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开与公子相识恨晚
作者:爱吃飞饼的沈佩君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最新章节     
    让人到邯郸传李牧勾结秦军,本意是为了引起赵国朝堂对李牧的不满。
    使之与赵国朝堂埋下嫌隙的种子,为以后的局势做准备。
    倒是没想到,春平君会试图借助此事,要谋夺李牧手中的兵权,扩张自己的势力。
    郭开收钱办事,任务是保住李牧,误打误撞地帮助赵国躲过一次争权夺利,可能引起国家动荡的危机。
    当然,也可能是风平浪静,春平君直接嗝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春平君的意图,事前谁也没有料到。
    但,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成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赵国也没有乱起来。
    庞煖提前返回,就是担心有人借题发挥,构陷李牧,导致前线战事出错,他要帮助李牧在邯郸行走,寻求百官支持,向赵王面陈利害。
    以他对秦国的理解,就算是赵国没有人借题发挥,秦国也会派人散布流言。
    而郭开等人,与秦国向来亲近,一直主张亲秦。
    故而,他一开始就做好了在朝堂上,与郭开等人激烈辩论的准备。
    结果却是,大大出乎意料。
    郭开竟然主动支持李牧,羁押返回的士卒,按住传播的流言。
    赵王躲在宫中不出面,也足以说明态度。
    庞煖心情复杂的离开王宫,他不会因为这一件事,而觉得郭开转了性子 ,不再亲近秦国。
    他猜测,是秦国要搞李牧,但没想过能够收获巨大的成效,所以就没有给郭开等人送去财帛。
    没有了财帛收入,郭开自然也不可能去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郭开会为了个人利益,罔顾赵国利益,但绝不会分文不取,去帮助秦国,做一个大善人。
    想明白这一点,庞煖心中的疑惑得以解开。
    然而,仍有顾虑。
    李牧不通人情世故,且性子耿直,将来说不定要与郭开发生摩擦。
    按照郭开唯利是图的本性来说,真到了那一天,他一定会想起今日对李牧的相帮,从而转化出更大的怨气。
    将相不和,将会成为赵国的大忌。
    庞煖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谁也不能。
    就算是提前预测的到,他也改变不了,除非郭开不再唯利是图,忠心为国,或者李牧不再刚硬耿直,世故圆滑。
    这都是不可能的,与其期待这样的结果,还不如期待他们两个,能够有一个离开赵国,两不相见,就不会存在将相不和的大忌。
    改变不了,和不想改变是两码事。
    “老夫先行前往丞相府,你返回府上,告诉管家备好厚礼,送往丞相府,要快,切不可误了时辰。”
    庞煖登上在宫门外等候的马车,叮嘱随行的家仆,带着他的命令返回府上,他要去郭开家中拜访。
    既是代表李牧,也是代表赵国。
    此时,郭开的马车,并没有返回家中,而是朝着邯郸郊外一处偏僻的宅院而去。
    楼烦也在车上,自打郭开入宫,他就跟着一起来了,一直待在马车上等待郭开出来。
    “丞相大人果真是赵之砥柱,即便是有人拿着李牧的佩剑,想要构陷李牧,意图误导赵王,对赵国不利,只要丞相大人出马,便能瞬间勘破流言,扶正赵王视听,以正赵廷风气。”
    楼烦作为曾经的赵国旧人,如今代表秦国,在赵国从事外交活动,包括情报刺探。
    他对于郭开的理解,甚至要远远超过郭开本人。
    贪财,好利,狭隘,毒辣,偏听偏信,自我...
    所以,他每次与郭开接触,都是好话奉承,在言谈甚欢之时,取出海量财富。
    奉承之言,动其心,金钱珠宝,促其行,无往而不利。
    郭开喜欢楼烦的话,喜欢楼烦送来的钱,所以在面对楼烦的时候,他拿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这一切都要多谢成蟜公子的早早提醒,若是没有公子的提醒与帮助,开至今还蒙在鼓里,更别说维护李牧,稳定赵国,顺我王心。”
    郭开明显言过其实,楼烦的拜访只是让他提前几个时辰知道,最长不超过一天,完全不存在他所说的蒙在鼓里。
    但,两个狐狸坐在一起,即便是不用明言。
    楼烦也知道郭开的真实意图,稍稍挺直身子,微微弯下腰身,拱手道:“丞相大人行事雷厉风行,为人却低调内敛,赵王能有丞相辅佐,实乃赵国幸事,难怪公子多次提起丞相,透露出打算邀请郭相入秦为相的想法。”
    “噢?”
    郭开眼前一亮,倒也看不出是假是真,像他这样的人,每天说的真话,可能还没有演德多。
    但,他所展现出来的神情,告诉楼烦,他确实对前往秦国充满了兴趣,眼中还带着几分热切,刨根问底道:“成蟜公子当真是如此说的?可否请楼大人详说一二,开早就对秦国向往已久,奈何无任赏识,若是能够得到成蟜公子的认可,开必将秦国视为母国,愿为秦王和公子,殚精竭虑,死而无悔!”
    楼烦嘴角微动,郭开的变化,让他满肚子的话,说不出口来。
    他曾经也是赵国的臣子,得到秦王赏识,为秦国的外交事业出力,主要活动在三晋地区。
    但,他也不曾说过,将秦国视为母国这种臭不要脸的话。
    如此比较下来,他虽然离赵入秦,和郭开身为赵相,却不思为国的行为比起来,他倒是被衬托的十分高尚了。
    那些口口声声骂他背弃赵国的赵国官员,说不定和郭开是同样的想法。
    吃着赵国的俸禄,想着秦国的官位。
    摇摆不定之人,最是可恨。
    “楼大人,可是有什么不方便直说的吗?”
    见楼烦不说话,郭开催问道。
    “没什么不方便,只是郭相切莫告知旁人知晓。”
    “这里是邯郸,我自然明白,不可乱说。”
    看着郭开谨慎又期待的模样,楼烦心中多生出几分轻视。
    然而,表面仍旧保持着对郭开的敬重和低姿态,谦卑道:“公子称赵国无良将,无明君,至今还能够挡住秦军的剑锋,依靠的就是郭相忙里忙外,为了赵国,为了赵王操碎了心,一边征调粮草,一边招募士卒,同时还要调停朝堂关系,稳定赵地民心,如郭相这样的良相,正是秦国所紧缺不可得到的。”
    “呜呼,痛哉!”
    郭开忽地大发感慨,他昂头叹息道:“只恨开与公子相识太晚,如此了解开之本心者,天下恐怕只有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