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帝王之怒
作者:追赶时间的小蜗牛   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最新章节     
    张牧来到皇宫,发现早朝还没开始,文武百官都站在太极殿前等着。
    看到这,张牧就纳闷了,这帮古人天天都搞什么飞机?黑灯瞎火的上什么早朝?咱等天亮,太阳出来,吃了饭再上早朝不行吗?!
    看到程处默他们几个在吹牛打屁,张牧就挤了过去。
    “老张,你今天怎么来了?平时你可是不来的啊。”
    “老程,你以为我想来吗?天还没亮,咱在家抱着媳妇梅开二度岂不美哉?这不是昨天嘛,王公公到我府上,千叮咛万嘱咐的让我今天来上早朝,没办法,只能来了。说起来啊,还真怀念家里温暖的被窝。”
    程处默:“………………”
    “老张,我怎么才发现你这厮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功夫这么好?你们谁都别拦着我,我今天想打人。”
    看到尉迟宝林他们迷糊着眼不动,程处默顿时骑虎难下。
    不过人家程处默就是有这本事,虽然没有台阶,可是人家直接跳了下来。装作没事人似的跟张牧继续谈笑风生,就冲这脸皮,你不得不佩服人家。
    片刻过后,太极殿大门被侍卫打开,众人鱼贯而入。
    张牧和程处默他们自然是站在武将的最后面,中间隔着走道,对面就是文臣队伍,长孙冲和一帮世家子弟也站在最后。
    早朝刚开始,一帮大臣鱼贯而出上奏。
    听到没人弹劾自己,程处默他们几个顿时松了一口气。从他们的表情来看,就知道这几个家伙平日里没少被弹劾。
    等到正事说完,李世民开始提长孙冲和长乐公主的婚事,听到这,张牧赶紧竖着耳朵听着。
    李世民推古论今,之乎者也说了一大堆,最后张牧一分析,就一个意思,婚事取消了。
    此时张牧注意看了看旁边长孙冲的脸色,虽然那厮满脸的不甘心,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看到这,张牧也明白,这关乎后代是不是傻子的事,谁都不可能不当真。
    等长乐和长孙冲的事说完,李世民冲王全点了点头,然后就坐在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宝座上如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
    看到这,王全就扯着他那独有的母鸭嗓子说道:
    “着张牧张县子制出廉价白纸,于大唐万千读书人有大功。现封张牧为正四品县伯,忠武将军。令准张县伯为虎贲军大将军,虎贲军暂定兵员一万。程处默,秦怀道,房遗爱,尉迟宝林辅佐张县伯制白纸有功,升四人为五品游骑将军,辅佐张县伯招兵买马训练虎贲军。”
    ………………………
    听到这,众人不淡定了,更多的是眼红。
    队伍小官员沉默,在张牧意料之中。毕竟这是大领导李老二的意思,谁敢说什么?
    可是像长孙无忌这样的朝廷大佬也没说什么,张牧是相当的纳闷。
    不过相比较这些,更让张牧纳闷的是程处默他们几个。这几个纨绔子弟,天天正事不干,游手好闲招摇过市。结果人家也能升官发财,天理何在?!这让咱们这些天天兢兢业业努力干活的人如何自处?
    领旨谢恩后,张牧冲文武百官直拱手,还张罗着要请客吃饭。
    毕竟这是做将军了啊,作为穿越者,谁手下还没一支军事素质过硬的军队?!
    看到张牧冲自己拱手致意,小官员自然是拱手回礼。可是像长孙无忌和世家的那帮官员都皮笑肉不笑,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张牧。
    张牧也不在意这些,全当他们是羡慕嫉妒恨了。
    就在李老二示意王全准备宣布退朝之际,张牧想到蝗灾的事,赶紧冲李世民说道:
    “陛下,现如今长安城外蝗虫日益繁多,恐有蝗灾之兆,不得不防。”
    李世民:“………………”
    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气的七窍生烟,一帮官员幸灾乐祸之意更盛。
    看到这,张牧懵逼了,怎么回事?大家不应该惊讶的吗?怎么都这么个表情?
    看到李世民脸色不对,一帮马屁精顿时七嘴八舌的冲张牧开火:
    “张县伯,休要信口开河。现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何来蝗灾一说?”
    “张县伯年轻无知,可得昔言。”
    “张县伯刚刚升官做了大将军,有想表现的心思,大家都理解。可这是朝堂,不是信口开河之地。”
    ………………
    张牧:“…………………”
    “你们不信可以到城外去看看,今岁的蝗虫明显比去岁多的多。这正是要闹蝗灾的前兆,不得不防。”
    看到张牧还在纠结这事,李世民直接大喊着:
    “退朝。”
    张牧:“………………”
    众人退去,张牧懵逼的跟着程处默他们往外走。
    到了太极殿外,看到房玄龄出来,张牧赶紧围上去。
    “房叔叔,你是宰相,你刚刚为何不劝陛下?真的要闹蝗灾。”
    看到张牧着急的表情,房玄龄抬头看天,犹豫了一会,才冲张牧说道:
    “小牧,你说的叔叔都知道,关中地区官员的奏折上也提出今岁蝗虫比去岁多了不少。可是也只是多了不少,并没有引起灾害。你怎么能在早朝上提出来,这是犯大忌的事。”
    “房叔叔,防范于未然啊,如果蝗灾真的发生,而我们又没有提前准备,那得饿死多少人?再说了,这能犯什么大忌?”
    看到张牧一副愣头青的表情,房玄龄皱了皱眉头,这才开口说道:
    “小牧,你可知道蝗灾代表着什么?只要发生蝗灾,百姓吃不饱肚子,就会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是皇上无德。陛下刚刚上位,而且过程复杂。如果此时发生蝗灾,代表着什么,你懂吧?”
    张牧:“……………”
    卧槽,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历史上,贞观年间发生的蝗灾,最后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还真往李老二得位不正这方面扯。
    “房叔叔,你是说,我得私底下提醒陛下?”
    听到张牧这话,房玄龄摇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道:
    “小牧,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咱们做官就如同做饭。我们不但要把饭做好,符合百姓的口味,而且还要符合陛下的口味。如果陛下不喜欢,而百姓喜欢,那就不能着急,得慢慢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陛下也是人。叔叔这么说,你懂吧?这事万万急不得,不然,我们连做饭的资格都没有。”
    张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