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完事了,你不哆嗦一下!
作者:白林瓒   三国:朕三世为人,两世汉献帝最新章节     
    刘协可不认为自己是什么神机妙算。
    在上上世,兴平元年,就是四年之后,同样也是四月份。
    韩遂、马腾二人结为异姓兄弟,却因为手下人争夺草场的事情而反目成仇,那一次韩遂也是杀了马腾留在陇县的妻小。
    只不过这一次,刘协用千两黄金,加速了这个进程,而吊诡的是,事情的发展轨迹和结果,竟然与四年后十分地吻合。
    当然,如今的当事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导致他们反目成仇的罪魁祸首竟是远在一千八百里之外的一个九岁小孩。
    能想到用此法破解凉州对关中的威胁,说到底,这正是刘协与这个时代最格格不入的地方。
    在刘协心目中,即便是赘婿、商贾、庶民、战俘,农夫、妇孺都蕴含了巨大能量,只要用得好,可以改天换地。
    但是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士人可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士人才是人,余者皆蝼蚁。
    汝南袁氏这种顶级的士族,骨子里面就是这样认为的。
    即便曹操这样的出身,在袁绍眼里都属于不入流的家伙。
    如今的袁绍更是志得意满,麾下的河内大军,可谓是兵精粮足。
    在叔父的威压之下,韩馥第一时间就把翼州牧让给了袁绍,之后陆陆续续一些士族中人也投奔而来。谋臣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陈琳、荀谌、王修、崔琰。武将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麴义、吕旷、吕翔。
    周边各地豪族,很慷慨地提供军粮军资,袁绍算是彻底摆脱了一月前捉襟见肘的局面。
    几日前于夫罗又率领一支五万人的匈奴大军与自己会合,财大气粗的袁绍就非常豪爽地给其五万石粮食,立马换来于夫罗的跪舔,这让袁绍心里非常地舒爽。
    本来嘛,这才是我们汝南袁氏该有的牌面。
    今日袁绍意气风发地召开了战前最后一次会议。
    中军大帐之内,袁绍放眼望去,谋臣如云,武将如雨,觉得之前挨了叔父那一巴掌也没什么了。
    袁绍看向下首的曹操和淳于琼道:“二位麾下士卒可战否?”
    曹操和淳于琼互视一眼,淳于琼起身禀道:“回禀将军,某与孟德二军日夜操练,大胜皇甫嵩不敢说,但是牵制住皇甫嵩绰绰有余。”
    曹操也起身禀道:“那是淳于将军自谦,操认为可以一鼓作气击溃皇甫嵩,然后我们直奔小平津灭贾诩,再与将军合兵一处,一起攻雒阳城。”
    袁绍听完曹操所言,豪情万丈地大笑道:“还是孟德这话提气,仲简你还是太过谨慎了些。”
    淳于琼拱手道:“末将受教了。”
    袁绍有些疑惑地看向二人:“怎的汝二人相处得如此融洽?”
    淳于琼答道:“都是为国讨逆,吾与孟德都是识大体之人,怎能不勠力同心。”
    袁绍手捻胡须,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看向堂内诸将,开口询问道:“小平津,当如何破之?”
    于夫罗率先跨一步道:“某愿当先锋,直接从小平津渡口过河击之。”
    郭图摇了摇头道:“不可,贾诩善于用兵,必定会半渡而击,我方会首尾不接,行列混乱。”
    袁绍点了点头,向郭图追问道:“那汝有何良策?”
