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老朱:到底杀还是不杀呢
作者:于公子呀啊   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最新章节     
    “标儿,你别骗我啊!西江县和江南省的百姓确实每天都能吃上三顿饭。”老朱声音颤抖地说道。
    在古代,可没有现在的早中晚三餐制度。一般百姓一天只有两顿饭,并不是他们不想吃三顿,而是实在负担不起。
    而且!
    普通百姓家中的两顿饭通常就是白菜、馒头这类,偶尔加点咸菜,这已经算是很好的生活了。每天能吃三顿饭,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嗯。”
    朱标点点头,接着说:“父亲,当我最初得知这个消息时也很惊讶。我还让锦衣卫反复调查,生怕被别人蒙蔽了。”
    “结果,调查结果依然如此,那里的百姓确实是每天都能吃上三顿饭。”
    “还有!”
    说到这里,朱标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两个地方的百姓,大概四五天就能吃上一次肉。”
    “发展得好一些的地方,大约两三天就能吃上一次肉。”
    “就算是条件最差的地方,也能保证每七天吃上一次肉。”
    “这……这怎么可能呢!”
    听到朱标的报告,老朱整个人都惊呆了,完全不敢相信。普通百姓每天能吃三顿饭,每隔两三天还能吃上肉,这在应天城可能吗?
    就算老朱再自欺欺人,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谎。应天城的百姓生活虽不错,但终究也只限于两顿饭。
    至于吃肉!
    那基本上只能等到过节,还得是大节日,才能吃上一顿肉。平时想吃肉,那是不可能的。
    生活改善,也就这样了吧!
    连旁边的户部尚书徐铎都愣住了。这家伙,两三天就能吃上一顿肉,感觉西江和江南的百姓生活比他这个户部尚书还滋润呢!
    他想吃顿肉,至少得等上五六天。
    真是羡慕啊!
    “咕噜!”
    老朱下意识咽了口口水,不太敢相信地说:“标儿,你……你不会是想帮那个叛逆的小五开脱,故意编造谎言来骗我吧!”
    “父亲!”
    朱标忍不住瞪了老朱一眼,说:“我又不傻,如果我真的为了袒护小五而撒谎,也不会撒这种容易拆穿的谎。随便一查,真相就出来了。”
    “而且,这些信息都是锦衣卫调查得来的,你应该会相信吧!”
    如果你真的不信,可以悄悄地去江南看看,亲自调查一下,真假到时候一看便知!
    哎呀!
    老朱叹了口气说:“不是我不信,实在是难以置信,就算唐朝的李世民治理下的贞观盛世,恐怕也没达到这种程度吧!”
    “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好,我也可以考虑免去那两个贪官的罪名。”
    不仅如此呢!
    朱标接着说:“父亲,就拿西江县来说吧!那个县令刘江在任三年,修了三条大马路,这些马路贯穿南北,几乎每个村子的村口都能通到,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
    “修路是件好事,能造福一方。”老朱也忍不住赞同。
    “父亲,您知道吗?西江县的商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这三条马路起了关键作用。”
    “而且,修这三条马路时,西江县没花朝廷一分钱,也没用徭役,太不可思议了。”朱标惊讶地说。
    “什么?”
    老朱也愣住了,问:“修三条这样的大马路,至少要上百万元银子吧!西江县哪来的钱?”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嘛……”
    朱标愣了一下,然后说:“孩儿也不太清楚,据锦衣卫调查,似乎是县令刘江把修路工程承包给了富商,让他们出资修建。”
    “这……”
    老朱皱眉说:“不可能吧!那些商人会这么好心,用自己的钱给西江县的百姓修路,这绝对不可能。”
    朱标耸耸肩,说:“这个孩儿也不明白,就算查清楚了,我们也可能搞不明白。”
    “不过,小五应该很清楚。”
    “据我调查,西江县的发展是从修好这三条马路开始的。对了,县令和江南知府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口号。”
    “什么口号?”老朱好奇地问。
    “要想富,先修路。”朱标回答。
    “嗯?”
    老朱先是疑惑,然后慢慢品味这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问:“这么说,江南的情况也是这样,知府上任后也是先修路。”
    “没错!”
    朱标接着说:“据锦衣卫调查,现在江南省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听说江南知府还提出了一种环路规划,这个计划刚开始实施,具体效果如何还不清楚。”
    “不过,江南省的人都对这个项目很看好。”
    “还有这样的事!
    在听完朱标的讲述后,老朱非常想去江南和西江亲眼瞧一瞧,确认那里是否真的像朱标所说的那样,发展得如此美好。
    他心里真是不相信,那个不孝的小五随便搞搞,就能有这样的成就。
    “嗯!”
    朱标接着说:“如果不是儿臣还有很多政务要处理,我真想亲自去一趟,亲自考察一下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父皇,让我简单概括一下这次调查的结果吧!”
    朱标总结道:“无论是西江县还是江南省,都显示出这样的情况:百姓生活富裕,官员工作积极,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官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
    “同时,大明的富豪们也愿意在那里投资,并且能在那里赚钱。”
    “百姓、官员和商人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
    “如果按照这种模式持续下去,西江县和江南省只会越来越好。只是不知道这种模式能否推广到其他地方呢?”
    “这……”
    听到朱标的总结,老朱又愣住了。三方面都能获益的情况怎么可能呢?就算他自己去做,也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这个不肖的小五,还真有点本事啊!
    尽管朱标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但看到调查报告后,他还是有些震惊。
    “咳咳!”
    这时,老朱忍不住问:“标儿,那个西江县县令和江南知府贪污受贿的事怎么样了?调查结果如何?”
    “这个……这个嘛!”
    朱标犹豫了一下,观察老朱的表情,发现他眼中已无怒气和杀意,才说:“这两人确实贪了一点。”
    “混账东西,什么叫一点?”
    老朱忍不住呵斥:“一个贪了几十万两,一个贪了几百万两。”
    我的天哪!
    听到这两个数字,户部尚书徐铎瞪大了眼睛。这两个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居然敢在老朱眼皮子底下贪这么多。
    这简直是想上天,和太阳肩并肩啊!
    没救了!
    这两个人肯定完了,就算太子殿下出面求情,也救不了他们。他很清楚老朱对贪官有多么痛恨。
    此时,朱标没有为他们求情,反而问老朱:“父皇,你觉得该怎么处置这两个贪官呢?”
    这下,压力转到了老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