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以勤补拙
作者:一顿两馒头   红楼群芳谱最新章节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报纸后续连载!”
    “哈哈。”
    “说起来,后面的剧情……我还没有写出来,也只是有一个大概纲要。”
    “或许……会有一些变化。”
    神功绝学。
    美貌姑娘。
    谁偏爱之?
    似乎……多有不同。
    若是换成宝玉,只怕刚才相聊《天龙》……就会变成另外的话题。
    对于神功秘籍,宝玉可没有太大的兴趣。
    念及此,多有乐然。
    迎着刘正万分期待后续剧情的神态,笑语一声,夹了一筷子时蔬落入锅子里。
    端起面前的一杯高脚酒樽,轻轻摇晃。
    “鲸卿!”
    “正儿刚才说的有理。”
    “明儿就是除夕了,你爹爹眼下还在金陵,你姐姐又是宁国府那边的当家奶奶,那么大一个府邸,年底事情很多。”
    “明儿中午,还来这里。”
    “好歹热闹一些。”
    “你老师明儿也无事,也可说说话。”
    与列桌案的一位中年妇人将面前的桌盘转动,将新添加上去的牛肉圈、羊肉卷落过去。
    观鲸卿和孙儿好胃口,妇人欢喜。
    鲸卿,是一个好孩子。
    每一次从书院回城,都会前来府上。
    每一次都带来许多东西,其实……不用的,他老师都说过许多次。
    府上并不缺少什么。
    然,无用。
    不过。
    鲸卿送来的那些东西,自己倒是很喜欢,其实……也非一些很珍贵之物,却都是很用心之物。
    比如那些新鲜的时令瓜果之物,比起从城中直接采买,鲜嫩许多,好吃许多。
    他老师微词不少,吃的时候也没见少吃。
    还有一些牛肉!
    若说府上采买牛肉,也不难,但……鲸卿那里的牛肉格外好吃一些。
    尤其是配上锅子。
    还有其余的做法也很好吃。
    今儿!
    更是直接送来一头大大的牛,都宰杀好的,也就是京城这个时候天候很是寒冷,可以很好的保存。
    若是春夏之日,短时间吃不完,可就很浪费了。
    鲸卿的学业,也是极好的。
    每一日入府,他老师不在,自己都有询问的,而且正儿回来的时候,也有询问。
    在书院里的那些举人、进士之中,仍名列第一!
    明岁恩科会试,定要取中的。
    就是不知道具体名次会是如何,当初……老爷中进士的时候,是榜眼!
    鲸卿!
    不会差的。
    “明儿中午若是无事,定然前来。”
    “今儿中午的时候,和恒王殿下他们一起用饭,长乐公主有言,上皇龙体抱恙,明儿……会入宫瞧瞧。”
    “中午若是出来,可就要叨扰师娘一顿了。”
    “老师,您常在宫里,上皇身子如何?”
    “似乎……秋冬以来,上皇的身子就不太好,太医院那里……我也几乎没有去过。”
    将锅子里的食材压下去,秦钟放下手中的筷子,看向师娘,看向老师。
    明儿是除夕。
    没有意外之事,便是无事。
    秦家现在不是大族,除夕也不是什么大日子,姐姐那里倒是要忙碌了。
    贾府祭祖很忙。
    明儿的事情,略有安排好,中午在宫里用饭,就不会出来,不在宫里用饭,前来老师这里也极好。
    “上皇?”
    “……”
    “秋冬以来,上皇的身子……却多有抱恙,太医院那里也多有去人。”
    “只是……。”
    “鲸卿,明日入宫你去觐见上皇,有心了。”
    “有心了!”
    刘延顷举杯小酌,听鲸卿之言,微微颔首。
    入宫看望上皇?
    以鲸卿的身份,自然足够。
    上皇的身子!
    数月来,的确不是很好,太医院的太医多有出手,用处不是很大。
    有些病,不是药石可医的。
    鲸卿……。
    论起来,上皇贵体抱恙……和鲸卿还有不小的关系,但……鲸卿也是无意为之。
    无论如何。
    入宫觐见上皇,鲸卿之心。
    “上皇于我,多有恩泽。”
    “自不敢忘。”
    “老师,您今岁整整一年,安稳歇息的时间屈指可数吧?”
    “明儿,万一军机处有急事,嘿嘿,可就又要入宫了。”
    秦钟拱手一礼,上皇于自己不错,自要记在心中。
    上皇的身子,明日就可一观了。
    语落,没有在那些事情上多言,看向老师……感慨一声,继而又是一笑。
    “唉!”
    “刚才我还在和你老师说……以前为军机章京的时候,官位也不低了,事情也不见有很多。”
    “朝政大事,也没见有什么差错。”
    “空闲的时间许多,每日里,基本上过了午时就会回来,每隔数日,还有休息之日。”
    “现在!”
