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参观清华北大等名校
作者:山果果9   我的学生生活最新章节     
    五明去出行,是因为五明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成长的过程中,写满了承担。人生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五明和每一个人也全是演员,只不过,有的人顺从自己,有的人取悦观众。别指望他人能懂你,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做了萝卜,自然就做不成白菜。微笑是五明和同伴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万语千言,无论是初次谋面,还是相识久远,微笑能拉近人间的距离,令彼此倍感倾心于和谐。 在平凡的人生之旅默然前行,从从容容的步履中,领略人生追求之乐趣,活出的是唯一的自己,潇洒的自己,真实的自己。 让五明做一个平静的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一个微笑挂在嘴边, 快乐放在心上的人。
    五明的生活不曾取悦自己,所以五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真正优秀的人,没时间感动自己。很多时候,五明无心欣赏一路的风光,还毫无怨言,去做好每一件琐碎的小事,甚至常常咬着牙,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更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1987年12月,五明在北京学习期间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而感到牙很疼,牙龈肿痛,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五明的疼痛不得不去北京大学牙科医院门诊看病。
    在门诊,五明被一名经验丰富的牙科医生接待,医生先了解五明的病情,然后进行了详细的口腔检查。检查后,医生告诉五明需要进行一些治疗,包括开一些消炎止痛的药、洗牙和补牙。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解释了每一个治疗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痛苦。五明感到非常放心和舒适,也感到医生非常专业和有经验。
    治疗结束后,医生还给五明一些口腔保健建议,让五明能够更好地保护牙齿和口腔健康。
    虽然五明在北京学习期间的不适让五明感到一些困扰,但是在北京大学牙科医院门诊的治疗过程中,五明得到了一流的医疗服务和关爱。经过治疗,五明感觉好多了。
    1987年12月,这个星期天,五明在北京学习期间,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约了两个一个小组的学员,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知名学校参观。五明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名字和声誉早有耳闻,所以非常期待这次参观。
    五明很想知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里面究竟长什么样?想知道为何这么多人都想要考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它们凭什么能够成为中国最高学府?很多来过北京的人都只是在校园的门口对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个字拍几张照片就回家了,里面到底有什么?可能都不知道,五明多么希望家里的孩子以后都能够学习进步,考上清华、北大。
    五明和另外两个学员已经进入到清华大学的里面了,其中一位学员,她对北京的学校比较了解,她告诉五明和同伴,“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当时是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后由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现在呢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五明和伙伴们从学校的西门进去。看见了清华大学的校园地图,同伴告诉五明,“清华大学校呢还是非常大的,有几千亩。”
    首先映入五明眼帘的是那座宏伟的门楼,上面写着“清华大学”四个大字。进入校园后,五明看到一片宽广的草坪,绿树成荫,非常舒适。校园内的建筑物也非常漂亮,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也有中式建筑风格的教学区。
    五明和同伴租了学校的自行车在校园里参观,去了清华大学二校门,这是清华大学的地标,同伴说,“来到清华大学记得一定要来这个二校门看一看,这里是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也是清华园最具代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它是一座优雅古典的青砖白柱山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呀,刻有清朝末年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它在这里矗立了几十年,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但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的品格象征。”
    五明和同伴们来到门上写着“水木清华”房子前面,看见好多来到清华的人都会跟它来拍一张照片。同伴介绍说,“有人说它是清华大学校名的由来,同时也有可能是对应清华大学最具实力的学科,水利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经常被人们用来代指清华大学,水木清华,是因为清华大学建在清华园,清华园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名字。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宜春园的一部分,道光年间宜春园的被分为了东西两个园子,西边那个园子起名叫近春园,就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地方,东边的园子呢仍然被称为宜春园。当时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宜春园改名为清华园了,”五明问道,“那为何又被称之为水木清华呢?”同伴说,“水木清华四个字呢,是出自于近代谢叔源的《游西池》诗,景仄明禽集,水墨湛清华。”
