子居然如此聪慧。
    荀彧是对刘姓皇室忠心耿耿,这点刘恢从未怀疑,曹操称王,荀彧是坚决反对的人,后来落到自杀身亡,有人说荀彧为了名声,有人说他忠于朝堂,然而在刘恢看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荀彧这样的人都值得交往和信任。
    戏忠出身草根,刘恢需要的就是更多这样的人。
    郭嘉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对家族并没有多少归属感,心中是有大格局的人。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戏忠说道:“不如殿下谈谈你的看法?”
    刘恢也知道,有句话叫“交浅言深会害己”。
    “那我开个头。
    如此下去,大汉离亡不远了。”
    三人听完心中大为震荡,尤其是荀彧和戏忠,他们长期会论政,会针砭时弊,他们自然知道大汉目前面临太多的问题了。
    “殿下此话是否过于严重了?”荀彧忧心的说道
    “文若是聪明人,自然能看到大汉现状。
    朝中党争不断,卖官成风,世家豪族各地兼并土地,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有甚者易子而食。
    这就像一堆晒干的干柴,遇到火星就是冲天大火。”
    几人皱着眉头点了点头。
    “殿下所言的确是实情,据草民所知,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为何?因为土地都进了大户口袋。”戏忠说道
    大汉税收是按照户数和人头收取,这非常不公平。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郭嘉问道
    “朝廷需要赋税养活官员和军队,然而赋税不够只能不断增加,平民百姓交不起税,只能低价卖给大户,长此以往,这是一个巨大隐患。”荀彧回答道
    “不错,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那么天下必将大乱。”
    “耕者有其田……,殿下一句话说到关键点。”戏忠说道
    “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恢说完以后,几人目不转睛的看着刘宏
    “怎么,我脸上很脏?”刘恢笑着说道
    “殿下一句话说出了天下黎庶的痛苦。”戏忠行礼说道
    “那殿下为何选择远离洛阳?”荀彧问道
    “文若何以判定是我选择离开洛阳,而不是被发配到辽东?”
    “没见到殿下之前,在下或许认为是这样,但是现在我不相信。”
    戏忠和郭嘉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刘恢站了起来,在书桌上拿出一张纸。
    “三位,过来看。”
    三人围着刘恢四周。
    “你们看,这是大汉和周边地图。”刘恢是凭借梦中记忆和皇室记载画了这张地图,地图只包括大汉、西域、羌族、匈奴、鲜卑、乌恒、高句丽、扶余、靺鞨等国家及部落,远的地方他不能画,因为只有他知道。
    “好精致的地图。”荀彧惊叹的说道
    刘恢笑了笑,大汉地图的确太粗糙,不要说距离,基本就是一个大概方向,其他一概不准。
    “这是我阅遍皇宫藏书,然后随手劣作。”
    听完刘恢的话,三人不约而同翻了一个白眼。
    “你们看,大汉最东边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蕃郡、临屯郡,置于武帝时期。
    然而扶余国一位王子建立高句丽以后,不断压缩四郡,现在四郡已经全部落入高句丽和三韩手里。
    在我看来,大汉的危机内外兼有,想要解决内部问题,那就是必须先解决外患。”
    听到这儿,几人有点明白刘恢的想法了。
    现在大汉虽然问题不少,但是还没到大乱的时候,这时积蓄力量才是最主要的。
    “殿下,辽东只是封地,对外用兵怕是会引起朝廷非议。”荀彧说道
    “当然,这点我也明白,因此到辽东前提就是父皇下旨,辽东一切军政朝廷不得干预。”
    “朝中大臣会同意?”荀彧问道
    戏忠哈哈一笑,“文若,你着相了。
    你想想,这么一位大才的殿下留在京里,阻挡了多少人的路,辽东苦寒之地,他们才不会在乎。”戏忠愤愤不平的说道
    荀彧瞬间明白了。
    “殿下眼光长远,是彧目光短浅了。”
    “文若,你是桃花园中人。”
    三人笑了笑。
    刘恢的意思就是你原本就是世家一份子……。
    “殿下,辽东人口才30万,恐怕很难有实力对抗高句丽。”荀彧有些担忧,毕竟高句丽此时人口超过60万,加上扶余和他之间关系,周边还有靺鞨等国家。
    “兵在精而不在多,并且父皇已经同意让辽东收纳流民。”
    荀彧点了点头,刘恢的方向的确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