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长安城下,内外夹击
作者:码字农民黄三戒   封地拥兵八十万,皇帝逼我交兵权最新章节     
    “报——”
    “启禀赞普,追击汉军骑兵的五万大军,在香积寺以北十里外的地方,遭遇汉军伏击,五万骑兵尽没,主将白玛战死!”
    吐蕃大营,中军帐外。
    一名拼死从香积寺赶回来的士兵,将五万吐蕃骑兵全军尽没的消息,带回吐蕃大营,禀告赞普达玛。
    “汉军,汉军增援长安城的援军,正在香积寺集结,直奔我军大营而来!”
    “什么?”
    听闻此言,吐蕃赞普达玛暴跳如雷。
    也顾不上什么尊贵的形象,直接腾的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三步并两步的冲到这名传令兵的面前,一把揪起他的衣襟。
    怒目而视,厉声吼道:“你说什么?五万大军尽没,主将白玛战死?”
    传令兵没有说话,只是痛苦而绝望的拼命点头。
    轰!
    达玛一把将传令兵推倒,双眼血红,语气暴戾的说道:“这怎么可能,眼下距离白玛率五万铁骑追击汉军溃兵,不过才一个时辰而已。”
    “短短一个时辰,五万吐蕃大军就全军覆没了?”
    “就算是五万头牦牛,也不可能一个时辰内就被汉军全部宰杀干净啊!”
    很显然,达玛对于五万大军尽没的消息很难接受,更不愿意相信吐蕃军中,最为精锐的锁甲骑兵,在汉军手上连一个时辰都支撑不住。
    这怎么可能?
    汉军的战斗力,若是真的如此厉害,又何至于躲进这长安城内当缩头乌龟,又何至于从河西、陇佑诸州,一路溃败至长安城?
    “赞普,汉军的援军伏兵,足有十万人之巨!”
    这时,那名传令兵带着哭腔,继续说道:“整个香积寺以北的山林中,漫山遍野的都是汉军的伏兵。”
    “他们的骑兵,俱是披重铠,持利器,战马身型高大,肌肉发达,远胜过我吐蕃骑兵的战马;”
    “更恐怖的是,在增援长安城的汉军援兵中,竟然有一支专门克制骑兵部队的步卒,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锋利长刀;”
    “末将,末将在香积寺亲眼所见,这支汉军的长刀队,以墙式推进战术在战场上,对我军骑兵步步紧逼,数百把长刀组成刀盾统一起落劈砍,刀盾所过之处,人马俱碎!”
    说到这儿,这名传令兵扑通一声,跪倒在达玛的面前,声泪俱下的哭诉道:“赞普,这支汉军援兵战斗力实在强悍,我军现如今骑兵尽没,还望赞普速速定夺;”
    “一旦让汉军援军围上来,与长安城内的安西边军残余内外夹击,再想撤退就来不及了!”
    噗!
    话音未落,这名拼死回来送信的吐蕃传令兵,便身首异处,当场嗝屁。
    身为吐蕃赞普的达玛手上,还握着一把刀刃上沾染着几滴鲜血的弯刀。
    见此情景,吐蕃中军大帐内的武将、谋臣、仆从纷纷跪倒,将脑袋深埋,谁也不敢触了赞普的霉头。
    达玛双眼血红,表情狰狞的怒吼着:“大战在即,动摇我吐蕃大军军心者、涨敌军士气者,皆斩无赦!”
    说着,达玛猛地一挥手上的弯刀,厉声吩咐道:“传令下去,大军备战!”
    “得令!”
    同一时间,长安城城楼之上。
    在那名吐蕃骑兵,拼死从香积寺突围出来,赶回吐蕃大营送信,最终却被赞普达玛一刀斩首之时。
    长安城外,也有数名玄甲骑兵策马而来。
    几名骑兵在护城河岸边来回驰骋,怎奈何被收起吊桥的护城河,此时已经成为了众玄甲骑兵无法跨越的一道天堑。
    城楼之上,安西总兵、镇西大将军郭定方,以及麾下安西边军的一众将领,也发现了城下的几名玄甲骑兵。
    当即有武将出言道:“大将军,是龙城晋王殿下的骑兵斥候!他们在城外来回驰骋,时不时有紧急军情要向城内传递?”
    说着,这名武将试探性的提议道:“大将军,要不要放下吊桥,放这几个骑兵斥候进城?”
    “不可!”
    此提议,当即被人反驳道:“万一城下的骑兵斥候,是吐蕃人的探子假扮的呢?此时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岂不是着了吐蕃贼人的道!”
    “长安城若是失守,可不仅是你我几人头上乌纱帽不保那么简单!”
    嗖!
    “大将军小心!”
    说话间,一支箭矢冷不丁的飞上长安城城墙,直挺挺的扎进了城楼的楼柱之上,桦木箭杆还在惯性的作用下左右颤动着。
    “敌袭——”
    城楼上,有人惊呼道。
    “诸位且慢,不必大惊小怪!”
    这时,身为镇西大将军的郭定方,终于展露出了几分大将的风范,第一时间喝退了城墙之上风声鹤唳的守城将士。
    随后,大步流星的走到那颗被箭矢射中的楼柱前,用力一拔,将箭矢从楼柱上拔下来,顺势取下了绑在箭杆上的信件。
    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小字——申时时分,率部出城,内外夹击,全歼吐蕃!
    落款是,龙城兵马副元帅陈庆之!
    哈哈哈!
    郭定方突然放声大笑,在一众守城将领诧异的眼神中,自言自语道:“众将,长安城之围已解,吐蕃贼众的死期到了!”
    “传本将军将令——全军集结,申时出城,与龙城援军内外夹击,全歼长安城外的吐蕃贼众;”
    “为战死沙场的安西边军将士,为无辜惨死吐蕃屠刀之下的安西各州百姓——报仇!”
    “报仇!”
    “报仇!”
    ......
    申时时分。
    退守长安城的三万安西边军,披甲带刀,整装待发。
    留守城内的万余伤兵,老弱病残纷纷登上城楼,为即将出城作战的安西边军将士送行。
    安西总兵、镇西大将军郭定方身先士卒,穿着明光铠,手持环首刀跃马上前,下达将令:“传令下去,放吊桥,开城门!”
    “放吊桥,开城门!”
    轰隆!
    很快,伴随着一声闷响,高悬于护城河外的吊桥落下。
    紧接着,长安城东门那两扇厚重的木门,也被士兵从城门洞内缓缓推开。
    郭定方一马当先,手中环首刀的刀锋,直指城外围城的吐蕃大营。
    一声怒吼:“安西边军众将,随本将军一起出城杀敌,报仇雪恨!”
    “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