    五明和同伴们来到清华学堂,同伴说,“这里也是清华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1925年,清华在此设立了国学研究院,着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曾经都在这里讲课授教。西式的建筑,中国的文化,形成了清华大学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办学风格。”
    五明和同伴们在这里拍了照片。终于找到朱自清写散文的地方啦,同伴说,“这里呢就是清华大学里面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创作地——近春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的房屋基本上都化为灰烬,沦为荒岛,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呢感于事变,夜不能寐,走出家门,来到这一带散步。突然就来了灵感以及精妙的构思和生花之笔,在这里写下了着名散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同伴问五明,“你还记得荷塘月色吗?”五明回答说,“读师范的时候学过的。”
    五明和同伴们来到了清华大礼堂,同伴说,“这里呢就是被视为清华园中最具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清华大礼堂。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见证了诸多爱国运动的激情出发和胜利凯旋,也见证了很多清华学子他们的开学典礼跟毕业典礼。它跟清华的图书馆以及科学馆还有体育馆合并成为清华园内的四大建筑,看起来高大,雄伟,霸气,又富有满满的历史年代感,清华已经七十多岁了,它见证了清华的成长,也见证了清华学子的成长。”
    五明向往清华大学,特别的感慨,五明当年梦想就是想上这样的大学,可惜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了。但愿五明的后代子孙能帮五明圆这个梦想,考上清华、北大金榜齐名。
    五明和同伴们来到了主楼的大厅,参观了大厅内的一些展品和文物。其中,最令五明印象深刻的是一块清华大学的奠基石。这个奠基石是清华大学的创始人,梅兰芳先生亲手刻制的,上面雕刻着“清华学堂”四个字,至今保存完好。
    参观结束后,五明对清华大学的实力和文化底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次参观让五明感受到了清华大学的魅力,也让五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五明和同伴们还了在清华大学租的自行车。又乘公交车车来到了北京大学校园,首先游览了校园内的一些景点,如钟楼等。这些景点都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魅力,让五明和同伴们深深感受到了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着名高等学府的深厚底蕴。
    接着,五明和同伴们参观了北京大学的一些历史建筑和学术机构。其中,最让五明印象深刻的是故宫博物院北大文化展。在这里,五明欣赏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瓷器、书画、古代文献等等。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同时也展现了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研究的重要中心的深厚底蕴和学术实力。
    五明和另外两个学员走进了北京大学,同伴说,“这里呢,就是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考进来的北京大学。”同伴问五明:“你知道北京大学里面究竟长什么样吗?”五明说,“以前只是在广播、电视里、报刊、杂志、书本上看见、听见过,和文字描写过,还真没有到实地来过,不知道北京大学里面长什么样子”。同伴说:“走吧,我们现在已经进来了。”同伴说:“北京大学,它是创办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98年,原名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很多重要人才,19 17年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出了“寻思想自由原则,去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当时的学术繁荣。”
    同伴说:“来到北京大学有三个地方一定要去,也就是北大有名的“博雅塔”,“未名湖”和“北大图书馆”,简称“一塔湖图”。
    五明和同伴来到形似一座塔的前面,同伴指着它说:“那里呢就是北京大学里面非常有名的博雅塔”,同伴问五明:“看着外观是不是非常的漂亮?”五明说:“是的”。同伴说:“它的功能呢可能跟普通的塔完全不一样。它最早其实是一座水塔。”同伴说,“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修建一座水塔,当时就有人提议在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塔,才能够使景观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是建于寺庙之内,有人觉得在北大校园里面建筑古塔,可能不太合适,这个建议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后来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了广泛赞同,后来才决定建那座塔式的水塔,并且后来取名为博雅塔。”同伴说:“博雅塔建筑风格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五明问同伴:“博雅塔的塔形为什么八边形?”同伴说:“据说是象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八个方面,音乐、舞蹈,戏曲,绘画。书法、篆刻、印章和茶道。”同伴说:“这个博雅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承光先生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
