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阿拉伯数字的误解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最新章节     
    楚健三人继续逛着古玩市场。
    溜达了一圈,发现古玩市场上的店铺真货实在是太少,要么就是价格高的离谱,就算买下来,转手也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果然想捡大漏,还是在地摊的可能性更加大一点。
    虽然地摊货的真货更少,但价格也低呀!
    所以接下来,他们准备还是地摊看一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好东西。
    随后,他们经过一个专门卖铜器、铁器等金属器皿的摊位,有些东西已经被盘出了包浆,有些则是满身的铁锈、铜绿等。
    摊主也是个能说会道的,正在和围观的几个顾客吹嘘:“这面铜镜,你们看到这龙的纹饰没有,绝对是古代宫廷流出来的宝贝。你们也知道,在古代,跟龙有关的东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要是被发现,分分钟是要掉脑袋的大罪。”
    尽管摊主吹得厉害,但围观的人也不是傻子,别人说什么都信,就当是在听故事一样,图一个乐呵而已,没有必要当真。
    过了一会,有一个年轻人调侃道:“老板,别吹了。
    麻烦你们造假也用点心,就好像这面铜镜,你自己看看这里,居然刻着一个阿拉伯数字,我记得,阿拉伯数字是二十世纪才传入我们国家?那时候,清朝早就没有,那里还会有人管,不能使用龙纹。”
    周围的人听见后,都觉得非常有道理,都开始纷纷调侃地摊老板。
    而摊主则是有点不好意思,好像被识破了一样,对那人提出来的问题,一时间无法反驳。
    楚健听到这里后,不由的笑了起来。
    顾嘉辉就问道:“楚哥,你笑什么,难道他说的不对吗?”
    楚健解释道:“实际上,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在进入了二十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普及。”
    “此外,对于阿拉伯数字,还有一点可能大家会误解。
    估计有很多人可能会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国家发明,其实不是。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也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顾嘉辉说道:“没有想到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
    沈世杰同样意外:“我也是刚刚才知道。”
    就在这个时候,楚健走过去开口问道:“老板,这个铜镜多少钱?如果不是有这阿拉伯数字,看着还真像,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仿古铜镜。”
    周围的人都觉得楚健是不是人傻钱多,明知道是赝品还要买,脑子是不是有病。
    不过,摊主马上反应过来,知道有些人为了装逼,还挺喜欢这些仿古作品的,尤其是那种仿的非常逼真的物件。
    在别人看来,古董在一般人眼里,还是蛮高档的,说出去自己家里有什么样的古董,相当有面子。
    有个词叫“附庸风雅”,说的就是那些人。
    看样子,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那种喜欢炫耀的人,故意低价买一件仿品回去装逼,摊主直接看破不说破。
    立马说道:“小伙子,眼光相当好。这可是一件高仿,估计是专家,都有可能会打眼。这样吧!你要是喜欢,一千块给你。”
    要不是别人拆穿,自己又没有办法反驳的话,肯定不会这么低的价格出售,最少也要几千块钱,甚至上万都是很正常。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给摊主,刚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还在那里大肆吹嘘什么朝代的宫廷之物,还不到五分钟,就要改口啦?
    还有就是这面铜镜,能看到阿拉伯数字,什么专家还会打眼?你把专家看得也太垃圾了吧?人家才没有这么弱的吧?这都看不出问题?
    不过,大家都没有说出来,毕竟交易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
    楚健开口道:“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仿品了,还要一千块钱,是不是有点不地道呀!我看,一百块钱还差不多。”
    摊主瞪眼睛:“一百元?就算是电影的道具,一百块钱你也买不到,更不要说模仿得这么像,你真要是想要的话,五百不能再少了。”
    楚健也退一步:“两百块钱,行就交易,不行的话,就算了。”
    摊主想了想,最后咬牙,似乎做出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一样,然后说道:“两百就两百,我就当是亏本大甩卖吧!”
    如果没有那么明显的阿拉伯数字,他还有理由把价格提高一点。然而现在,被别人发现了破绽,现在想要转手出去都困难,更不要说赚钱,能卖出去就不错。
    还有就是,这面铜镜是他从废品场捡回来,十块钱都不用,能卖两百元,算是翻了快二十倍,也心满意足了。
    楚健也很爽快就用手机把两百块钱扫了过去,将铜镜拿下。
    他刚刚仔细的看过,这是一面明代的古铜镜。
    虽然说保存的并不是很好,价格方面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但是相比于两百块钱买到手,就跟白捡的没有什么区别。
    古铜镜在青铜器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直到清代水银玻璃镜的出现,使它退出了实用领域。然而,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
    如今,随着人们对铜镜收藏热情的日益提高,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仿制的铜镜充斥市场,即使是有经验的行家稍不留心也会上当受骗。就其真品来说也比较复杂,传世与出土的铜镜不同,全国各地铜镜的形制、工艺、皮壳、包浆也各不相同,地域性非常强。
    在拍卖市场上,也能看到不少古铜镜的身影。其中,一千多万、好几百万的古铜镜就不在少数,在各朝各代的古铜镜里面,就数唐朝的最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