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倒退历史
作者:许狗儿   关外盗墓王最新章节     
    赵母的说辞,让我有些发毛,如果背后的能量如此之大,我们几个杂碎去找墓,那就是秋后的蚂蚱。
    随后,老猴王拿出手机,给我看里面的照片。
    “许多,你应该认识这把剑吧。”
    “永乐剑,现存于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是该馆古兵收藏品之首,怎么了?”
    老猴王又滑动了一下手机,永乐剑竟然挂在了墙上,那面墙很宽广,整面墙是一幅水墨画,一个古代诗人站在山顶,眺望群山,而诗人腰间挂着的宝剑,竟然是永乐剑。
    没错,诗人的剑不是画上去的,而是把真正的永乐剑挂了上去。
    “仿品吗?”
    “真品。”
    “不可能,明朝永乐大帝铸造了这把剑,然后送给了西藏的活佛,清军入关后,这把剑又被活佛献给了清帝,八国联军之时,那群王八操的把剑给抢走了,现存于英国的博物馆。”
    老猴王微微摇头,他拿起手机,又是几下滑动,然后又转过屏幕。
    画面中是一个颇具古风的镂空书架,上面没有书,对称放着六只金色狮子,六只白玉大象。
    “这上面的文物,你认识吧。”
    我皱眉看了看,这玩意也没法确定年代,真没见过。
    老猴王认真道:“金狮白象。”
    四驴子懵了,问:“有老雕鹰吗?黑色的,这不是西游记中狮驼岭的人物嘛,大大王,二大王,三大王。”
    “闭嘴吧,小转风,不是一回事。”
    “来来来,你懂,你说说。”
    被四驴子反将一军,我也有点懵,因为我不认识这玩意,看不出来年代,老猴王又说是古董,于是,我准备扯犊子。
    “你得从艺术手法上来,白玉象取材整块和田玉,雕工精良,鼻子高度各异,彰显出工匠的创造力,再看金狮,其......”
    还没装完逼,老猴王打断道:“这是永乐大帝迁都紫禁城,万国来朝,明朝送给外藩的国礼,鼻子的高度,代表着和明朝远近亲疏。”
    “啊?国礼,哪弄来的?”
    “从各个国家搜罗回来的,其中任何一件东西,在东南亚诸国都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我想了一下,老猴王应该给我看的是一栋房子,永乐剑和金狮白玉象都是他国的宝贝,能搞到这些东西,还能将其放在家中摆放,房子的主人,得多牛逼?
    “大腿家?”
    “我师父家。”
    老猴王的回答让我脊背发凉,连他师父都这么牛逼,大腿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所以,这件事不是钱能解决的,我也不相信随侯珠在渤海王陵,但逼着我去找,我也没办法,我更没能力,找不到,所以才把你们当成救命稻草。”
    赵母在一旁补充道:“这次没有复杂的关系,干一票就走,上面也不知道你们几个,我的意思是不管能不能找到随侯珠,先找到墓也能给上面一个交代,墓找到了,没有随侯珠,师父也不能说啥。”
    我问:“有什么资料显示随侯珠在渤海国?”
    “有两份资料,一份是在河北发现的墓志铭,上面记载了随姓之人的迁移,随国灭亡后,随国贵族以随为姓,想要迁到燕国以北重新建立国家,用宝珠在东胡人手中换了一大片土地。”
    “不对劲吧,随国灭亡后,随姓之人主要分布在清河地区,在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呢。”
    说完,我脑子嗡的一下,因为我想起了四驴子给赵悟空爷爷写的诗句“邢台女婿老悟空,如意金箍显神通”。
    难不成老悟空去邢台也是为了这件事?
    “你说的没错,是在邢台,那时候中原大地诸侯国林立,根本没有土地建国,只能到燕国以北的地区,东胡人的领地。”
    “东胡和渤海国有关系吗?”
    “东胡后来被匈奴所灭,东胡人沦为了匈奴人的奴隶。“
    我不耐烦道:“您别给我讲历史了。”
    “随侯珠在北方草原一直流转,后来落在了突厥人的手中,唐朝歼灭突厥,得到随侯珠。”
    “你说的这些,是推测还是有史料记载?”
