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自请下堂
作者:异次元觉醒   穿书后,我被五个小反派娇宠了最新章节     
    崔问清一见,怒得从答礼的蒲团上爬起来,指着她小声质问:“你想干什么,还不赶紧回去?!身为宗妇,这点分寸都没有?”
    汪氏,作为老夫人的长孙媳妇,崔家当家主母。
    她应该主持治丧,更应该披麻戴孝。
    他肠子都悔青了!
    当初,就不该听从父母亲的安排,娶了这个没见识的妇人做妻子,这才会惹出来这一连串的祸事。
    看清汪氏的装扮,众人都惊呆了。
    好在,因为秦瑶光在此,没有放其他人进入灵堂吊唁,暂时都拦在门外。
    灵堂里,都是崔家的人。
    汪氏只看了崔问清一眼,不为所动。
    在她身后,跟着两名身高力壮的婆子,看起来身手不俗。
    崔问清急出一层薄汗,浸湿了额前束着的白绫:“念在多年夫妻份上,只要你回去好好反省,我不会跟你计较,否则……”
    “否则什么?”
    汪氏丝毫不惧,从宜春手里接过来一份文书,递到崔问清手里。
    她大步走到秦瑶光跟前,恭敬见礼:“今日,臣妇自请下堂,还望殿下做个见证!从此以后,臣妇再不是崔家妇!和崔家再无干系。”
    自请下堂?
    汪氏的声音很大,灵堂外面的人也都听见了。
    瞬间,灵堂内外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高僧不被影响,照旧念经无误。
    秦瑶光垂眸,打量着汪氏。
    都说壮士断腕,汪氏的魄力丝毫不输。
    或许她不够聪明,但终于把事情捅到了皇太后那里。
    发现连皇太后都无法弹压崔家,反而使崔家玉石俱焚,竟然舍了老夫人性命时,她就断然自请下堂。
    崔问清愣住。
    接过宜春递过来的文书,一目十行地看了。
    上面写着,自知不孝不悌无才无德,不配做崔家宗妇,自请下堂。
    他倒吸一口凉气,走到汪氏跟前,伸手去拉她,低声道:“你别闹了!这像话吗?”
    汪氏毫无感情地看了他一眼:“到现在,你还觉得我在闹?”
    崔问清转身,望向跪在灵前的一双儿女:“愣着干什么?赶紧来劝劝你们母亲!”
    不料,儿女只当没听见,深深地埋下头。
    能看见女儿紧紧抓住自己的膝盖,眼前洇出一滩水迹,那是哭出的泪。
    汪氏冷声道:“都是我自己的主意,你为难孩子也没用。念在老夫人待我一场,我的嫁妆,就待葬礼之后,再上门来抬。”
    孩子是崔家人,她没办法带走。
    说罢,她不再跟崔问清计较,只问秦瑶光:“殿下,臣妇可否与您一起离开?”
    秦瑶光承认,汪氏此人,让她几次看错。
    刚开始,以为她是贪图小便宜的女人。
    后来,又觉得她行事不够果断。
    如今看来,并非她魄力不足,而是为了一双儿女,被逼无奈。
    秦瑶光微微颔首,转身离开,汪氏紧随其后。
    两人离开灵堂,一路上都是众人诧异的目光。
    汪氏乃崔家主母,前来吊唁的宾客,有谁不认识她?
    她把脊背挺得笔直,目不斜视。
    既然已破釜沉舟,她就没想过要走回头路。
    出了宁国公府,秦瑶光询问:“你可有去处?”
    汪氏低头,给她行了个礼:“有劳殿下挂念,殿下今日援手之恩,草民定当回报。”
    她自请下堂,身上没了诰命,连自称都改了。
    汪氏心头清楚,如果没有乐阳长公主,哪怕她提前做了准备,也走不出崔家。
    见她胸有成竹,显然并非一时冲动,秦瑶光冲她点点头,便上了马车。
    回到长公主府上,处理了一些事务,安排霜降和米行等售卖生活物资的掌柜核对库存。
    “雹灾之后,又是大雪。你把库存盘点清楚,准备开设粥厂。”
    如今,道路难行,受灾的百姓只能苦熬。
    待官道一通,衣食无着的老百姓,就会涌往京城,需提前备着。
    朝廷也会赈灾,但秦瑶光宁愿自己来。
    一来,她不想只是象征性地拿出银钱来走个过程。
    二来,她并不相信,在谢大司徒把持下的朝政,能做到清廉不阿,把赈灾款都实实在在的用在灾民身上。
    此外,皇室在民间已经没什么声望,她身为长公主,既然做了实事,就不能被人抢了名头。
    在公主府盘桓了大半个时辰,将一切都吩咐下午,秦瑶光再次回到禧宁宫。
    与此同时,宁国公府上大夫人自请下堂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老夫人治丧时出了这种事,整座京城议论纷纷,闹了崔家好大一个没脸。
    更隐蔽的消息是:皇太后不再庇护崔家。
    乐阳出现在灵堂的衣着首饰、吊唁礼单,都在说明着这个事实。
    难道,崔家要倒了?
    亲手摘下秦瑶光髻旁那枝红梅,皇太后道:“没想到,哀家竟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个汪氏,连儿女都能舍弃,也是个心狠的。”
    秦瑶光抿了抿唇,问:“母后,可是觉得儿臣不该替她作证?”
    皇太后摇摇头:“非也。”
    她把红梅用清水养起来,道:“她既然铁了心,不是你,还能想到别的法子。不如结个善缘,来日方长。”
    有了皇太后的话,秦瑶光这才放下心来。
    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面前,她充其量算是一个还算聪明的小白。
    好在,她有母后。
    接下来的时间,秦瑶光大多时间都留在宫中,陪伴着皇太后。
    雪,总算是停了。
    一连好几日,都艳阳高照。
    京兆府组织了民夫,去官道上铲雪,维护路基。
    不知不觉间,京城里多了好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难民。
    长公主府,曾祥进终于能把早就准备好的米面粮油炭火等物,送去别院。
    京兆府查案的捕快,跟随车队一起,去皇庄查探当日被围攻的案子。
    官道通畅的第二日,淳宁带着几个孩子回了京,房霆顺势接了还在养伤的青柏。
    淳宁第一时间来到宫里,给皇太后请安。
    皇太后留下她和秦瑶光一起用过晚膳,便开始赶人:“你们都是出嫁女,各有府邸。在哀家宫里久了,总是不像话,就都回去吧!”
    两人依依不舍的离开,到了宫门处,就看见从马车里伸出一个可爱的小脑袋来。
    正是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