    “为御前军机行走,官位也就提了一点点,事情……却十倍、百倍之多。”
    “每日都要下午乃至于傍晚、晚上才能回来。”
    “每隔几日的休息都没了。”
    “一年的时间,也就除夕……陛下有恩典,让你休息一日。”
    “嗯,还有后日的正旦之日,也可休息,其余又要入宫,前往军机处了。”
    妇人长叹一声,深有同感的看了一眼身边的老爷。
    鲸卿所言,也是心中所想。
    国家大事,以前没有老爷参与的时候,也没见有什么混乱,而今……有老爷参与了,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如此。
    何必劳心劳力。
    若是操劳连累身子有碍,多有不好。
    “……”
    “妇人之见。”
    “在其位,谋其政,自是不能怠慢。”
    “鲸卿,你在书院的学业还是不错的,不过,也不能大意,距离恩科会试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要更为用心用力。”
    “我虽忙碌一些,但上元节前,一般不会很忙,除非有紧要军机!”
    “从明日开始,你若是空闲,申时之后,就可前来府上,身为你的老师,学业上自当要有指点。”
    “自你去岁离开京城后,为师每日闲暇,也是日日读书的,颇有心得。”
    “半个月的时间,当足够说道说道。”
    军机之事。
    军国之事。
    夫人所言,妇人之言。
    不可语之。
    看向鲸卿……说到一件重要之事,对于鲸卿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
    明岁。
    鲸卿什么都不要想。
    专为恩科会试就行了。
    “老师之意,自然求之不得!”
    秦钟很是点点头。
    老师的经义文章自然不需要怀疑,当年就中榜眼了,数十年来,一直精进。
    当足够所学。
    “正儿!”
    “鲸卿若来府上,你到时候也在书房旁听,读读书,做做文章,若有不懂的,也可询问鲸卿!”
    鲸卿对于学业的态度,刘延顷很是满意。
    轻捋颔下须发,视线一转,落于孙儿身上,孙儿的学业……自己也知道。
    很是无奈。
    正儿在书院是有进益,然……进益太慢,想当年自己的学业,想当年他父亲的学业,还有鲸卿的学业……。
    正儿。
    在经义文章的道路上,实在是……略有艰难。
    可……也非没有机会,正儿现在还小,别的事情也做不了,在书院读书是错不了的。
    “……”
    “啊!”
    “爷爷,我……我就不去了吧,省的打扰你们。”
    顿然。
    刘正一张胖胖的小脸苦皱起来,自己就一直静静吃锅子的,爷爷怎么就盯着自己了!
    大正月里,正该好好玩耍的时候。
    京城报馆那里的报刊杂志小说,每个月……都是直接送入府中的,自己还有一大堆都没看呢。
    正准备接下来的空闲全部一览。
    爷爷……,不是吧。
    “怎么会!”
    “到时候,你写你的经义文章,不会打扰的。”
    “明岁,你爹爹就要回来了,到时候……知道你学业精进,也当欢喜。”
    “你说是不是?”
    观孙儿神色,刘延顷很是摇头。
    非让正儿整日都学业,只是鲸卿来的时候,学一学,也不算苛刻,这都受不了?
    这可不行。
    明岁嘉儿就回来了,观正儿如此,还以为自己溺爱溺养了,非好事。
    “奶奶!”
    “我在书院都学……都学一年了。”
    “好不容易放假了。”
    刘正垂头丧气的握着手中筷子,锅子很好吃的,此刻都觉有些不太香了。
    爷爷真是的。
    但……也不是没有机会改变,忙看向奶奶。
    “……”
    “老爷,正儿天资不如鲸卿,眼下进学还有数年时间,也不着急于一时。”
    “嗯,要不……就让正儿歇息歇息?”
    看着孙儿此刻的纠结难耐的小脸,妇人观之,多有心疼,直接看向身边之人。
    “……”
    “妇人,你也说了,正儿天资不如鲸卿,如此,唯有以勤补拙!”
    刘延顷不同意。
    夫人每每都如此,现在这个时候不用功,等将来用功?就晚了!
    “老师!”
    “师娘!”
    “我有一言!”
    秦钟在旁,观刘正此刻无精打采的模样,听老师和师娘争论之言。
    一礼而落。
    “小师叔,快……快劝劝我爷爷!”
    刘正多有希冀。
    “鲸卿?”
    听得孙儿此言,刘延顷皱眉,这么不愿意学业精进?鲸卿?鲸卿要说什么?
    “老师!”
    “老师也说过,学业之道,一张一弛,正兄在书院学一年了。”
    “以其进度,欲要进学,短时间内有些难。”
    “如此,倒也不着急一时。”
    “我意,正兄倒是可以安闲一二。”
    “不如……期时我在书房问道老师的时候,让正兄在旁边执笔书录吧。”
    “这个差使很轻松,正兄当可胜任。”
    “于我而言,一次问道将老师之言听懂艰难,一观问道书录,当有所得。”
    “正兄也可习练一下字体。”
    “正兄,比起老师所言书录经义文章,你觉此事如何?若可,老师,我觉可以行之!”
    “经义之道,老师深入浅出道出,当进益!”
    秦钟再次一礼,看向老师……说道自己的法子。
    明显!
    刘正不太愿意在正月里书录经义文章,那就找一个简单些的差事,正兄绝对满意的。
    起码较之埋头苦思经义文章,会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