    郭图道:“可派一军牵制住小平津的贾诩,然后再一左一右两处渡口渡河,若贾诩分兵迎之,则三处兵力注定不足,我大军可全线渡河,若贾诩原地不动,则另外两处渡河,后共击之。”
    袁绍眼前一亮,手捻胡须,做沉思状。
    审配、辛评看到袁绍这表情,就知道其已经认可了此方案,便齐齐跨出一步躬身道:“吾等附议。”
    田丰眉头深锁,拱手道:“此法虽妙,却也同样导致我方兵力分散,若敌人藏有兵力,可以逐个吃掉我方渡河之兵。不若于夫罗将军利用骑兵之便,制造声势从孟津渡口过河的假象,引诱贾诩离开小平津,我方大军合兵一处尽数通过小平津过河,若贾诩不上当,则于夫罗过河,再击之。”
    袁绍瞬间就有些纠结了,田丰之法虽然麻烦些,却也是万全之策。
    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用眼神扫视帐内诸人。
    沮授、许攸皆赞成田丰之策,逢纪、审配、辛评赞成郭图之策,双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各执一词不分伯仲。
    袁绍有些头大,却仍然装作淡定地看向曹操和淳于琼,想听听他二人的意见。
    淳于琼已经看出来袁绍帐下,这么短的时间就已经形成了两派,他不愿意掺和其中,索性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
    曹操低头思考,眼珠子咕噜噜乱转,主意打定之后答道:“操认可郭图之策。”
    他这一开口,帐内诸人就不再争论都看向曹操,袁绍颔首示意让其继续说明缘由。
    曹操理直气壮道:“操始终认为,对方没有藏兵,吾等都是从雒阳逃出来的,那里有多少兵,心里清楚得很,怎么可能短时间内还有一军。渡口运兵能力有限,若不分散,大军迟迟过不了河,到时反受其累。”
    曹操的这番话分析得很在理,只是那支所有人认为不可能存在的藏兵其实正是他曹操本人。
    袁绍听完,频频点头,最后内心又挣扎了一番后,才大喝一道:“某意已决,兵分三路渡河。”
    众人起身应诺,田丰等人虽有不愿,主帅决心已下,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于是众人又商议细节,期间又是意见不合多次,而这次曹操也不再多言,大方向已定,细节自己多说反而会引起猜忌。
    讨论的最终结果从原本的兵分三路,变成了兵分四路。
    颜良、文丑统一军牵制住小平津的贾诩,若贾诩率兵驰援另外两处,则渡河击之。
    麴义、吕旷、吕翔三将统军在小平津以西五十里的平阴县渡河。
    于夫罗率军从小平津以东三十里孟津渡河。
    袁绍帅本部,由张郃、高览统军坐镇怀县。
    当所有人应诺领命之后,袁绍胸中豪气万丈。
    便命人摆下酒宴,提前庆祝即将到来的胜利。
    酒宴之上,杯觥交错,酒酣耳热。
    也不知喝了多少酒水,曹操起身要去如厕,没想到已经喝得半醉的袁绍也跟着出来了。
    两人对着一棵大树一起呼啦哗啦地撒着尿。
    袁绍在一旁大咧咧说道:“孟德,若真如你所言,一股拿下皇甫嵩,某向叔父给汝求個卫将军可好?”
    曹操一股子寒意直窜后脊梁骨,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弄了一手。
    袁绍嫌弃地躲开一步,疑惑地问道:“孟德,汝为何哆嗦?”
    要说临场应变,还属曹操,曹操没好气道:“完事了,你不哆嗦一下!”
    袁绍哈哈大笑道:“汝这水量不行啊,而且也太突然啊,哈哈,戛然而止!”
    曹操满脸窘态,倒是很好掩饰了自己的心虚。
    他此刻内心疯狂地思考。
    袁绍突然提起来卫将军是何意,难道他知道小皇帝已经任命某为卫将军了,这是在试探操?
    曹操系好裤带,把手往衣服上蹭了蹭,干笑一声道:“为何是卫将军?”
    袁绍很从容地打了一个寒颤后,颇为得意地系好裤带道:“抢位置知道不,前几个肯定被袁基那边给占住了,这个卫将军必须是某的人,某想叔父会卖曹氏一个面子的。”
    又拍了拍曹操厚实的肩膀道:“关键还要看汝能不能拿下皇甫嵩这块硬骨头。”
    曹操心下了然,便拍着胸部道:“为了操的卫将军,也要死磕下这块硬骨头。”
    袁绍对于曹操的表态很满意,作为带头大哥该许的愿要许,该给的支持也要到位,便问道:“孟德,汝那边有什么困难吗?”
