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美术生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最新章节     
    就在沈世杰准备进入第二家商铺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地摊给吸引住,便急忙走了过去。
    这个摊位的面积不小,大概有十平米,上面摆放着大量的“古玩”,基本上都是小物件,不过种类很多,有瓷器、玉器、石器、金属制器,还有古字画,可以说卖的十分的杂,而且每一件古玩看起来都非常的陈旧,让人一眼就感觉到岁月沧桑。
    不过这个时候,摊位被一群年轻人给包围住,看上去的气质有点像是学生,书卷气息很浓。
    只有一个男生,剩下的都是女生,而且看样子还不错,一看这群人就是以这个男生为首。
    男生年纪大概也就二十二三左右,身上穿着一身脑壳的衣服,脚上还穿着一双限量版的球鞋,头发烫着纹理烫,长相相当的秀气。
    男生时不时从摊位上拿起一件东西,有时候询问一下老板,有时候跟身边的女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过就是没有要买的意识。
    地摊老板也是一脸无奈,只能是坐在椅子上刷着小视频,打发一下时间,要不然一直看着的话,估计自己接受不了,只能用着不满的眼神瞟了一下小伙。
    不过小伙子当做没有看见,还是一如既往的该干嘛就干嘛。
    沈世杰看到这一幕后,便酸道:“现在的学生,就知道谈恋爱,都不认真读书的,哪像我们以前?”
    “人家比你帅,这是事实。”楚健翻了下白眼。
    此时,男生曾在高声阔谈,不断给身边的几个女生讲解一些古玩的知识,想是古代瓷器的发展史、各个朝代有什么着名的东西,又或者是讲解一下名人的事迹,说的头头是道,搞得好像是一个专家一样。
    周围几个女生都以崇拜的眼神看着这个男生。
    男生虽然板着一张脸,一脸平静的样子,但是跃起的眉毛已经出卖了他,一看就能看的出来,他非常的高兴,只是不想表露出来而已。
    只见沈世杰也蹲下来,挑选着东西。
    地摊老板看见终于有新客人,热情道:“小兄弟,买古玩是吗?那你就真的是找对地方,我跟着说,我在这个市场已经做了这么久的生意,信誉绝对有保证,从来都不坑别人。”
    “我这些可都是真正的古董,随便买一件回去,一转手肯定能让你赚上不少,又或者留着当传家宝也是可以,所以绝对不会吃亏......”
    也不知道是多久没有说过话一样,一口气就说了将近一分钟的话,而且嘴就好像是机关枪一样,不断的说着话,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沈世杰连忙打断:“老板,能不能让我自己看?”
    地摊老板没有办法:“好的,那你慢慢看,有什么需要我介绍的,只要叫我一声就好........”
    “老板,说好让我慢慢看?”沈世杰无奈道。
    要不是自己及时打断,都不晓得这个老板还要在那里说多久。
    楚健砍价你这一幕,不厚道的笑了笑,终于看见有一个比沈世杰还要能说的。
    老板无奈,只好又继续刷视频。
    楚健瞄了眼,全都是美女超短裙跳舞的视频。
    只见那男生打开了一幅古字画,然后仔细的观察一下后:“这幅画让我想起一个人,那就是血战古人的张大千先生。”
    “血战古人”是当今艺术圈里常常用来形容画家张大千的一个词汇。
    1991年,宝岛着名艺术史学者傅申在华盛顿沙可乐美术馆举办“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时首度以“血战古人”为名,自此以后“血战古人”成为张大千的一个标签,带有特殊的符号意义。
    它旨在说明一位艺术家对古代经典艺术的痴迷与锤炼,以及与古人比拳量力的雄心。
    实际上,血战古人的远远不止张大千一人,古已有之,米芾、赵孟、董其昌、王铎、王原祁等历代大家,无不是血战古人。
    清末民国以来,随着社会潮流的演进、公私收藏的发展与科技出版的昌明,绘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大量的古代经典书画原作及印刷品,南北各地形成了学习临摹古书画的高潮,张大千、溥濡、于非闇、陈少梅、陆俨少、谢稚柳等近现代大家在潜心临习古代经典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
    其中一个女生问道:“子华哥哥,难道这幅就是张大千的作品吗?”
    虽然自己不太懂历史方面,但是张大千的大名还是听说过的。
    作为美术学院的学生,要是这种名人都不认识,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美术的。
    当然了,她们学的美术跟国画关系不大。实际上,现在很多美术学院学的都是西方的那一套,比如油画、素描等等。
    子华解释:“我可没说这幅画是张大千先生的作品,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这应该是梁树年先生的作品,而且这个梁树年还是张大千的徒弟。”
    梁树年,童年读私孰,喜爱诗画,写生画名于乡里,拜画家祁井西为师,后又拜张大千门下,系统地研究了前代画家王石谷、石涛、郭熙及王蒙的画法,取名家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的山水画脱胎于传统,融北派之雄强,南宗之秀润,形成了浑朴苍健的独特画风。他以豆村为号,尤喜画松,其笔下的苍松遒劲伟岸,富有人格象征,既是他人生思想的寄托,也反映出时代的精神,世人有“树年松”之誉。
    在书画界,梁树年先生的画曾被人们称为“梁氏黄山”,为自然的雄伟和精神的壮阔完美结合的体现,为世人命名的“树年松”的一代力作,展现一幅幅生命的浩瀚颂歌。
    那被称为子华的男子介绍道:“他那雅俗共赏的书道,充分体现着文字创造的文明,流动着艺术综合升发的共性旋律。
    他的艺术造诣不仅使他在当今中国画坛享有声誉,同时被许多四方国家艺术界称之为现实与浪漫结合的范例,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极高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