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老红木太师椅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最新章节     
    “值钱吗?”有村民马上问。
    村长则是瞪了问问题的那村民一眼,暗道:就算值钱,那也是祖祠的东西,能卖的吗?
    村里人穷疯了的想法,村长岂能不知道?
    认真来讲,如果不到山穷水尽,祠堂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卖的。
    “这是明末书法家黄道周的作品,上面有他的印,以及留款、祝福词,应该没错的。”莫飞开口道。
    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世人尊称石斋先生。
    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
    “黄道周的书法作品,市场价可以问楚健,他是拍卖行的,更专业。”
    村长等人看向楚健,虽然不一定要卖,但他们还是想知道具体价值。
    楚健笑道:“黄道周的书法作品,市场价普遍在二十万到两百万之间。这一幅百寿图,属于比较耗费精力的作品,我想它的估价八十万左右吧!”
    事实上,黄道周的书法,目前最贵的是《五月江涛送远人册》,拍出一千万的天价。几百万的也有好几幅,但都是篇幅比较大的作品。
    楚健摸了一下纸,微微摇头:“挂在这里很久了吧?不能总挂在这里,潮湿的天气,对古字画的影响很大的。”
    还好!这里是祠堂,每天有人打扫等,所以这些古字画还保存得算不错。
    村长等人连忙点头,他们当然明白。晚一点,他们就收起来。
    开玩笑,八十多万的宝贝,就挂在这里,万一出了问题,他们不得心疼死?即便没有楚健的提醒,他们都打算收起来保管好的。
    挂在墙上的字画,就那幅百寿图是最贵重的了。
    楚健将目光转向几张椅子,这些都是太师椅。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
    其实,太师椅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
    “这是清代的太师椅,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
    嗯!老红木打造的。看来,当年修建这座祠堂的人,是真的用了心。”张福军跟村长说道。
    村长回忆,告诉楚健等人,当初出资修建祠堂的同姓先人官至知府的,是个大官。
    “嗯!知府的话,确实不小了。清代的知府为从四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莫飞微微点头。
    “那这些椅子也值钱?”之前那村民再次忍不住问。
    楚健他们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检查那些太师椅的情况。
    老红木颜色较深,大多呈紫红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颜色较浅一些,纹理细腻,棕眼明显少于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极佳。
    如果是新的红木,一般颜色黄赤,木纹、色彩较之老红木有一种\\\"嫩\\\"的感觉,质地、手感均不如老红木。
    众所周知,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腿脚有点受潮和褪色的迹象,不过潮湿地区,家具直接摆放在泥地,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倒也正常。”莫飞一边看,一边说道。
    语气中,略微有些可惜。
    村长等人听得出来,所以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他们心想着,等楚健他们离开,就把这些椅子也保管起来。就算还留在祠堂,也必须将防潮措施做好。
    “你觉得怎样?”张福军问楚健。
    楚健已经在看摆祭品的那张祭台,跟这些太师椅是一套的,同为老红木打造,周边有华丽的雕饰。
    “椅子经常坐,所以包浆光亮。而这张祭台,平时比较少擦,旧气重一些……”
    没等楚健说完,就有村民担忧道:“所以桌子不值钱吗?”
    楚健摇头:“不!这张桌子才是最值钱的。整套算的话,估价百万以上,其中一半都是这张桌子的。”
    村民们听后,再次大喜。
    如此一来,祠堂值钱的东西真多,已经差不多两百万了吧?这要是拿出去卖,各家各户能分到不少钱。
    当然,这只是他们想想而已。
    祠堂的东西,老一辈根本不会同意出售。
    楚健则是俯下身来,观察了一会祭台上的三个香炉,中间一个比较大的是铜做的,两边两个则是陶做的。
    “这插香的炉子换过了吧?”楚健问道。
    村长连忙点头:“楚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几年前换的。”
    “最早的呢?”
    “最早的……”村长等人努力回忆。
    最后,最年长的老人家苦笑道:“最早的丢了。其实,不仅是香炉,字画也丢了几幅。六十年代,祠堂差点都被拆了。”
    眼前这些东西能留下来,还是老一辈努力的结果。
    得!楚健他们一听,不作声了。
    委实是那十年的浩劫,对文物造成的灾难太严重,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不亚于列强抢掠。
    “唉!那就可惜了。”
    “村长,这些如果不考虑出手的话,要好好保管。
    字画平时收起来,有重大活动再拿出来挂。这祠堂的地面,最好重新搞一下,潮湿的环境,对所有文物保管都很不利。”楚健给他们建议。
    随后,大家又看了一圈,就回到外面的小广场,正式开始吃饭。
    村干部们十分热情,他们看出楚健等人是真心实意帮他们的。从给村民鉴宝的态度,给出的价格等,都能看出这一点。
    因此,大家都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