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废太子
作者:早期建筑学家   我在红楼伪装麒麟人设最新章节     
    胤禛踏入乾清宫时,一股浓郁的龙涎香的香味扑鼻而来,瞬间舒缓了他紧张的神经。
    尚未进入内殿,便听到里面传来康熙皇帝豪迈的笑声,那笑声充满底气且洪亮有力,仅听这笑声,感觉这人还能再活二十年。
    紧接着,一阵稍显孱弱但不失温和的笑声交织其中,显得格外融洽。
    胤禛步入内殿后,眼前呈现出一幅父慈子孝的温馨场景,令他不禁感到刺眼难耐,心中泛起阵阵酸意。
    康熙见到胤禛到来,脸上的笑容稍稍收敛了几分,透露出威严之气,开口问道:\"老四啊!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这种说话口吻与其说是对亲生儿子所言,倒不如说更像对待朝中大臣那般。
    然而,胤禛早已习惯了皇阿玛的双标,面色不变地回应道:\"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福金安!请二哥安。
    皇阿玛,儿臣前来,实为一件要事相告。
    今日传言荣国府中有人不幸染上了天花恶疾,为防止引起京城百姓的恐慌,请皇阿玛派遣太医速速前往救治。
    不然这天花传播出去,波及京中百姓就不好收场了。\"
    这是胤禛一路上绞尽脑汁思索出来的借口。
    贾珹作为朱轼的学生,并没有太多人了解这个情况;而弘历私下拜师一事,更是鲜为人知。
    胤禛心中暗自思忖着:绝不能让弘历与贾珹、朱轼之间的关系被外界所知晓!
    于是乎,他只得苦心思索一个滴水不漏且合情合理的说辞来解释自己此举背后的深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胤禛认为以忧心天下苍生、关心民间疾苦作为托词最为恰当——毕竟这样既能契合自己长久以来树立起的形象,一个忧国忧民的实干家,又显得顺理成章。
    当康熙皇帝听到那个阔别已久的名字时,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涟漪,仿佛时光倒流般回到了过去。
    荣国府啊……贾代善已然离世多年,如今的荣国府可谓后继无人,宁国府也是如此。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考中进士的贾敬,却因受清流排挤,加上当时太子出事,于是索性出家做道士去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贾家,在岁月的冲刷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连康熙本人几乎也要将其遗忘。
    遥想当年,奶娘犹在,贾代善亦在世之时,那荣国府可是京城里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备受皇上器重,其地位尊崇无比。
    然而世事无常,命运多舛,如今的荣国府早已风光不再,令人不胜唏嘘。
    所谓“人走茶凉”,大抵便是如此吧。
    废太子胤礽听到“荣国府”这三个字时,眼神突然变得有些迷离,仿佛透过遥远的时光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总是跟在自己身旁、有着一双桃花眼的少年。
    曾经,胤礽的身边有四位伴读相伴左右。
    他们或是家世显赫、学富五车;或是背景深厚、性情温良。
    然而,与这些人相比,贾赦显得格格不入。
    他家世低微,仅为汉军旗包衣奴才,但却凭借着裙带关系得以成为胤礽的伴读之一。
    或许是因为不求上进,贾赦对于读书并无太多兴趣。
    相反,他更钟情于那些新奇古怪的玩意,比如古董扇子之类的东西。
    每日里,他无心向学,只顾沉迷于各种奇技淫巧之中,将大把光阴浪费在无谓的享乐之上。。
    这个人看起来胸无大志,也确实胸无大志,每天吊儿郎当的,潇洒至极。
    后来贾赦娶了张太傅的女儿,人正经了不少,但还是自由散漫。
    废太子回忆起往事,回忆起自己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感慨万千。
    后来自己被废,张太傅被抄家流放,张氏没了,贾赦的嫡长子也没了。
