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章 基本很好的书
作者:老杨半仙   我在非洲当酋长最新章节     
    萧鹏坐下后道:“瓦利德,你都习惯了工业文明,咱们平时生活都是强调只是专业化,让你来这样的地方生活你能适应才怪。你最好还是学习一下个人生存技能。毕竟在这个地方……能保证用电都是个难事。你看这里是一个农场,其实和咱们在密林里生活没什么两样。”
    “是吗?”瓦利德不解。
    萧鹏点头:“现在人生活,只需要掌握个能赚钱养活自己的技能就行,至于什么做饭、家务、种植、建造、畜牧、木工、原材料获取之类的生活保障技能几乎都是为零。这些书里面就是教给你如何做到生活保障的。在这里你可别指望像你在家里那样,只要掏钱就能得到各种服务还可以对服务质量评头论足。”
    瓦利德眨眨眼:“这么夸张?”
    萧鹏却道:“一点儿也不夸张。我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遇到突发战争或者自然灾害导致社会职能崩溃,那你能做什么?估计你能活活饿死!”
    瓦利德干咳两声:“我现在会砍树了啊。”
    萧鹏打个响指:“那就属于生存类技能的重要性。”
    杨猛开口道:“你光看我们当时在非洲参加综艺节目好像很潇洒地样子,但是你不知道是我们也是提前做好了准备。鹏鹏和我看了一堆书学习知识,然后理论结合实践,要不然那个综艺节目我们可能也坚持不下来。”
    “原来是这样啊!”
    萧鹏道:“我特意从油气田那边的图书馆带来这些书,准确的说这些书在哈吉桑的时候我也让所有过去的人都看一下掌握知识,这些还是很不错的专业类书籍。”
    瓦利德来了兴趣:“什么书啊?这么好?”
    萧鹏干脆就给他介绍起了这些书。
    首先第一本推荐的就是《约翰-怀斯曼生存手册》。
    这个约翰-怀斯曼是英国特种部队sas的前成员以及后来的教官。他有一项成就比较牛x——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通过sas选拔测试的人。
    而他退伍后就根据自己在各种地方执行任务的经验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就是这本《约翰-怀斯曼生存手册》。尽管这书从1985年就出版,尽管里面有一些内容也有误区或者有些内容不是最便利的方式,但是应该算是目前关于应急求生的内容最充实的一本书,内容也涵盖了全球所有的自然地理环境。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可以算是目前这个世界上几乎九成五以上的冒险者的野外求生指南。
    这本书最牛的是:他还考虑到了人类能遇到的大多数的天灾人祸,例如旱灾、火灾、飓风、战争、地震等等等等,涵盖面相当之广。
    《生存指南》里有一个概念相当正确,就是如果遇到灾变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逃离城市往乡村地区迁徙,沿着河流主干也是最优解。
    就像娜丽娜他们那些偷渡客当时也是这么选择的。
    萧鹏推崇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讲野外求生的书籍基本上都算是给土豪们看的,内容都是怎么带好了装备怎么去野外度假,萧鹏甚至还看到有的野外求生书籍里讲什么格斗术来预防‘零元购’。
    别闹,世道都乱了靠自己还有用吗?
    而《生存手册》讲的就是户外应急,就是怎么活下去,就像萧鹏他们什么也没有光着身子在非洲的情况差不多。讲解怎么获取水和食物,怎么制造简易武器和陷阱。
    其实还有一本书还能这本书媲美,叫做《海豹突击队生存指南》,作者是前海豹突击队成员凯德科特利。
    那本书内容更加丰富涵盖面更广,唯一缺点就是这书有点儿专业,就是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都不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考虑的。
    有点儿门槛。
    那么龙国有没有类似的书?
    还真有!
    龙国有一本神书,叫做《农村实用手册》。从六十年代开始出了很多版,现在这本书还有,叫做《新农村手册》。
    这本书上岁数的龙国人应该都知道,这是当年下乡知识青年必备的书。所以很容易买到,旧书网上二三十块钱的事儿。萧鹏当时偶然看到后惊为天人,然后买了1965版、1972版和现在最新版的《新能农村实用手册》。
    说起来现在的《新农村实用手册》真的很牛,萧鹏现在都把那套书带到了非洲,成为指导当地人农业工作的教科书,也是现在厄立特里亚的孔子学院也吧这书当做教材。
    但是要说起来还是1972年的《农村实用手册》最经典,那书里连军事科学、气象科学等等全部涵盖其中!
    内容非常符合那个年代——也非常符合现在的非洲。(如果有条件的买一本看看吧,绝对神书)
    如果说《生存指南》那本书有什么缺点?就是对动植物的讲解不够仔细,只是介绍了各种自然环境下的常见动植物。
    但是萧鹏也考虑到了这两点,于是又给瓦利德补充了两本书,一本叫做《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一本叫《五百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都是有图有真相按图索骥的那种,非常方便学习。
    虽然那两本书主要针对的植物都是针对东亚常见植物,但是考虑到很多植物的科目,在别的地方也能找得到类似的植物。
    萧鹏原来在上学实习去野外的时候,经常就捧着这两本书,在野外看着植物做对比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就说国内吧,他们很多北方人眼里的‘宝贝’植物到了南方可能只是路边的‘草’。
    杨猛他爹还喜欢养花,现在有钱后各种买一些以前只能远观的花卉,比如说他就有一盆三角梅,这花价格不菲且非常难养,老爷子把一盆三角梅伺候开花后那叫一个美,萧鹏去他那里吃饭的时候他还玩命的炫耀。
    萧鹏看到他那开心的样子实在不好意思告诉他:那玩意在一些城市的绿化带里到处都是。
    什么‘滴水观音’、‘小香松’、‘虞美人’、‘栀子花’、‘山茶花’……那都是活在绿化带里的。
    哦,‘滴水观音’那几乎是有毒植物,根除都来不及;‘小香松’则一般会种植在坟地附近……
    反正自从他们去南方旅行一次之后,杨猛他爹的花房里至少少了一半花儿。
    很多没去过南方的北方人是无法想象像柚子、芒果、椰子之类的水果其实也都是绿化植物的场景。
    萧鹏把准备好的三本书放在瓦利德面前:“你在这里慢慢看着。”
    他说完已经开始往身上套厚厚的外套。
    “你要干什么去?”瓦利德不解。
    萧鹏道:“我去劈柴。”
    “劈柴?”瓦利德不明所以:“干什么?”
    萧鹏把安德里留下的本子展开给他看:“这是在这里生活每天要做的工作。”
    瓦利德看不懂上面的字,只能看出是用铅笔来书写的。
    这里实在太冷了,像钢笔、圆珠笔在这边很多情况下都无法使用,所以对很多人和场合来说,铅笔还是这里的主要书写工具。
    没来过这里的人无法想象这里有多冷。
    有人想要在室外用手机?
    手机拿出来用不了几分钟就会彻底失效——这还是夸张的说,基本上只需要几十秒种时间手机就成了摆设。
    今天你刚过来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感受一下这里的幸福生活吧。”
    “……”瓦利德眼角跳了两下。
    幸福生活?怎么听起来有不祥的预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