    “推测,另一份资料是历史记载,说唐皇李隆基册封渤海郡王的时候,以突厥所献宝珠为册封礼,推测加上历史,随侯珠有可能在渤海国。”
    讲真,如果老猴王和赵母去开直播,根本不用播那种戴口罩的,直接卖货就行,那剧本得是丰富多彩,全都是故事。
    老猴王道:“悟空和你们一起去,白天不告你实话,怕你们表现出来,事情了结了,我们还得过普通生活,我不想让悟空觉得我是个盗墓贼。”
    “等会,盗墓贼咋了?”
    “不是说盗墓贼不好,我只想维护作为父亲的形象,拜托了。”
    我在内心里已经把对面一堆公母骂到了祖宗第九代了,也就是赵悟空这一脉鼻祖,赵老鼻祖,简称赵老鼻。
    单凭这两份资料,与其找渤海王陵,我还不如沿着火车道走走呢,看看有没有旅客丢东西,捡到旅客东西都比找到渤海王陵的概率要大一些。
    老猴王说我们只需要找到陵墓位置就可以,剩下的事他来做。
    我听明白了这句话,意思是,你们找到钱就行,到时候我过去捡起来。
    离开老猴王,我和四驴子游荡在街头,心如死灰。
    现在不是赚钱的事了,是救兄弟一家人。
    “狗哥,人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但也得考虑自身利益。”
    这句话我没听懂,好像并不沾边。
    “你看呀,路边的奶茶店,第二杯半价,你一个人,会买两杯吗?”
    “不会呀,喝不完。”
    “你去会所里找女菩萨,第一个八百,第二个半价,你找几个?”
    “第三个怎么收费?”
    “滚滚滚,你还和我吹上牛逼了,自己啥身体,心里没数吗?我的意思是,如果找到墓,真得让老猴王去挖,咱们不参与,后面也没有烂事。”
    “下次你直接说重点。”
    四驴子嘿嘿一笑道:“你和赵母在宾馆都干啥了?”
    “啥也没干。”
    “放屁,那老猴王能甩赵母一巴掌呀?快说说。”
    “抢手机来的,我把她压在身下,衣裙确实有点乱,是她先动手的。”
    四驴子又说了一些很多上不了台面的话,作为正人君子的许某人不愿将其描写出来,太埋汰。
    这次突然杀回沈阳,我们也算有所收获,最起码探明了背后的利益关系,只到老猴王那一层级,我们几个只能算是干活的技术工种。
    在沈阳休整了一日,我们三人再次出发前往牡丹江。
    作为东北人,回到东北,我们反而得蹑手蹑脚,不能再胡作非为了。
    举个例子,在天津,有人吵架,一群人围观,后排的都得踮脚看。
    在东北,有人打架,过去围观,问你一句“你瞅啥?”,其后果不堪想象。
    所以,在这地界,我们几个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因为发生了矛盾,吵架的少,动手的多。
    不过宁安这个地方还是很不错的,民风淳朴,街道整洁,可能是保留了曾经流放之人的风骨,或者说高贵。
    毕竟在清朝,贫民百姓是没有被流放的资格,流放贫民,朝廷连路费都赚不回来。
    流放之人一般都是些能在紫禁城里上班的人,天子眼皮子底下的人,抄家流放,去了宁古塔保留着原来的风骨。
    明朝的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降清后因文字狱被抄没家产,流放宁古塔,还有清初的诗人吴兆骞等等。
    到了宁安,我们找个宾馆入住,找墓,依旧是毫无头绪。
    而且赵母说的关系网也给了我足够的打击,我原来以为,有足够的家产,财富自由,我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出身,还是一个逃脱不了的牢笼,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在宁古塔,出生便是流放之地。
    说起来可笑,我们在监狱的时候,觉得月收入五万就算是财富自由了,面对现实后,五万也难以抵抗出身。
    想要一个月赚五万,那得去一线城市工作,五万的工资,减去一万五的个税,再减去房租和生活开销,一个月能剩下两万多,一年下来能攒下二十五万。
    工作十年,没有意外的情况下,能攒到两百五十万,可要是娶妻生子教育孩子呢?
