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桂军登场
作者:星河小仙   架空民国:我从连长到大帅最新章节     
    为了统一指挥安南的作战,刘子龙将邱明派往安南坐镇指挥。
    邱明作为驻军总司令,是实际上的掌控者,统一指挥行政与军队等事务。
    十九兵团杨司令员,作为副总司令,辅助邱明进行军事指挥。
    为了应对来自国府军的进攻,动员安南的老百姓,结合之前高卢鸡留下来的工事,十九兵团构筑了三道防线。
    在工事的修建过程中,刘子龙并没有要求大范围构筑永备工事。
    首先是时间不允许。
    永备工事要追求高度的坚固,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都需要时间。
    其次是消耗太大。
    这些山岳丛林,又加上植物茂密,把建筑材料搬上山都非常吃力,而且永备工事需要大量的钢材和水泥,这些都是工业化的产物,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子龙的作战指导思想。
    根据安南北部的地点,刘子龙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
    那就是利用和神龙国接壤的复杂地形,给予国府军部队以大量的杀伤,然后把国府军主力放入安南首府附近的平原地带,再利用山地切断国府军的后勤,以十九兵团的主力和装甲部队,将其围歼。
    也就是说,再次利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一次歼灭战。
    那么国府军只夺取边境险要地形,而不进攻行不行?
    这样的话刘子龙也想到了:国府军的进攻目的,肯定是要歼灭自己在安南的有生力量而并非占领,否则就没必要对外宣布会在歼灭叛军后立刻撤兵而不留一兵一卒了。
    那样自己也无所谓,反正十九兵团的任务就是守住安南北部,然后尽可能地牵制住国府军的部队。
    到了九月底,国府军已经陆续增兵到了四个兵团、五十万之众。
    各种情报纷至沓来,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为了达成预期作战目的,以自卫军配属在前方,十九兵团主力集结于首府附近的平原,等待与其决战。
    9月30日夜,国府军从桂省、黔省两个方向的进攻,悄悄展开了。
    从桂省方向进军的国府军,以其地方部队中最精锐的桂军第七军为先锋,猛扑谅山防线。
    谅山对于安南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其位于直面神龙国桂省的安南北部,北距神龙国边境18公里,南距安南首都直线距离只有130公里。
    从地形来看,谅山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热带丛林山地;
    谅山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安南北部平原。
    有公路、铁路纵贯谅山,北可达中越边境,南则直通首府。
    因此,谅山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安南首府的屏障门户。
    故而历史上着名的镇南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谅山,无疑是双方要重点争夺的战略目标。
    这也是国府军要将第七军作为主攻部队的原因,他们希望通过王牌部队的投入,一举攻克谅山,然后直插首府。
    这次国府军投入的部队中,桂省方向最精锐的就是这个第七军;而黔省方向则以新六军为代表,其次是第52军,再其次是黔省的王牌部队第六十军。
    国府军本想派新六军进入桂省的,但是遭到了桂省的极力阻挠。
    无奈之下,只得以第七军的桂军为该方向的主力。
    在刘子龙的心目中,他更希望新六军能够作为谅山方向的主要对手。
    因为新六军虽然武器装备更强于第七军,但是这些当地的土着士兵,不但熟悉地理环境,而且天生战斗意志顽强。反而新六军的先进装备,在此地作战发挥不出来。
    不过要说第七军毫无劣势,也不客观,那就是他们缺乏足够多的重炮,这对于攻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确保谅山防线,能够给予国府军大量的杀伤,刘子龙在此也布置了三个师的兵力进行防御。
    以64军的190师为骨干,另两个师为安南自卫军的第1军第1师和第2师。
    这两个师的士兵成分较好,基本为翻身的农民和工人,是刘子龙部队到来后的受益者,保护既得利益的愿望强烈,值得信赖。
    这并不是说他们甘于接受我方的统治,而是相对而言,他们更愿意去打国府军的部队。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国府军打回来,反攻倒算也就到来了。
    思想问题得到了解决,战斗力自然有保障。再给予他们较好的装备和充足的弹药,他们完全不输于国府军的嫡系部队。
    依托谅山的险峻地形,驻防部队在老百姓的支援下挖掘了大量深入山体内部的工事,并且科学施工,让其具有防毒、防火,能够长期生存等功能。
    谅山距离神龙国边境只有15公里,这个距离如果换做后世或者其他军事强国,完全在进攻方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
    但是桂系偏偏做不到这点,国府军其实也做不到。
    这并不是说桂系装备不好,相反桂系部队的装备,在国府军中算是好的,得到的鹰酱械非常多。
    为什么呢?一来抗战期间,桂省境内有鹰酱的基地,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来桂系在国府中枢和地方都属于首屈一指的地方实力派。
    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也只是在国府部队内部对比有优势。
    炮兵装备的大部分火炮为75毫米山炮,这个射程打不到谅山;射程更远的105毫米榴弹炮,数量太少,而且最大射程比75毫米山炮远不了太多。
    唯一能够勉强打到谅山阵地的,只有鹰酱援助的155毫米榴弹炮——可惜数量实在是太少了,炮弹也金贵,起不到关键作用。
    只能突破双方的边境线,推进到谅山脚下再进行猛烈炮击。
    这样就完全暴露了作战企图,无法达成对谅山进攻的突然性。
    果然,自9月30日晚,东线的桂系部队,以第46军为先导,率先突入安南境内。
    由于我方对于敌人的突击早有准备,因此所有的进攻路线都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几乎所有的道路都已经被切断。
    46军万万想不到,他们面对的将是地雷阵、竹签阵、无处不在的游击队和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