    五明和同伴来到一个湖边,同伴说:“这里就是北大里面的未名湖了,也是很多游客来到北大参观的时候,很想来的一个好地方。因为名而名扬天下,当年钱穆先生把它取名‘未名湖’。”同伴说:“1784年,也就是乾隆49年,这里曾经是圆明园中的‘苏春园’。乾隆皇帝曾经把这里赏给了大臣和珅,‘苏春园’从此就成为了和珅的花园。和珅在此大兴土木,把该园原本的稻田呀,水池呀,全部都扩大成为了湖泊,并且挖出的泥土在我们身后这个位置堆成了一个小山。把它建成了当时北京的一处很大的园林,号称是京师第一私人园林,鼎盛时期,这里面房屋大概就有1000间以上,圆中最大的湖泊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未名湖了,而后又在湖上建了一个牌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基脚。它是按圆明园当中的皇家四方的样子来行建造的,所以跟当时圆明园当中整个这个造型规制都是一致的,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次浩劫当中,和珅所建的这个牌坊完全遭到了破坏,包括上面的建筑全部都是荡然无存,只留下了这个孤零零的基脚,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这一件。”五明和同伴来到一口悬吊的钟前面,同伴说:“来到北京大学,记得一定要来看一看这口百年老钟,这是以前的燕京大学所使用的宝石钟,这口钟是在1896年铸造成的,钟上面刻写了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着大清国丙申年八月制,也就是距今已经快有90年多的时间了,算起来呀,大概比现在的北大年纪还要大,据说这个铜钟最早是北洋水师报时所用的,1900年差点还被抢了,1929年开始被用作报时的校钟,所以当时北京大学的行政执行委员会每天早上的6点~晚上11点是撞钟的时间,那之后因为当时的燕京大学跟北京大学合并,并入了北大,所以这口钟就出现在了北京大学的校园内。”同伴说:“看见钟也希望我们可以终身平安。”五明和同伴说,“那是当然”。
    五明和同伴来到北大图书馆,同伴说:“如果说书本是知识的海洋,那图书馆就是书本的海洋,这里呢,就是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了,它里面有上千万册文献资料,是亚洲高校当中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同伴说:”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闻一多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承载着一部深沉丰厚的中国近代史的前辈们,曾经都在北大这所学校里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书馆是他们经常读书的地方,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五明和同伴又来到一座桥上,同伴说,”来到北京大学,仿佛就是走进了一座博物馆,因为呢这里到处都是文物,你看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它是连接外围跟这个湖心岛中间的一座重要通道,这座桥你不要看它表面很普通,据说这个是当年圆明园里面完整保存下来的,”
    同伴指着说:“五明来看一看边上的精美的雕刻,现在看起来还是栩栩如生的。”
    五明来到北大,觉得北大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参观完北大之给五明最大的一个印象就是两个字,“厚重“,因为这里边有特别特别厚重的文化和历史。
    参观北京大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难忘的经历。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着名高等学府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五明和同伴们还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当五明来到校园时,五明被它的美丽和庄严的氛围所吸引。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校门,上面写着“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大字。校门前有一座漂亮的花坛,花坛里面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朵,非常漂亮。我向里面走去,看到了许多优美的建筑物和宽敞的草坪。
    五明和同伴们参观了师范大学的图书馆,这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建筑,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图书和期刊。五明和同伴们还参观了教学楼和实验室,这些设施现代化程度高,让人印象深刻。
    在校园里走了一圈之后,五明和同伴来到了学生食堂。食堂的装修非常简洁大方,菜单上有各种各样的菜肴供应,价格也非常便宜。五明品尝了一些当地的特色菜肴,味道非常好,让人胃口大开。
    通过这次参观,五明深深地感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魅力。这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拥有一流的设施和师资力量。五明非常感激这次旅行,让五明对中国教育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明和同伴们还去参观了北京理工大学。这是五明本系统办的学校,在参观过程中,五明看到了许多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包括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馆等。五明还参观了一些不同的学院,如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可以看到学生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学习和研究。
    在参观期间,五明还有机会与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五明发现这里的学生非常努力,热情高涨,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热情和热爱。
    五明还发现北京理工大学有丰富的文化氛围,学生和教师们组织了各种文艺活动和比赛,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
    最后,在参观结束时,五明和同伴们还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了解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它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成就,让五明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