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吃炸面圈(一)
作者:竹野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最新章节     
    人声嘈杂,李嘉音茫然的睁开眼睛,有一瞬间她还以为自己待在家中,只需要抬起手,便有丫鬟给她穿戴衣裳首饰,端来铜盆与她洗漱。
    可僵硬的后背腰肢告诉她,她睡着的不是家中柔软的闺床,而是廉租房里的硬板床,只铺了薄薄一层草垫,还是她花四块钱买来的。
    带来的金银珠宝都换成了这里的钱。
    金银还算值钱,珠宝都不值钱,她思虑再三,还是将珠宝留了下来——或许将来能多卖些钱?
    她揉揉眼睛,顶着杂乱的头发打哈欠,笨手笨脚的穿衣裳,好在这里的衣裳简单,不必里外几层,布料褶皱虽多,可人人如此,便也没什么好羞耻的。
    “小姐!”曾经的丫鬟打开门,她手里端着砂锅,里头是煮好的绿豆粉条,晶莹剔透,跟鸡汤同煮,多放些菜叶,一锅就够她们三人吃的了。
    李嘉音闻着粉条的香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她连忙用木簪将头发随便一挽,急急地刷牙,脸都来不及洗便坐下开吃。
    “我看过招工的布告栏了。”大丫鬟先给李嘉音夹了一碗粉条,有些发愁地说,“若是做工,得到清丰县去,钱阳县外头的工厂人都满了,满坑满谷,挤都挤不下。”
    李嘉音着急吃粉,被烫得连连喘气,大着舌头说:“我看还是钱阳县好!阮姐自此地发家,咱们还是得继续读书。”
    两个曾经的丫鬟面面相觑:“小姐……我们算数差啊。”
    李嘉音:“……也是。”
    两个丫鬟读完扫盲班,早不想读了,对她们来说,习得些日常能用的字,看得懂拼音,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逃出来已经算她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说自己有什么才干,那真是摸不着头脑,两个丫鬟细数自己的优点——
    “小姐,要不我也去摆摊吧,我会做点心呢!”
    “我会做馒头,还会些女红……”
    但这里的衣裳便宜,百姓又大多是穷苦人出身,衣裳打满了补丁都舍不得扔,哪里舍得花钱请人绣什么花样?
    李嘉音嗦着粉,嗦得一头大汗,等她将最后一口汤喝光,才说:“我看县内没什么卖糕点的,就卖糕点吧,也不必摆摊,租个临街的屋子当铺子。”
    “反正是租,要是挣不到钱,咱不干了,进厂做活就是。”
    两个丫鬟倒是有别的看法:“咱俩摆摊就行,小姐读书好,正该去考女吏!”
    对她们来说,两边下注才稳妥。
    李嘉音摆摆手,用帕子擦完嘴角后说:“就是考女吏,也用不了什么钱,考得好衙门还发钱,你们别操心这个。”
    “对了,请人的事怎么样了?”
    大丫鬟:“问了,都说太远,肯定找不着人。”
    小丫鬟叹气道:“人卖了,主家肯定要给细柳姐姐改名,咱们就晓得个名字,人家不接这单。”
    “要找人,得告诉人家那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父母兄弟几口人,年岁个子,身上有无明显的印记,这些都说清了都不一定找得着。”
    李嘉音抿了抿唇,心里也知道这事难。
    但人活着,心里总得有点念想。
    她说:“送些钱给他们,也不说叫他们一定把人找回来,只他们出去的时候上点心,看见相似的人上前问一问……”
    大海捞针。
    可她们也没有别的法子。
    “就说真能把人找回来,必有重谢!”
    她们的钱不少,带来的金银成色都足,但宁愿住廉租房,三人合吃一锅粉,就是为了省钱找人。
    可钱不是无止尽的,而找人恐怕是无止尽的。
    “就这么定了。”李嘉音,“我考女吏,你们去租个铺子,只出不进不是好事。”
    如今县城内最受欢迎的小吃是炸面圈,面里加上糖,和好了搓成圈,放油锅里炸,炸好了在放进糖水里浸泡——百姓才不在意那油用了多少次,油炸的东西他们以前一辈子都吃不上。
    糖和油合在一起,炸面圈的摊子永远排着长队。
    李嘉音也爱这一口,但不怎么舍得买来吃。
    一个炸面圈要两块!
    两大碗面条才这个价,她便只买糖馅或豆沙馅的煎饼解馋,好歹也是面,也用了油。
    吃过早饭,李嘉音便再漱了口,身上挂着斜挎包出了门。
    她得去上进修班——读完扫盲班想干活的便能直接毕业做工,读完还想读的就去进修班。
    许多成年人都是只读扫盲班,能够真正脱产读书的成人寥寥无几。
    于是李嘉音在进修班里竟然算年纪很大的了!
    不过她如果读得好,之后还能进专业学校。
    姑娘们大多都更愿意去学技术,学器械原理,原因也很简单,需要的力气比别的小些,假期去工厂学习也有钱拿,虽说现在还没人毕业,但明眼人都知道,只要毕业,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小伙子们则许多都想学制造——看着铁砂碎石慢慢变成金属,经过提纯和锻造变成一颗颗钉子或铁锅,而且这活也是旱涝保收,只听说打铁的匠人累死,没听过饿死的。
    但机械设计这一课,愿意去学的就少了,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不仅要学技术,还要学制造,要熟悉原理,别的专业可能一两年就能毕业,毕竟大多数人就学一种机械的技术或者制造。
    可他们四五年都未必能有什么成效。
    这对讲究实用的百姓们来说,就是巨大的投入,但未必能有相当的回馈,毕竟毕了业也不一定能设计出什么新器械,设计不出来,那不就等于没饭吃?
    李嘉音觉得自己如果不考吏目,那恐怕也会去学技术。
    不过她有钱,所以也有可能去学设计。
    但吏目也不轻松,如今又新开了一课,吏目们都要抽空去上课,也要考试,叫管理科……
    管理也要单独开课吗?
    李嘉音不是很懂,虽然知道好管家难得,但那不是靠着主家的威严吗?
    而这里的主家是阮姐,阮姐难道还能缺少威严?
    李嘉音迈着大步走在街上,闻到油面圈的香味,实在忍不住咽口水,吃的粉仿佛没进肚子,她摸摸口袋,最终还是承认自己并非意志坚定之人,实在抗拒不了油面圈的诱惑。
    她正要走去排队,就听前方有人说:“又在整装集合了。”
    “这才拿下五通县几个月啊?这都没立夏。”
    “你懂什么?我看阮姐是拿咱们和清丰练手呢,今年新考的吏目你猜有多少?光咱们钱阳县,一条街起码七八个吏目。”
    “那是得打,不打,吏目就是干吃饭。”
    “谁说不是?”
    “五通县后头就是寿县,那可就是太原府的地界了。”
    “你咋知道?”
    “我老家就太原的。”
    “惭愧惭愧,愚兄活到这般大,这就这两年去过一趟清丰县。”
    李嘉音很想加入攀谈,又怕人觉得自己孟浪。
    她可是从大名府来的,更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