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一个华国行,涨粉八千万!
作者:不蒸馒头蒸烤鸭   从阿森纳开始当球王最新章节     
    鸟巢体育场。
    孙可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喜欢过的国米,这家俱乐部在破天荒地拿到三冠王之后,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生态位拉回到世纪初的水平。
    上个赛季,国米在欧联杯上遇到了热刺,结果在低了一个档次的赛事中依然输给了对方。
    孙可看了国米这个赛季的一线队名单,发现还有好几名三冠王时代的球员还在队中。
    国米夺得三冠王的那个赛季,一线队的平均年龄超过三十岁。
    三年过后,留队的球员实力恐怕很难和当年同日而语,但工资高出不少这一点是肯定的。
    国米上个赛季排名意甲联赛第九名,但工资水平是第一名,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国米球迷无奈地自嘲“爷青回”。
    这就是为了短期成绩,引进当打之年球员的副作用。
    这些球员买来的时候,都处在整个职业生涯的山顶。
    如果两个赛季不出成绩,接下来的实力肯定会下滑。
    这个时候俱乐部要么忍痛割肉,白菜价把球员放走,要么就得做好俱乐部整体工资高,但是竞技水平低的窘境。
    莫拉蒂是一个愿意让功勋球员终老的老板,吃准了这一点之后,国米球员的职业生涯都比较长。
    萨内蒂40岁,斯坦科维奇和萨穆埃尔35岁,坎比亚索33岁,米利托34岁。
    这几名球员现在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吉祥物。
    从这个角度看,莫拉蒂没法成为成功俱乐部的老板。
    倒是后来朝阳老板来了之后,国米很快成为意甲顶尖球队,欧冠还打进了决赛。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国米球迷确实欠人家一个满满的敬畏。
    比赛里,孙可看到了斯内德。
    国米核心确实厉害,不但能做组织核心,还能自己发动进攻。
    孙可还看到了19岁的库蒂尼奥。
    当年加盟阿森纳的时候,孙可就是这个年龄。
    但是转眼间,身后的小孩们就层出不穷的顶了上来。
    孙可在感慨职业足球竞争激烈的同时,也感叹时光如梭。
    两年的时间,就像是眨眼一瞬间。
    近距离观察了库蒂尼奥之后,孙可算是明白了这小子的实力。
    库蒂尼奥能突能传,既能踢边锋也能踢前腰。
    但是,这小子的上限有限。
    虽然库蒂尼奥能力很全面,但是身体素质是他最大的短板。
    他踢边锋缺乏爆发力,没法在第一时间摆脱防守球员。
    把他放在中路,他的对抗能力太差,很难扛住后腰和中卫的轮番冲击。
    之所以能够在利物浦成功,那是因为球队的战术风格和主教练的态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在利物浦能当大核,但到了巴萨就显得勉为其难,在拜仁也扛不起大梁。
    这场友谊赛的节奏很快,但双方的身体对抗不多。
    遇到阿森纳,国米果断打起了防守反击。
    相比于急于证明自己的恒达和国足,阿森纳和国米之间的比赛就不用太过担心过于激烈的对抗。
    双方就像两个名门正派拳师,相互之间的切磋都是点到为止。
    别看双方的动作看起来很空,但彼此之间心里都有数,就像是战争前的推演。
    虽然场面不精彩,但效果都是一样的。
    国米的防线被阿森纳打穿三次之后,双方立刻换上替补球员。
    在比赛结束前,国米进了一个面子球,大家脸上都好看。
    这种商业表演赛就是这样,如果双方无怨无仇,比分通常不会太大。
    声望接近的俱乐部之间,差距在三球以上的比赛很少。
    但在国足和恒达面前,这一套就很难成立,因为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
    再加上这两支球队对于行业天花板不够尊重,对于这种赛事的意义也没有深刻的认识。
    结束了和国米的比赛,阿森纳当天就乘飞机到达东京,准备明天和小日子的比赛。
    通过这次阿森纳华国行,华国媒体深深地感慨。
    都说咱华国的足球热情不足,简直是放屁!
    孙可到来之后,球迷的热情几乎在一瞬间都迸发了出来。
    只要是阿森纳所在之处,都是人山人海。
    在阿森纳华国行的这些天,孙可每天都排在各大平台的热搜第一名。
    而他在公共场合极具亲和力的表现又给了球迷市场正反馈。
    有人统计,孙可来华国之前,围脖粉丝数1.2亿,离开之后超过2亿人。
    球迷之间都在分享孙可抽空给大家签名,每到一处都会和大家合影,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满足球迷要求的行为。
    看到这一幕,国内媒体纷纷感叹,人家真是把球迷当成宝啊!
    看看咱们某些人,球踢得稀松平常,但是架子比国家元首都摆得凶。
    这帮家伙的举动给人的感觉就是:看老子踢球是你的荣幸!
    通过阿森纳这几天的表现,媒体都一致认为。
    华国的足球市场潜力深不见底,只是咱没有匹配市场的能力而已。
    在阿森纳华国行期间,很多媒体挖地三尺,纷纷在挖掘幕后新闻。
    大家各显神通,得到了很多阿森纳在酒店里的细节,尤其是孙可的日常,简直被人放在了显微镜下来研究。
    结果他们吃惊地发现,孙可每天保持十小时训练是真的。
    在华国,人们在足球训练上的理解上出现了很多次误区。
    比如说在很多年前,足球界人士都觉得踢不过人家是因为球员没有拼搏精神,也不如人家努力。
    结果立刻把军训搞上,然后在亚洲杯的备战期“三从一大”,每天一个一万米。
    结果这种只适合在业余足球界做体能储备的方式把国足球员搞得疲惫不堪,那届亚洲杯小组出线之后直接就让人家打回家了。
    后来有人观察了欧洲大俱乐部的训练课之后,发现人家一天就两堂课。
    于是就有人发表观点,足球训练看质不看量。
    看看人家豪门俱乐部怎么训练,每天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拼命完成训练要求就可以了。
    这两种说法自然都有巨大的问题。
    任何体育项目里,时间的累积和个人的努力都非常重要。
    在天赋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每天练六小时的人就是比每天练三小时的人厉害,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是,训练也得练对项目,不能瞎练。
    比如说田径训练就不会有多大帮助。
    既然是足球项目,那么所有训练课都必须和足球有关。
    只有带上足球,才能切身体会到人和足球的结合能力。
    看到媒体们对于孙可训练时间的惊讶程度,孙可只能露出无奈地笑容。
    前世孙可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在华夏足球界发生的大事件,事后官方和民间都会做出总结和反思。
    但是反思之后就完事了。
    看这些新闻的时候,孙可已经在东京。
    阿森纳在东京的日程很紧,白天在训练场训练,外加一个互动活动。
    晚上踢完比赛,然后飞往曼谷,明天晚上比赛结束后直接返回伦敦。
    有一个活动很有意思,主办方选了几个小球员,每个人问孙可一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东亚人,孙可回答的问题很有借鉴性。
    瞧瞧人家把一个活动搞成了什么水平,这个活动的组织者眼光也很准,第一个走向孙可的小孩刚走过来,孙可就觉得眼熟。
    小男孩用日式英语流畅地说道:“你好,我叫富安健洋,很高兴认识你。”
    哎呦!
    这赛事主办方是不是有能掐会算的,要不怎么这么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