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影响深远,为武侯祠题词
作者:司文呐   让你写作文,你写进教材最新章节     
    宗祠内。
    夕阳的微光斜照着两位老人的脸庞。
    太叔祖手里泛黄的纸页,透露着古老的气息。
    他手执毛笔,细致认真地书写着。
    与此同时,二叔公一边念,太叔公一边写。
    从《雁门太守行》、《无题》,一直念到后面的《清明》,《观沧海》等等。
    一般来说,能在族谱上被写上寥寥数笔,都说明你是个极有作为的族人。
    但是沈白不一样,他的贡献实在太多了。
    从写出高考满分的《滕王阁序》,再到被北大特招,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诗文,都给沈家大大长脸了。
    这一次,他更是一下子贡献了十首古诗词,以及取得了文学大会的冠军,大败各国高手。
    凡此种种,比比皆是!
    这么多的事迹全部写下来,再加上他的古诗词的名字,这还没有写上正文内容。
    仅仅只是写了一个标题,都让纸页剩下的空白显得非常狭窄。
    “这……”太叔祖迟迟没有落笔,突然有些犯了难。
    二叔公见状,也没有再念下去了,凑过来一看:
    “糟糕,这样子写下去,怕是版面不够简洁明了,显得有些局促啊!”
    其他有作为的族人,都是三言两语,撑死也就四五行,写个小半页就行了。
    但是轮到沈白,很明显小半页根本不够啊!
    如果上一页写一点,剩下的翻到下一页再写一点,看上去就非常不美观。
    要知道,这可是沈家的族谱,不是你的小学生作业啊!
    见状,两位老人同时面露难色。
    ……
    二叔公接下来的话,更让太叔祖震惊。
    “太叔祖,沈白不仅十分钟写出八首新的诗词,而且闭幕式临场发挥,一篇《少年中国说》也是极好的!”
    “这样一来,这一页是铁定不够写了!”
    于是,太叔祖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他微微眯起眼睛,捋着胡须说道:
    “既然不够写,不如为沈白单开一页族谱吧!”
    “沈建山家的这个小娃娃,他值得!”
    此话一出,连二叔公也震撼了。
    上一次,将沈白写入族谱,可是大部分族人到场的情况啊!
    而且还是沐浴更衣,一起焚香祭祖,见证了沈白被列入族谱。
    如今,太叔祖居然决定,族谱要为沈白单开一页!
    二叔公,这样的事情比起更新族谱还要重要,不可能全由他们说了算。
    因此,太叔祖这是在问自己的意见。
    于是,二叔公也点头答应:
    “不过,等几个月后,清明节祭祖的时候。”
    “让家族理事会的其他人也来一趟,一起商量商量。”
    “沈白那么优秀,相信他们不敢有意见。”
    闻言,太叔祖也点点头:
    “大不了,我们将沈白也叫回来就是了。”
    “我这把老骨头也时日无多了,真希望多看一眼这个优秀的俊后生。”
    两位老人一番商议,于是让族里的年轻人通知沈建山。
    就说让他清明节记得带沈白回来。
    不过,具体的事情他们还没有透露。
    ……
    另一边。
    沈白在大会上的十首诗词,立马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里,掀起了一场大风暴!
    无论是走廊里,还是讲台上,许多老师都提到了这些诗词。
    那些中小学生,也都在最近的背诵名单里,增添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诗词。
    而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作品的作者,怎么好像都是同一人?
    “好家伙,教材里的课文,总给我一种作者已经逝世的感觉。”
    “只有这个沈白,原来不是古人,也跟我们一样是现代人!”
    “这也就算了,他居然还经常更新,经常有新的作品!”
    “这下子,我终于明白课文作者去世的好处了。”
    “至少,他不会像活着的现代人一样,天天更新作品!”
    “呜呜呜,别说了,赶紧背吧,班主任还说明天要抽查。”
    几位初一的学生趁着课间交头接耳。
    “水何澹澹,山岛什么来着?”
    “好像是山岛束寺来着!”
    “是这么背的吗?”
    “我书读得多,肯定不会骗你!”
    与此同时。
    许多事业单位,也把《少年中国说》打印下来。
    贴在了墙壁上,就像宣传标语一样!
    上级领导对此的重视可想而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一位办事员正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期间还引用了这篇文章。
    领导听完,非常高兴,连连拍着他的肩膀:
    “非常不错啊小李,这个单位里面就属你最勤奋好学。”
    “你看你,不仅融会贯通,还能运用到汇报当中!”
    “……”
    ……
    比起《少年中国说》还有其他诗歌,还有更加令人震惊的事情正在酝酿当中。
    成都,武侯祠。
    最近,武侯祠的修缮工作刚刚完成。
    当地的领导与诸葛家的后人都前来瞻仰。
    这个世界的武侯祠,重新修缮了山门、大门与后门等地方。
    目前,这三座大门的左右两边都是空荡荡的。
    没有重新题上任何文字或者诗词!
    当代的领导说道:“感谢大家的全力配合,将武侯祠建设得愈发完善。”
    “应该的应该的,丞相不仅活在巴蜀人民的心中,更是龙国全体人民极为尊敬的人物。”
    “今年文学大会有道题目就和丞相有关,那位名叫沈白的选手写得真好!”
    “作为当地人,我们自然不能落后,至少修缮一下武侯祠还是做得到的。”
    “为他修好武侯祠,才能弘扬他的精神!”
    当地的领导感叹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得真好啊!”
    一位诸葛家的后人如是说道:“是啊!我从这首诗里,仿佛看到了先辈创业的艰辛。”
    望着空荡的大门两侧,众人心中顿感失落。
    “不行啊,这里得有人题词啊!”
    “为武侯祠题词吗?应该请谁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