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鸟铳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太监将竹管腰带系在朱棣腰间,而后将铅子袋、线药袋、竹管等物别上。

    同时,陶穹在一旁解释:“这鸟铳乃是用两块精铁相包而成,中间的孔最开始很小,需要用钢钻钻大,一个匠人一天也只能钻一寸,按理来说需要一个月。”

    “我这是取巧了,专门请了五位工匠日夜不休的钻,这才只花了七日就钻出铳管。”

    朱棣插话道:“这样经过多人之手,不会出问题吗?”

    陶穹摇了摇头:“问题倒是不大,只是按照朝廷的规定,所有火器都需要编号,这种多个工匠钻一个铳管的事情,若是出了问题,确实不好问责。”

    法不责众。

    多个工匠三班倒,不断钻孔,确实在短时间钻出了一匹可以用的铳管,但不符合军器局的规定,也就是试验阶段,陶穹才敢这样做。

    朱棣微微颔首,觉得问题不大。

    大明倒是不缺人,只要定下制造标准,一個月制造出一万只鸟铳不成问题。

    而后,陶穹说起了鸟铳使用之法,总计十个步骤,朱棣也是用火器的老手了,虽然才上手,却可以做的像模像样。

    火绳安入龙头,朱棣的前手托着鸟铳木架中腰,后手开火门,旋即拿起铳架后尾。

    “陛下,需要这样贴着架尾,用一只眼看,后照星对着前照星,前照星对着靶。”

    朱棣架起鸟铳,对着校场前面放着的靶子,而后右手大拇指拨轨向后,轨入龙头,落在火门,火焰燃起,硝烟霎起。

    砰!

    弹丸射出,精确地正中靶心。

    朱棣放下鸟铳,立在硝烟中,眯着眼看向靶子。

    而后,朱棣不言不语地再次按照之前的步骤装药,再次进行发射,弹丸又一次射中了靶心。

    砰!砰!砰!

    连续射了三发,朱棣这才放下鸟铳。

    远处的道衍注视着这一幕,看着立在硝烟中的朱棣,这火药的烟雾围绕着皇帝,久久不愿散去。

    “当真是好火器!”道衍赞叹。

    朱棣微微颔首:“是啊,这个鸟铳比起以往的火器更加准确,威力也有所提升,而且可以单人使用,若是技巧娴熟的士兵,更是可以连续发射弹丸。”

    想到这里,朱棣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征调人手,造出个十万支鸟铳。

    “有此神物,区区瓦剌、日本,咱随后可灭!哈哈哈!”

    朱棣嘴角勾起,有些抑制不住兴奋。

    陶穹摸了摸后脑勺,有些疑惑……瓦剌他倒是知道,确实是大明的敌人,只是这日本又怎么招惹皇帝了?

    算了,不重要。

    “陛下,世子说过,这鸟铳存在缺陷,没有那么好。”陶穹觉得有必要说清楚,旋即给朱棣燃起的心脏浇了一碰冷水。

    朱棣有些不悦地看向他:“什么缺点?”

    “它这个点火有些困难,下雨点用不了,还有刮大风的时候也用不了,世子说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基本只能发射一次。”陶穹如实告知。

    朱棣看了看长约五米的火绳,稍作思索,便确定陶穹所言属实。

    只是。

    “这有何难,朕只需要将鸟铳兵分成三排,三人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这不就行了。”

    朱棣也是玩火器的老手了。

    明初云南王沐英就因为嫌弃火器射速太慢使用过这种战术,朱棣的神机营也用过类似的战术,但是后来觉得不适合战场的局势,而被弃用。

    现在朱棣明白了。

    不是这个射击战术不是不行,而是使用的火器不行。

    听到这话,陶穹有些尴尬,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陛下的才智过人,不过世子其实还留了另一种火铳的设计图,在不严重的风雨天也可以勉强使用,且简化了点火过程,发射速度更快……”

    朱棣:“……”

    有这种好东西,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莫不是在消遣朕?

    感受到朱棣吃人的目光,陶穹一个哆嗦,又挥了挥手,立刻有侍卫将一件没有见过的火铳端了上来。

    朱棣拿起这件火铳,发现这个火铳和鸟铳类似,只是铳托上的点火装置但不相同,也不必用手按龙头。

    陶穹介绍道:“这种火铳类似鸟铳,只是改进了点火装置,用燧石点火。”

    朱棣按照陶穹的说明,放入子弹,将火药倒入药池,扳开击垂,而后对着靶子再次扣动扳机。

    砰!

    弹丸射出,又一次命中了靶子。

    朱棣看了看手中的燧发铳,疑惑地问道:“朕问你,为何不直接制造这种鸟铳,偏偏要用那个火绳点火?”

    对此,陶穹也很老实的回道:“因为需要用到弹簧,世子称作弹簧片,按照世子所言,需要淬火铅浴中温回火……”

    朱棣皱眉,没有听懂。

    陶穹道:“世子留下了多种炼钢法,用这种方法炼成的钢铁,称为‘弹簧钢’。”

    “这很难吗?”

    “不知道。”陶穹老老实实地回道:“现在用在这个是弹簧片是铜制的,而且是无比珍贵的特殊铜,一块弹簧片要二十两银子,只有这么点,世子的锻钢法,我们还没有试。”

    朱棣微微颔首,说道:“你过段时间去杭州府,好好问问瞻壑。”

    听到这话,陶穹惊喜地点头。

    朱棣又问道:“除了鸟铳,似乎还有火炮,你也拿出来给朕看看。”

    陶穹立刻招呼人将子母炮拉上来。

    趁着这段时间,朱棣拿着鸟铳走到道衍身边,忽然问道:“和尚,你觉得怎样。”

    闻言,道衍沉吟片刻,说道:“战场要变了。”

    “是啊,咱也有这种感觉。”朱棣对着手中的鸟铳爱不释手,一边玩着,一边说道:“咱从以前就觉得火器继续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变成战场的主导。”

    “没错,咱一直觉得未来的战场,火器才是唯一的王者。”

    “现在战场的王,依然是骑兵。”

    “之前和马哈木的决战,咱就尝试过用火器破对方的骑兵,效果不太理想,火器精度太差,只能凿开对方战阵的一个口子,最后还是需要咱带着骑兵发起冲锋。”

    听到这话,道衍问道:“你想出了什么新的战法吗?”

    朱棣目光深邃,瞳孔中似是倒映出了全新的场景,而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没有。”

    “即使有了火铳,即使有了更好的火炮,依然无法淘汰骑兵,草原人凭借着马匹,依然有一战之力。”

    “想要彻底阻止蒙古战马的步伐,还是只能铸造防线……”

    咚咚!

    说话之际,一口大炮被缓缓地推到校场中间。

    见到这尊大炮,朱棣的眼睛又是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