    工资高的地方,房价也高,不多说,城边子六万一平米,工作三十年,能在一线城市的城边子买套房,手里还能剩下点钱。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家人不生病,公司不倒闭,自己不被裁员。
    优秀的人努力一辈子,换来了还是别人出生在罗马的起点,如果不幸生了个儿子,还得给买房子娶媳妇,钱不够还得把自家房子给卖了,然后搬去敬老院,定时吃饭晒太阳,整天乐乐呵呵。
    想到这些,我也明白了花木兰为啥拼了命地赚钱,我觉得他想进入旱涝保收的单位,到时候花点小钱一疏通关系,即使当个基层的办事人员,用不了多久,也会晋升,也会融入一些利益集团,不说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最起码是出了事有人护着。
    赵母的话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要权钱勾结,一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二是有人能保护商人的财产。
    想到这些,我再也没有了那种有了钱的沾沾自喜。
    或者说,原来的我,有点飘了。
    我把自己关在了房间内,我需要静一静,努力分析一下这件事。
    赵悟空抱着电脑,把地图放到最大,逐个区域寻找风水好的地方。
    我觉得不会有结果,因为周围都是农田,就算是以前用水和树来改风水,现在也没有踪影了。
    而且,渤海国的人会信风水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四驴子推开房门,嘟囔道:“别光寻思呀,咱出去找找也行呀,下个探铲,看看土层呗。”
    “下铲也不容易呀,当年小鬼子在东北找油田,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
    “操,总不能一直在宾馆待着呀,赵悟空的猴毛都快掉光了。”
    “还能去哪?”
    四驴子骂骂咧咧,他心里也着急,尤其是帮不上什么忙的着急最折磨人。
    听到声音的赵悟空也走了过来,问:“有线索了吗?”
    “还没有,你那边有进展吗?”
    赵悟空无奈地摇了摇头。
    “咱们要找的墓,有可能是一个类似于蒙古包的形状,外围都是浮雕石板砌筑的,要不然先找开山取石的地方。”
    “为啥是蒙古包形状?”
    “我倒推的,渤海国的建立者是靺鞨部,这个部族在先秦时期叫做肃慎,秦汉时期叫挹娄,南北朝时期叫勿吉,隋唐叫靺鞨,宋朝时期叫女真。”
    “他们是一个民族?”
    “《金史》中有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
    四驴子大怒道:“这他娘的不是有历史吗?”
    “也就是名字了,还有就是北方地区一直比较乱,蒙古地区是源头牧区,他们靠放牧生活,在大兴安岭和黑龙江和吉林这一片地区,还有非游牧区,他们靠渔猎生活。”
    “你越说越复杂。”
    “不是我说的复杂,是民族复杂,靺鞨分为白山靺鞨、粟末靺鞨等等,白山部、黑水部等一共七部。宋朝时期,女真更乱,生女真、熟女真、白山、黑水、野人女真啥的。“
    “满族人先祖?”
    “可以这样理解,咱不研究人,咱研究习俗,女真多部,有的在山里面打猎捕鱼,有的种地、有的游牧,咱不知道渤海国的人分化成哪一个部族了。”
    “行了狗哥,你别说了,你越说我越糊涂。”
    赵悟空问:“你是通过满族来倒推靺鞨的墓葬形式吗?”
    “不是,是金朝,女真人建立政权,金朝距离渤海国灭亡,相距小两百年,如果都是一个民族,用金朝倒推渤海国的葬俗还有点可能。”
    金国的墓葬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密葬,有的立碑立牌坊,还有的摆放石像生。
    以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举例,这大兄弟的墓穴,在历朝历代的皇陵中能排第一。
    可以称之为最寒酸的皇陵。
    整个棺椁没有一件陪葬品,连尸参都不全,只有一颗头骨。
    三个陪葬棺,一个是空棺、一个是有一具尸骨,有两件玉器,剩下一个是皇后的棺椁,陪葬品也只有凤冠和凤冠上面的佩玉。
    因为金朝没钱?
    不不不,金朝当时最富裕的国家了,开国之时,金朝就横扫了宋朝和辽朝的府库,此后南宋每年进贡数十万两白银和数十万匹布。
    那为啥如此穷酸?
    因为薄葬的制度。
    金国开国皇帝的墓,就是一个深坑,里面放了四个棺椁,上面是夯土,夯土上面是大石头,然后再用土夯实,再放大石头。
    层层叠叠堆了五层夯土和石头。
    不夸张地说,要是盗墓贼弄个挖掘机去挖开国皇帝的墓,挖出来的东西卖的那点钱,都不够给挖掘机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