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讲故事
作者:酒潇   穿成恶婆婆咸鱼翻身粘锅上了最新章节     
    临近中午,回家的回家,没有回家的在就近的树荫底下休息。
    太阳愈发猛烈,宋只只一张小脸晒得通红。
    许厌在一旁给她扇风,仔细地用自己的袖子擦着她的脸,汗水顺着脖颈就流下来了,黏糊糊的。
    萧锦书摸了摸她的小脸,看着许厌,心疼道,“你带着只只回家吧,这么大的太阳,万一晒伤了怎么办。”
    许厌看了看他们几个,又看了看田里。
    几个人今天已经割得差不多了,但是还要弄回家,这也是一个力气活。
    她有些为难地看着萧锦书,“娘,我送只只回去就行,不用回去,活还得赶紧干完。”
    “行啦,听我的。”萧锦书有些不耐烦,今天实在是太热了,身上都是黏糊糊的感觉,太难受了。她现在可不想跟许厌争执这些,平时也就罢了。
    这许厌的脸晒得比老大跟老三都要严重,本身当初生宋只只的时候就没养好。
    这脸色都白成啥样了,要是她晕过去萧锦书都不会怀疑。
    “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情况,脸色比两个大老爷们都差,赶紧回家歇着。”
    “你就当在家给我们晚饭,不然晚上回去歇的时间都没有就得干活了。”
    许厌忸怩的样子,俩兄弟都看在眼里,最后还是宋序临使出了杀手锏。
    “嫂子,您早点回去,晚上的时候我也好早点吃饭,早点看书!”
    听到这里,许厌的心才提了起来,一阵懊恼。
    她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于是,就忙慌地叫兄弟俩照顾好婆婆,自己带着宋只只回家了。
    萧锦书舒坦了不少,这个大儿媳妇跟老大也算是两情相悦,连彩礼都没有要,为了嫁过来,听说都跟家里闹翻了。
    当时的宋序临还小,可以说都算她的半个儿子了。
    宋只只没有出生前,她可是把宋序临当亲儿子养的。
    所以有时候,宋序临的话比萧锦书的还管用。
    许厌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贤妻良母,只不过生活所迫,性子被压制了。
    萧锦书吃着早上带来的干粮,口里一点滋味都没有。
    干巴巴的,难以下咽,加上这恶劣天气。
    不远处,田埂上走来一位身姿婀娜,清丽绝伦的身影。
    等她走近了,萧锦书才看清来人,她的皮肤白皙如玉,细腻如脂,双唇娇嫩欲滴,眉梢微微上扬,可以说是夏季里的一抹青竹。
    扫去焦躁。
    一路上,不管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都纷纷投去目光。
    萧锦书也可谓是见识到了语文课本里的场景了。
    情不自禁就说出了那句文言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不过可惜了,那人是方翠兰。
    之前就想着算计宋序临,她家又没有田,看方向,提着食盒,说不定就是冲着宋序临来的,也就只有宋家在这边了。
    毕竟,当初良田都卖了个好价钱,这剩下这偏僻又肥力不强的,卖不出去。
    “娘,罗敷是谁?”
    宋序临冷不丁问出这么一句。
    见俩兄弟那迷茫,求知若渴的目光,萧锦书紧张地咽了下口水,“罗敷是一位有智谋的女子,美貌与才情一体。”
    “娘亲的朋友吗?”
    “不是。”
    “那娘亲怎么认识的?也是爹托梦给您的?”
    萧锦书下意识后退,这小兔崽子居然会用这招怼回来了,还别说,她真想用这招圆回来。
    “娘亲当初没出阁前看的一本书,里面就写了这么一位才智双绝的女子。”
    “哪本书?儿子怎么从未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对上那双黑曜石般耀眼的主人,萧锦书表示有点力不从心。
    “娘亲吃过的盐都比你多,看过的书肯定也比你多,再说了女子看的书,各种奇闻趣事,当话本子看的,你没看过很正常。”
    一旁的宋序风连连点头,“确实,爹留在家里的书我到现在都没有看完呢。”
    宋序临一脸看傻子的眼神,心中道,大哥,你真的是纯傻。
    “那娘亲,那本书讲了关于罗敷的什么事情啊?”
    萧锦书迎上了俩儿子的目光,心脏突突地跳。
    “咳咳,”萧锦书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了《陌上桑》的故事,“传说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所以就这样,罗敷靠自己的机智、幽默、 沉着冷静、吓退了那位太守。”
    这时,宋序风默默地说了一句,“跟我媳妇一个样!”
    而宋序临则是陷入了沉思。
    萧锦书听了老大的话,陡然升起一股愧疚感。
    这许厌也是个传奇女子,结果在结婚后一步步被打压成标准的三从四德媳妇了。
    她的家庭情况,当初看小说的时候,萧锦书就同情过。
    极度恶劣的重男轻女的环境,却也活出了自我。
    唯一欣慰的就是弟弟是个好弟弟。
    宋序临沉声道,“娘亲,如果太守突然回过头来了呢,面对一方太守,光有言语并不能让他心生后退之意,而且还可能被太守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掉。”
    宋序风喏喏道,“不...不会吧。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敢杀人,而且最开始不是那个太守觊觎罗敷的吗?”
    萧锦书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给他上一课,不然老大总会觉得世上都是好人。
    “老大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假设罗敷身后真的没有人,只是一位普通的平民百姓,她将如何脱身?”
    “没错!”宋序临点点头赞同。
    萧锦书继续道,“假设,那位太守是县令,像我们这种百姓都要忌惮几分,更何况是太守,他的官职比县令还要高。”
    这已经踩到宋序风的盲区了,“那娘亲,如果貌美的女子不能像罗敷一样机智脱身,而大官又是坏人,岂不是无解?”
    萧锦书微微一笑,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所以才需要一些正直的官去抓住坏人,所以有大理寺,还有御史批斗。”
    “这个世上有好官也有坏官,但有些人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所以才要一开始就要保持初心,牢记自己做官的使命是什么,不要利欲熏心,迷失自己。”
    “但是,”萧锦书深深地看了一眼宋序临,“遇到坏官也不能硬上,也要有自己的智慧,懂得周旋。官场如同山边的悬崖,深不见底。但只要他为民做事,以民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那就是好官。”
    “就像,小杨村之前的县令。”
    萧锦书举了个例子,“你们觉得他是个好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