    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废太子自己自顾不暇,也就没有心情去管手下人如何了。
    说起来张太傅没有大错,只是皇上当时需要一个出气筒,刚正不阿和皇上对着干的张太傅就撞到枪口上了。
    胤礽有些唏嘘,当时煊煊赫赫的太子党,真是下场凄凉啊。
    他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贾赦了,只听说他闭门不出,住在马棚旁边,过得不好。
    废太子叹了一口气,引得康熙的注意,康熙连忙问他的好大儿怎么了。
    胤礽的脸上犯起愁苦的表情,“皇阿玛,儿臣只是想起了恩侯和张太傅,时隔多年听到他的消息不免有些怀念年少时的时光。
    我还记得那时候恩侯每日念书都愁眉苦脸的,除了不喜欢读书,其他东西他都喜欢。
    每当儿臣心情不好时,总会叫来恩候说话,听他说一些外面的趣事,儿臣的心情就会好上许多。”
    太子的话让康熙忆起往昔,不禁感慨到:“奶娘在世时最疼贾赦了,恩侯这个字还是朕给他取的。”
    康熙老了,总愿意回想过去,当胤礽说起过去那些事时,他也陷入了回忆。
    贾赦是自己给保成选定的伴读,当初贾代善也是他的伴读,还是他的奶兄弟,两个人的关系比其他人要亲近一些。
    而贾代善忠君爱国,是为了救自己而死,是个忠臣。
    可是自己辜负了他的忠心呀。
    康熙有些愧疚,想起了那时他却因为太子之事猜忌所有太子党,贾代善的荣国府和其他四王八公都没能逃过清算。
    荣国府因为没有一个能立的起来的男丁,所以得以保全,降等袭爵后,康熙就算惩罚过了荣国府。
    但是荣国府不了解康熙的想法,一个个怕的要死。
    而贾代善也谨慎过头了,生怕自己的蠢儿子办什么错事,他认为与其让他们在外面搅风搅雨,不如窝在荣国府当富贵闲人。
    贾代善死后,贾母严格执行贾代善的遗言,认为闭门不出,减少社交是应对站错队这件事最好的办法。
    荣国府的众人也生怕受皇上迁怒,不敢出去嘚瑟,于是荣国府就沉寂下来了。
    阴差阳错之下,贾赦窝在家里这么多年,康熙回想起来也觉得有些对不起贾代善对他的忠心,和奶娘当初哺育他的恩情。
    于是对于胤禛的要求,康熙立马答应了下来,并派出那三个太医去荣国府给贾家人治病,并且还赏了一大批药材。
    康熙看着胤禛一脸正气的模样,夸了他一句,“老四,你是个有仁慈之心的,知道关爱百姓。
    这天花要是传播开来,确实会很麻烦,你做的好,赏。”
    胤禛没想到弘历这一番胡闹竟然还让他得到了意外之喜,看来这小子是有福气的。
    他平时很难从皇阿玛口中得到夸奖,康熙这么一夸,胤禛脸上浮现出激动的神色,像个毛头小子一样,羞红了脸。
    康熙一看他这番姿态顿时心情,更好哪个父亲不喜欢自己儿子是个纯良的呢。
    胤礽却似笑非笑的看着胤禛,心想这四弟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看看这番作态,还真是讨得了皇阿玛的欢心。
    装什么纯良!
    胤礽反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自己以前错就错在太真情实感了。
    他觉得自己以前太傻,竟然信了皇家里有亲情存在,结果栽了一个大跟头。
    他这次出来就不会再走上过去的老路了,他被圈禁多年,早就学会了伪装。
    再也不会再认为他的皇阿玛先是父,再是君了,天家哪有什么真情。
    他以后要只求权势地位,不求一丝真情。
    他要当皇上,要得到这世界上最至高无上的权利,再也不被别人左右命运。
    胤礽内心世界丰富,但是表情却一丝不苟。
    当胤禛高兴的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好几波大夫和太医已经到了荣国府门口。
    朱家请来的大夫、王子腾请来的太医甲已经入府,贾珍派来的管家已经强拉硬拽的把大夫推进了门,药材已经入库。
    胤禛请来的太医乙、丙、丁稍晚一些,和京城林家老宅的管家请来的大夫在门口相遇了。
    邢德全得知了荣国府的情况后,也来门口观望,他不敢进去,只能在门口干着急。
    荣国府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一车车的药材拉过来,还有点门庭若市的感觉。
    贾珹听到木棉跟他讲述门口的情况时,都惊呆了,他都不知道荣国府人缘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