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浮雕壁画
作者:许狗儿   关外盗墓王最新章节     
    王把头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面,我觉得王把头变得很怪。
    “把头,不会有机关吧。”
    王把头肯定道:“战国之前的古墓,有机关的可能性不大,这也不是古墓,把心放在肚子里。”
    我小声道:“咱们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
    “早点摸完早点走,秦岭的诡异传说太多,保不齐里面有真的。”
    说完,王把头猛地回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其他人,我们不知所措。
    王把头询问道:“怎么,刚才死了五个人,你们都害怕了?”
    “没有。”
    “没有就好,记住了,吃啥补啥,想要成为人上人,就得吃人,把别人的命当成你的垫脚石。”
    我们一齐点了点头,随后一声不吭地跟着王把头走。
    那五个人对于我来说,就是陌生人,是死是活并不重要,和我也毫无关系。
    我恐惧的是这种未知的古墓,或者说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墓葬形式。
    如果里面有尸解仙,那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谁也没在现实中碰到过尸解仙,鬼知道该如何处理。
    尸解仙这东西不能随便处理,有些时候,得信邪,不光是盗墓贼,考古队也信邪。
    现如今的考古,考古队员大多都是现场指挥,或者当个甩手掌柜的,关键的步骤,还得靠民工动手。
    考古队为啥不动手?
    当然是怕惹祸上身,秦朝之前,华夏有太多的神秘且诡异的东西。
    据我所知,近代盗墓界只遇到过一次尸解仙。
    在1994年的湖北荆州,有一个名叫李宜海的盗墓贼头目在郭店村发现了一处古墓群。
    当地人不说盗墓,用“要起水,找死鬼”的说法来形容盗墓。
    意思是想要赚钱,得找死鬼。
    于是,李宜海第一次下墓摸宝之后,又找了三个人进行了二次挖掘。
    根据后来落网人员交代,第一次盗墓是李宜海自己进去的,谁也不知道他盗出来什么。
    因为李宜海第一次下墓发现了一具古尸,古尸的腮帮子鼓鼓的,李宜海觉得里面可能有好东西,于是找了三个人第二次下墓。
    三个人跟着李宜海下墓,果然发现了一具女尸,面容完整,衣着华丽,皮肤保持着弹性。
    李宜海直接将手伸入女尸口中,来回摸索,可什么都没发现。
    于是,李宜海等人决定将女尸拖到地面上,准备脱下女尸身上的衣物卖钱。
    脱完衣服后,他们将女尸埋入旁边河沟,用泥土掩埋。
    盗墓完成后,挖出来的古董顺利出手,可没高兴几天,有人向当地派出所举报他们盗墓。
    除李宜海之外的盗墓贼悉数落网。
    这群盗墓贼也不傻,懂得避重就轻,承认了盗墓,但不说细节,更不说女尸的事。
    当时盗墓的比较多,警察也以为这是个普通的案子,调查结束后准备结案。
    可有个神秘人在派出所的大门上贴了一张大字报,上面只有两个字——古尸。
    这时,警察才重视起这起案件,对落网的盗墓贼使用了大记忆恢复术,于是,盗墓贼一五一十交代了犯罪过程。
    得知真相的警察带着考古专家去现场寻找女尸,此时,距离盗墓已经过去了三十九天,同行的法医都说没什么必要了。
    可当人们将尸体挖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傻眼了,那具女尸竟然没有腐败迹象,依旧完好如初。
    湖北荆州,四五月,以当时的气温和湿度,就算是具鲜尸也该烂的差不多的,可古尸竟然没有变化。
    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
    为了一探究竟,当地请来了着名的病理学家武教授操刀解剖女尸。
    令人称奇的是,武教授把蒸馏水注入女尸血管,蒸馏水竟然还可以流动。
    后来专家确认,这具女尸距今约2300年,死亡年龄在70到75岁,女尸的生活的年代在战国中期,比马王堆女尸还早二百多年。
    关于女尸为何不腐,专家解释说女尸在入殓前做了特殊处理,用中药熬煮而成的药液浸泡过。
    专家的说法,与马王堆女尸的解释如出一辙,都是上古时期的神秘中药,具体成分无法测定,防腐方法早已失传。
    在我看来,那就是尸解仙的法门,是真正的尸解仙。
    这个案子还有很多疑点,第一,谁举报的盗墓贼?第二,写着古尸的大字报是谁张贴的?
    盗墓贼做事隐秘,这种事情可能连自己媳妇都不会说,更不会告诉外人。
    再有就是写大字报的人,肯定是参加盗墓的人才知道不腐女尸的存在。
    种种线索摆在眼前,我不得不往李宜海的方向去想。
    整个盗墓团伙只有李宜海外逃,也只有他最了解盗墓的过程。
    可用常理根本想不明白盗墓贼头目为啥举报团队内的人。
    那么,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李宜海不是李宜海了呢?
    李宜海的躯体内是另外一个灵魂呢?
    这种设想常人肯定会嗤之以鼻,觉得许某人是在扯犊子。
    可咱干过出马仙,亲眼看见过农村神婆被仙家上身。
    仙家可以借壳人身,鬼魅未尝不可。
    一想到这些,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黑暗且幽深的隧道对于我来说,就是无尽的深渊。
    可王把头信心十足,他说如果终点是我选定的地方,那么来回不到四十公里,争取一口气走完这一遭。
    走了三个小时后,隧道内出现了石雕画。
    浮雕画间隔几十米就有一幅,长度在三到六米,高度包含了整个墙壁。
    浮雕画都是在石壁的基础上深雕无用的部分,好让图画凸出来,其内容,让花木兰面红耳赤。
    如果把浮雕画比喻成春宫图,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是一些男女交欢的场景。
    在成都新都区博物馆和四川省博物馆都有汉砖春宫图,官方名称桑林野合图,有兴趣可以搜一下,描绘的画面就是男女男,男女在野外交欢,另一个男的在推屁股。
    而眼前的画面,和汉砖描绘的场景差不多,有人扇扇子,有人服侍,还有不同的运动风格。
    当然,我们要从艺术的角度去观赏,在古代,在山水间放飞自我是对山川的热爱。(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例如《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意思是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野合生下孔子。
    关于野合,专家给出了解释是不符礼制的男女关系,咱也不知道是搞破鞋还是野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