    曹操想了想后说道:“将军,某与仲简大军的粮草还是不太充足。”
    袁绍“咦”了一下,随即想明白了各种关键,心里嗤笑一声。
    想必黄河以北的豪族,将粮食都运到了这里,怎可能将粮草送到酸枣那支偏军那里。
    人家讨好的对象是我袁本初,自然不可能是你曹阿瞒。
    于是很大气地说道:“孟德,汝可知某在怀县存了多少粮?”
    孟德很配合地问道:“多少?”
    袁绍腰板挺得笔直,胸膛挺得很高,原本他长得就很高大伟岸,如今在曹操的衬托下,显得更是人中龙凤。
    他比划了一个“八”的手势。
    曹操的眼睛睁得老大,脱口而出道:“八万石。”
    袁绍看着如此大惊小怪的曹操,心里的那点虚荣心颇为受用,便一字一句地说道:“八十万石。”
    曹操嘴巴张得都快能塞进去一个拳头:“天爷爷啊,这仗要能打输,简直就没天理了。”
    袁绍哈哈朗声大笑道:“当所有人都希望你赢的时候,那么你就赢定了,哈哈哈……”
    曹操吞咽了口口水,但是眼底有一闪而逝的贪婪。
    卫将军是我的,这粮草也是我的。
    你敢说我戛然而止!那你老婆也是我的!
    ……
    与此同时。
    段煨已经按照天子的要求,已经分批,悄无声息向弘农郡广成关挺进。
    留守一部分有经验的士卒,督促和监管原牛辅麾下在当地进行屯田,兴修水利。这支部队段煨是不敢用的,一旦在战场上倒戈,很有可能会导致天子的筹谋失败,这个责任他是万万承担不起。
    同时安邑县牛辅军大营内,仍然矗立“牛”字大旗,他等着那个使者自投罗网呢。
    目前根据天子提供的情报,对方兵力在己方三到五倍,段煨作为守城方,倒也不是不能一战,只是此战之后,很可能自己这边也会元气大伤。
    要不是有牛辅还人头的前车之鉴,自己这次一定会认为天子是在借机会消耗自己的实力,但是这次他不会这么揣测圣意了。无他,天子从未骗过他,尽管有时候的命令匪夷所思,但是结果也同样是如天子所言那般。
    每逢乱世必有妖孽出,虽然不应该这样来形容自己的主上,但是段煨觉得没有任何词汇能形容这个超乎常人智慧的年幼天子了。
    除了段煨这支大军开进弘农郡外,杨彪父子也从虎牢关直接往这里赶。
    那一晚,探讨雒阳城和广成关兵力还是严重不足的时候。
    天子言司隶还有百万兵,众人不解。
    天子解释道:“百姓不能保护的太好了,如果保护的太好,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应该的,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不用我来给你们再解释一遍吧?
    我们保护百姓,同时,百姓也在保护我们,这才是鱼跟水的关系,这样的存在百姓才会有认同感!
    我们要的是一群有认同感的百姓,不要一群唯唯诺诺的磕头虫。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绝非朕一人之天下。”
    当天子说完这些话,杨彪和王允都如同五雷轰顶,倒是杨修乐呵呵看着两个老家伙,打趣道:“半月前,吾如你们这般一样。”
    如今杨彪骑在马上,回想那段话,心中却在打鼓:“这真的行得通?”
    ……
    ps:各位读者大大,明日就要上架了。这两天家人生病,导致自己的状态也不太好,所以更新得少了点。不过文早超过了二十万字,这点还请各位放心。
    小作者在这里立个flag:明日要是首订过百,小作者就有信心更新下去。
    也借这个机会说点上架感言吧。
    我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那种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故事,一个不太套路的故事,让大家能耳目一新的故事,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毒点,小作者当尽量避免,如果有了还请指出,好让小作者有改进的机会。
    正所谓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生死之间同样也有大机会,正如刘协那般,当他发现无惧生死之后,路反而变多了。
    同样,毒点和创新之间亦是如此,至于这中间的度,也许就是大神和扑街作者之间的区别吧。
    小作者虽然水平有限,但不是有那么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嘛。
    不想当大神的小作者,就不是好作者。
    再次拜求大家,如果觉得这个故事,让您觉得有趣,还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作者。
    万分感谢各位衣食父母赏的这口饭吃,让作者能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尽情挥洒笔墨编织一个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