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条是大队长的路,一条是校长的路。
作者:白林瓒   三国:朕三世为人,两世汉献帝最新章节     
    初平元年,四月初八。
    虎牢关刘协寓所。
    “啊!我的徐晃啊,我的徐晃在哪里?”
    刘协一个人在屋子内仰天长叹。
    他刚刚看完段煨发来的战报,就被随手扔到了那堆人头上。
    郭太、杨奉、李乐、韩暹、胡才的人头都凑齐了,可能是段煨担心头颅会吓坏这个年岁不大的天子,所以每个人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表情也都搞得尽量安详。
    这几个脑袋的聚首,标志着河东郡正式纳入到司隶的管控范畴。
    刘协看着他们的脑袋排排坐,有点五味杂陈。
    上上世,就是一支这样的队伍,竟然挟持了自己大半年在河东郡,要挟自己给他们大大小小百十个头目封官,最后竟然逼迫自己在河东郡建都。
    这一世,怎么就如此不堪一击了!
    是朕变强了,还是你们变弱了?
    如果说董卓是大魔王,那么李傕、郭氾之流就是魔头,至于这几位顶多算是個小鬼儿,但却一个比一个更加没有底线。
    刘协看着杨奉,以极低的声音说道:“上一世,你好歹算是把朕从李傕那里带了出来,只是匪气不改,最终还是被你的这几个兄弟给带歪了,不管怎么说,还是给你安葬了吧。”
    这画面有点诡异,一个小孩在跟一颗闭着眼睛的人头说话。
    当然,杨奉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答复,既不会感恩,也不会愤怒,仍旧闭着眼静静地听着刘协在他耳边低语。
    刘协叹了口气。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尽管他知道吕布麾下有张辽和高顺,也是一顶一的良将。
    但是在关东联军这一战不结束之前,他是不会动吕布手中的力量。
    与徐晃失之交臂倒是给刘协提了个醒,自己也就仅仅是对于重要的人的性格有充分的把握,除此之外的变数仍然会多到无法穷尽的地步,面对这猜不透的天意面前,自己仍旧是一个瞎子。
    那么一些关键人才,上一世垂涎的人,需要尽快囊括进自己的麾下。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刘皇叔和他的两个兄弟,除此之外,还有赵云。
    对于汉昭烈帝,刘协的心情是复杂的。
    刚开始觉得刘备是他的希望和寄托,再后来觉得此人甚是虚伪,最后觉得也挺好的,至少我们老刘家,也有敢打敢拼之人,至于是自己还是他刘备当皇帝,有什么重要的。
    对于谋臣,诸葛亮此时还跟自己一般大小,算了还是叫来吧,自己改变了荆州局势,他可别阴差阳错被废喽。
    上上世他与诸葛亮没有交集,第二世看了不少溢美之词,也许这个人是天生的妖孽,自己也只能算是开挂的伪妖孽。
    至于其他人刘协暂时不打算动,他需要一个强大的曹操和孙坚,不然自己的驱虎吞狼之策,很可能变成了驱狗吞狼。
    其实自打刘协亲政之后,他对于司隶以外的区域保持着超乎于这个时代的克制。
    让身边的杨彪、王允、贾诩等人,都无法理解天子为何这般。
    挟大义名分,可以很容易从名义上一统天下。
    但是,然后呢?
    天灾不会因为自己的上位而变得风调雨顺,大汉各州各郡仍旧军阀林立,士族仍旧掌握着各层各级的职位,基层又被无穷无尽的豪族、坞堡、宗族掌控。
    在自己不能实打实地把司隶这块地方搞好,不能实打实地掌控军队,没有足够多能够贯彻自己新思想的士人之前。
    为何要着急一统天下。
    他最大的自信不是别的,是他的年纪仍旧很小。
    纵然他身体内蛰伏着两世记忆,原本该暮气沉沉的,却在年幼血气冲刷下,身体是个少年人,心态也必然是个少年人,朝气勃勃,这是刘协最大的依仗。
    当别的枭雄奋斗一生已经垂垂老朽的时候,他正好是雄姿英发的好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没了雄心壮志,开始纵情享乐腐败,甚至变得昏聩。
    刘协那时正好长大,携十年之功,再出雒阳席卷天下。
    “一条是大队长的路,一条是教员的路。”
    其实该怎么选,刘协清楚得很。
    所以在司隶以外,朝廷没有发出一封诏书,任命,甚至对于袁隗这般搞事都没有表态。他要创造一个假象:天子现在没有能力触及司隶以外的区域。
    刘协写完三封手书,起身推开屋门。
    一抹朝阳射到刘协脸上,人看上去阳光灿烂,难以想象这就是之前那个在屋子内,对着人头戏谑,算计天下的那个阴鸷少年天子。
    刘协叫来亲兵,让其将手书转交给王允,再由他发诏书征召那几人入雒。
    这是董卓倒台之后,雒阳朝廷唯一发出的三份诏书,估计当事人会感到荣幸吧。
    在虎牢关这半个月,因为没有战事,所以他就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了练兵带兵一道上了。
    他并不想过多征兵,那样会导致粮食的消耗增大,还会导致劳动力不足。
    刘协希望能在皇甫嵩的帮衬下,逐步尝试练出一支接近他心目中的新军出来。
    同时也是在积累自己的统御军队的能力。
    他如往常那般来到校场。
    眼前的一幕,他觉得很熟悉,如同大学时的军训。
    汉代军制是五人一伍,二伍一什,五什一队,一队五十人。
    校场内正有几个队,在队长的带领下站军姿。
    从高处望去,士卒就像一个个雕像,纹丝不动,谁先动,谁受罚。
    还有几个队在练习走正步,已经有几分后世的样子。
    校场上口令声此起彼伏。
    “向左……转!”
    “向后……转!”
    “稍息……立正!”
    “齐步……走!”
    “一……二……三……四!”
    校场另外一边是以队为单位在搞比赛,四个队的士卒,一个个通过,有拒马,杨马墙,半丈宽的壕沟,平衡木、还有带垛堞的砖墙。
    哪队先全队通过,会奖励这一队一桶条子肉加餐。
    不远处,吕布和徐荣率领的骑兵,全装备上了马镫和马蹄铁,他们带领各自的骑兵本阵,练习新的战法。
    穿插,突阵,迂回,马上劈砍。
    八千匹战马的冲锋,扬起了漫天的灰尘。
    皇甫嵩走到刘协身后,躬身行礼后说道:“黄公子,这离您所想的军队还差多远。”
    刘协没有回头,仍旧看着台下正热火朝天地训练。
    “差得还很远,这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意思而已。”
    ……
    ps:各位读者大大,公布一个让小作者夜不能寐的好消息。
    这本书上第四轮推荐了。再次感谢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
    继续舔着大脸求票,从明天起一周的推荐,小作者要力争上游,一定抓住这个失而复得的机会。
    没想到能死而复生,真有种重活一次的感觉。
    嘿哈,小作者码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