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永安帝:此书甚妙
作者:飘逸的腿毛君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最新章节     
    贾瓒听及此处,颇有些始料未及。
    在此之前,他可从未想过要将三国演义出版发行。
    此书一开始完全就是为了给惜春看着玩的。
    后来家中姐妹也纷纷成了书迷,也是后话。
    若他一开始名声不显,或许会选择出版,以此扬名。
    但以他今时今日地位,也完全不必用三国演义来彰显自身才华。
    况且……他也有几分的心虚。
    毕竟这三国演义就不是他写的。
    “王爷……这出书……没必要吧……”,贾瓒犹豫道。
    “当然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忠顺王摇摇头,满脸严肃。
    他平日兴趣广泛,看过的杂书可很是不少。
    方才他说这本三国话本远超市面上任何的三国题材话本,可不是吹捧,而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他劝道:“则璞,你这话本,若放在家中只在自己人之间流传,着实是明珠蒙尘,不等多少年后便会彻底流失。”
    “与其如此,倒还不如刊行天下,以让后人得以瞻仰。”
    贾瓒微微一愣。
    这话说的的确有道理。
    在当下这个世界,压根就没有罗贯中这个人,他若是不把这书出版,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怕是就此要消失。
    “我这算不算保存古典名着”,贾瓒心中自嘲道。
    那么问题来了,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不能写,另外两本《水浒传》和《西游记》要不要也给写出来?
    想了一会儿,他便摇摇头。
    他现在哪里还有时间去写书,还是等以后真的闲下来了,再去考虑这些吧。
    至于《红楼梦》,除非他不想活了才会去写……
    “王爷既然瞧得起这本书,那便由王爷做主吧”,贾瓒轻笑道。
    接着吩咐在旁服侍的玉素道:“去找巧儿,让她将我书房之中的三国话本尽数取来,交给王爷。
    “切记,不要自己去书房,让巧儿过去。”
    以他在书房周边布下的暗哨,若这丫头不管不顾的直接闯进去,怕是当场便没了性命。
    也只有巧儿等少数几个人,才可以随意进出他的书房。
    玉素应下,欠身告退。
    忠顺王喜不自胜,开开心心的与贾瓒一起钓鱼。
    不多时,巧儿怀中抱着个小匣子,与玉素一起返回。
    这些书稿家中其他人都看过了一遍,元春为了避免书稿损毁,便强行都收了上来,交还给了贾瓒。
    “这其中便是《三国演义》前四十回书稿”,贾瓒拿来匣子递给忠顺王。
    这几天他抽空又写了几篇,内容已经推进到了诸葛亮火烧新野。
    忠顺王接过匣子,打开瞧瞧里面的书稿,笑得合不拢嘴。
    这么多内容,这几天是不会无聊了。
    至于出版印刷,不等他看完是别想了。
    “四十回内容,用来当做第一部再好不过”,忠顺王抱着匣子笑道。
    贾瓒无奈的轻笑摇头。
    你开心就好。
    书稿拿给忠顺王后,他继续看书,贾瓒继续钓鱼。
    中午吃过了饭后也不拉着他出去,自个躲在房间里看书。
    等到了傍晚才带着小郡主返回京城。
    雅林居前院,临上车前,忠顺王对前来送行的贾瓒道:“则璞且放心,本王会尽快安排,要不了多久,你宁国公的大作便要问世了。”
    “那就多谢王爷了”,贾瓒微微欠身笑道。
    至于稿费,两人谁也没提。
    一个是当朝王爷,一个是堂堂国公,谈银子着实有些掉价。
    随着车夫一声鞭响,车队缓缓启动。
    出了雅林居后,不多时便返回了长安城。
    进了城门后,忠顺王合上手中的书稿,浑身舒畅的喘了口气。
    又抬头瞧瞧外头的车水马龙,忽然想到,若是此书问世后,永安帝瞧见了,一定会责怪他不提前让他也瞧瞧。
    对于他这位皇兄的小心眼儿,他可谓是深有体会。
    与其后来被找麻烦,还不如提前让皇帝也看看。
    “且慢回王府,去皇宫”,他朝着外头吩咐道。
    “是,王爷”,赶车的下人回道。
    车队进了天街,径直朝着道路尽头的皇城门而去。
    入了宫后,他也不耽搁,拉着小郡主便来到了乾明殿。
    此时永安帝刚刚用过晚饭,正在随手翻着书打发时间。
    待殿外一声唱名,永安帝放下手中的书,微微抬头。
    都这个时辰,这家伙来干嘛?
    忠顺王拉着小郡主来到后,齐身行礼。
    “臣弟见过皇兄。”
    “芊芊见过皇伯伯。”
    “好,平身吧”,永安帝没理会忠顺王,对着小郡主笑道。
    待落座后,忠顺王取出匣子递给一旁服侍的宫人:“皇兄,此乃贾瓒所写话本,臣弟带来与皇兄过过目。”
    “哦?贾瓒所写,快些呈上来”,永安帝立时便来了精神。
    打开匣子取出话本第一回,看到开篇那首《临江仙》,永安帝不自觉的叹息一声。
    这首诗林如海早就呈给了他。
    正是有此诗在,他才有些害怕贾瓒会突然归隐山林。
    当今天下不太平,他需要倚仗贾瓒的地方着实太多。
    待看到后面一句“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他微微蹙眉。
    讲道理,不会有任何一个皇帝瞧见这话,还会无动于衷的。
    只是大梁政治风气本就开明,再加上此前多个朝代已经应证了这句话,他还不至于会因此责怪贾瓒。
    永安帝是个相当自傲的人,自认为经过了他的一系列改革后,大梁定是能够长治久安。
    即便后人不孝,大梁亡了,存续时间也必定能超过汉唐。
    抛开心中的不快,永安帝继续往下观瞧,一如先前看过此书之人一般,随即便陷了进去。
    这一看便是许久。
    直到小郡主都困了,缩在忠顺王怀中睡着了之时,他这才醒了过来。
    “此书甚妙”,永安帝恋恋不舍的感慨道。
    忠顺王见状,便笑道:“皇兄,臣弟提议则璞将此书刊行天下,则璞已然同意了。”
    “是吗?”,永安帝抬头看了他一眼,缓缓点头:“此乃好事。”
    说着,又敲了敲匣子,对忠顺王道:“这书稿暂时先留在宫里,待朕看完再交由你去刊印。”
    “这……”,忠顺王面露难色。
    他自己都还没看完呢……
    “如何,你有意见?”,永安帝淡然的问道。
    “没有,臣弟并无意见”,忠顺王识趣的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