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花钱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最新章节     
    阳先生看到这里,松了口气,心想自己的鉴宝水平没有退步。不是他不行,是眼前这年轻人太厉害。
    交易完成之后,阳先生直接就离开,没有选择委托拍卖,而是卖断。
    柳如烟这时候才问道:“这三件就价值八百万了吗?”
    楚健说道:“这把折扇都价值将近四百万。”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
    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
    讲究一点的,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高级的折扇,扇骨和扇叶往往要用象牙制作。上边呢!还要雕刻出各种纹饰,扇面也大多带有名人的字画。
    其实,折扇很早之前就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唐宋之前。
    但真正让折扇才能为文雅之物,就要从明朝时期说起。
    从明永乐帝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间,折扇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
    然而到了清朝时期的话,折扇更是再进一步的发展,国外的贵族,也开始喜欢上折扇。
    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很显然,眼前的这把折扇,无论从材料,还是做工等方面都很有讲究。
    李忠听到楚健的话后,拿起折扇并且打开,认真看了一会,折扇的一面,是一幅画,另一面则是一首诗。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书法,都相当不错。
    他很清楚,在书画收藏界,一贯以来有“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的收藏准则,这让扇面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艺术市场中。
    不过,这个规则在近几年悄然发生着变化,扇面收藏开始跳出原先的局限。随着各大拍卖行的精心组织,不断以专场出现的扇面拍卖,也在这两年不断地刷新着拍卖纪录。
    李忠虚心问道:“这是明朝时期?”
    楚健说道:“这应该是出自邹廷銮之手。”
    邹少和,名邹廷銮,字“少和”。祖籍江苏无锡,自幼随父亲定居开封。邹少和出身丹青世家,为清初着名画家邹一桂后裔。自幼受家庭熏陶,邹少和常写诗作画。
    清光绪二十八年秋,他在开封的河南贡院参加乡试,中第389名举人。第二年他在开封参加礼部会试,没有考中进士。
    于是就进京报捐,得巡警部“警正”职。邹少和酷爱戏曲,在京数年,结识许多剧界名流,如京剧界的杨月楼、汪桂芬、孙菊仙、俞菊生、王楞仙;梆剧界的侯俊山、田际云等。
    “原来是出自邹廷銮,难怪价值这么高。”李忠后知后觉地说道。
    随后,他又问道:“这枚铜钱应该不是流通的钱币,难道是花钱吗?”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
    “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
    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楚健回答:“没错,这枚的确是花钱,而且还是清朝京炉出品。”
    “你们看钱币正面为正大光明四字篆书直读,背面为为延年益寿四字隶书直读,一枚钱币涵盖两种书体,这在清代花钱中是极为少见的,该币属于花钱中吉语钱的一枚,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向往,历来颇受藏家珍爱。”
    “此外,该币铜质选用细腻精良,铸造工艺精美无比,穿郭周正,地章平整,书法精美迥劲,钱文书法精整,字口清晰翘拔,钱文笔画字迹刻得细入毫芒,币面包浆自然熟旧,据载应为京炉所铸,存世颇为少见,同类币目前仅见数枚而已,颇为名贵,乃京炉花钱之精品。”
    柳如烟听到这里也明白,这里可以说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不过看到一个紫砂壶,便问道:“这个紫砂壶出自哪个大师之手?是不是陈鸣远大师?”
    因为自己的父亲也挺喜欢收藏紫砂壶,不过自己并不了解。
    周所众知,陈鸣远,清康熙年间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而闻名于世,有\\\"壶隐\\\"之称,可谓继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大师。紫砂器发展至陈鸣远时已蔚为大观。
    从他所设计制作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壶、梅干壶、束柴壶等紫砂塑器中,可见其深得自然物的个中神髓。他的塑器构思脱俗、设色巧妙、技巧娴熟,实为罕见。其包袱壶与时大彬壶被后世誉为\\\"双绝\\\"。
    陈鸣远还擅长雕镂堆花积泥,在紫砂壶上塑造出许多富于变化的立体雕饰。
    此外,他还制作了别具风格的紫砂案头摆件和陈设品,如异兽、梅干笔搁、三足龟提梁水注、伏蝉叶形碟、南瓜水滴、莲瓣水洗、竹段笔搁、八仙小件等,皆雅致精巧,趣味盎然,令人爱不释手。
    楚健说道:“没有想到柳总你一猜就中,在这几件古玩当中,最珍贵的就是这个陈鸣远老段泥灵芝紫砂壶,价值少说也在一千万左右。”
    李忠说道:“原来这个紫砂壶竟然是陈鸣远大师作品,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仿品,毕竟大师的作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应该不会用八百万的价格打包出售。”
    楚健点头,猜测道:“阳先生应该也是这么想,所以才会打包出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