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剧透六百年的秘密,朱元璋的震怒
作者:活出第二世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最新章节     
    朱元璋带着担忧离去,苏铭轻轻拍打身上的尘埃,心中暗自思量接下来的应对。
    苏铭向王景弘投去犀利的目光:“王大总管,你们华盖殿的清洁工作似乎有些疏忽啊。”
    他手指轻轻一划,指向地面,“瞧瞧这,贵人竟坐于尘埃之中,堪称奇观。”
    王景弘顿时冷汗涔涔,全然无法集中精神聆听苏铭的话语。
    他的心中满是对马皇后的忧虑,那并非出于关心,而是源自对朱元璋皇帝的畏惧。
    这位帝王的残暴闻名遐迩,稍有不慎,便是血溅当场。
    整个大明王朝,唯有马皇后能稍稍安抚他的雷霆之怒,她对待下人的宽容如同春风,即使犯错,也最多训诫两句便罢。
    王景弘不敢想象,若马皇后遭遇不测,他们的日子将会如何暗无天日。
    他勉强回应:“苏公子,宫廷的清洁标准向来严谨,这样的疏漏实属罕见。”
    然而,苏铭的每一句话都像针扎在他的心头。
    苏铭拍了拍王景弘的肩头,语重心长:“大总管,我只是提醒你,陛下离宫时,你可曾注意到他龙袍后的那一抹尘埃?此刻他或许并未留意,但一旦想起,后果如何,你自知。”
    王景弘闻言,面色剧变,内心犹如惊涛骇浪。
    苏铭微微一笑,点头道:“公子所言极是,宫人们显然懈怠了,需要立即整顿。”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洞悉一切。
    王景弘望着他,愈发觉得这位少年非比寻常,他的洞察力超越了年龄,让人敬畏。
    苏铭提及华盖殿的不洁,并非单纯的抱怨,而是借此暗示朱元璋近日心情不佳,需谨慎行事,以免触怒这位喜怒无常的君主。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警告,王景弘心中震撼,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竟能有如此敏锐的政治直觉。
    王景弘不敢再小觑苏铭,连忙赔笑邀请:“公子,何不稍作休息,容奴婢为您奉上香茗。”
    然而苏铭拒绝了他的好意,决定换个环境:“不必了,我已坐得有些乏了,不如四处走走,应该无妨吧。”
    漫步至华盖殿后花园,王景弘陪在苏铭身边。
    两人信步而行,经过一片花丛,苏铭无意间捕捉到一道细碎的交谈。
    “姐姐,皇后娘娘为何召见我们却又不见踪影。”
    稚嫩的声音透出疑惑,显然是徐家的幼女妙锦。
    “妙锦,宫中禁言,切记。”
    另一女子的声音如溪水般温婉,应是徐家的另一位小姐妙云。
    苏铭心中一动,猜到了她们的身份。
    此刻马皇后召见她们,想必是为了朱棣的婚事,试探妙云的心意。
    只可惜,马皇后突生不适,使得姐妹俩未能面见。
    苏铭远远打量徐妙云,只见她肌肤胜雪,黑发如瀑布,一派清新脱俗的气质。
    在朱棣的眼中,他的妻子,就像是一株在月光下摇曳生姿的凤仙花,美得令人赞叹。每当姐妹俩在那葱郁的花园中漫步,仿佛是两条迷失在绿海中的小白鱼。苏铭望着王景弘,轻声道:“王公公,你可能去引领徐国公家的两位千金?我则返回华盖殿。”王景弘目光飘向徐妙云,微微颔首:“我立刻回来。”苏铭目光追随,见徐妙云跟随王景弘离去,随后才转身,踏上了回华盖殿的路。徐妙锦的目光犹如利剑,一眼就捕捉到了苏铭的影子,她拉了拉徐妙云的衣袖,轻声道:“姐姐,你看那个人……”徐妙云转过头,目光落向那个方向,稍稍一愣。徐妙锦低声道:“那不是那天在莫愁湖边,那个夸夸其谈的人吗?”徐妙云瞪了妹妹一眼,示意她不要乱讲。能在皇宫中行走的人,岂是等闲之辈?前几日,徐妙云带着妹妹来到莫愁湖游玩,耳闻湖边的管事言及,有人意图从徐家手中购得这片湖域。管事指向湖边,徐妙云便看到一位看起来十五六岁的少年,身边跟着一个魁梧的仆人,边走边交谈。徐妙云觉得此事荒谬绝伦!莫愁湖,是老朱为了表彰徐达的功勋,赐予徐家的。平日里,也会开放给京城的百姓。莫说这片土地不会出售,即便出售,这样一个少年,他又如何买得起?仅仅是使用权的代价,便不是区区几十万两银子所能衡量的。根本无需多言。徐妙云对管事道:“不过是位爱说大话的少年,不必理会。”回过神来,徐妙云望着苏铭离去的方向,心想那里是华盖殿,非寻常人所能接近。想来,此人绝非那日吹牛的少年。在坤宁宫中,马皇后尚未醒来,沉睡中的表情透着几分痛苦。太医们跪了一地,李三济居首,面色悲伤。“李院正,你确定吗?真的是肺痨?”李三济点头,叹道:“陛下,皇后娘娘的病,目前还不算严重。”“可能是近日太过劳累,身体难以承受,这才晕倒。”朱元璋闻言,怒火中烧:“既是痨病,为何之前请平安脉时,未曾察觉?”负责给马皇后请平安脉的太医,此时正跪在地上颤抖不已。李三济解释道:“陛下,痨病是一种慢性病,未出现症状时,与常人无异。”“只是会容易感到疲劳,因此有时难以察觉。”朱元璋一掌拍在床上,愤怒至极:“一群废物!皇后的病,就是你们这群废物拖延造成的!”李三济只能跪地请罪。皇帝此刻盛怒,言语皆成利刃。或许是因为朱元璋那一巴掌拍得太响,马皇后竟然缓缓醒来。醒来后,看到屋内满地跪拜的人,立刻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
    皇后玉手紧握朱元璋的手掌,低语轻诉:“八郎,勿怪他人,我心中自明。”
    朱元璋握住皇后之手,情感几乎溢出,泪水在眼眶中颤抖。
    意识到室内还有旁人,他强压悲意,沉声问道:“妹妹,何故不早言此不适。”
    皇后轻启朱唇:“旧疾缠身,年少时未能调理彻底。”
    她语气淡然,仿佛在述说寻常事,“我未曾在意,勿怪他人。”
    跪伏的医者们如获大赦,颤抖的双手诉说着内心的宽慰。
    皇后,总是这般体贴,理解他们的辛劳。
    然而,朱元璋并未回应,他的眼神犀利,若皇后有事,绝不容这些医者置身事外。
    想到皇后所患肺疾,朱元璋心如刀绞,他转向李三济,命令坚定:“李院长,速去配药,皇后的安危,唯你们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