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内阁双刃剑
作者:阴阳君子   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最新章节     
    【明朝的内阁制很有意思,其实它已经具备现代内阁制的雏形了】
    【一开始的内阁,其权力并不大】
    【大家知道第一任内阁大学生是谁呢?解缙】
    【解缙是谁?连中三元的学霸,永乐大典的编纂,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妥妥的皇帝秘书】
    【一开始的内阁也就是帮助皇帝整理提炼一下奏折的内容,顺便在必要的时候给皇帝点儿建议】
    【可惜,皇帝是一代换一代,一代不如一代,内阁需要做的决定就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权利也越来越大】
    【直到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的出现,内阁是权利才迎来实质性的增强】
    【明朝三位贤臣创立了内阁制的核心玩儿法——票拟制】
    【由于朱祁镇继位时,尚且年幼,大小国事都由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贤臣辅佐,内阁制的权利也因此增强】
    【有了票拟制之后,皇帝的工作量就更少了,再加上朱祁镇大家懂的都懂,所以最终导致内阁成为了朝廷运转的中心轴】
    【国家的大小事务直接交给内阁,内阁整理奏折并给出最佳解决方案,然后呈交给皇帝】
    【如果皇帝觉得解决方案可行,那就通过,如果不可行再发回内阁重新制定方案】
    “这么说的话,明朝的皇帝好像确实轻松了不少。”
    “我猜就因为内阁制的原因,皇帝才不上朝的吧?”
    “没错,这时候的皇帝基本等同于现在的英国女皇了,只是个摆设。”
    “皇帝不是还有最终决策权吗?”
    “等到了嘉靖,万历时期,你猜皇帝还决策吗?内阁还需要皇帝决策吗?”
    “我有一个疑问,皇帝都没权了,为什么没人架空皇帝?或者趁机造反?”
    汉朝。
    汉文帝听完天幕对内阁制的介绍,心中不免产生了想法。
    “如果我大汉也制定一个内阁制,那朕是不是就能轻松一些?”
    接着汉文帝又摇了摇头,抛弃了这个想法。
    “不行,内阁制下后代子孙必定懒怠,不出三代绝对会出现如同天幕中皇帝一般30年不上朝的情况。”
    明朝。
    朱棣虽然皱了皱眉头,但是却没有非常愤怒。
    “虽然后世内阁的权力比朕想象的要大,但是仍然在可控范围之内。”
    “更何况,皇帝30年不上朝,大明朝依旧没有混乱,足以说明内阁制是正确的决策。”
    因为朱棣知道,如果内阁仅仅如此的话,内阁依旧是皇帝的下属机构,依旧摆脱不了皇帝的制衡。
    毕竟说到底,他们的一切权利都是皇帝给的,只要皇帝摇摇头,这些人的权利就能轻松收回。
    【除了票拟制度外,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在内阁期间还削弱了一个皇帝的权柄,那就是内阁人员的任免】
    【在朱祁镇以前,内阁人员都是由皇帝指派的,而到了三杨辅佐朝政时期,朱祁镇太年幼了,让他任命内阁大臣不是胡闹嘛,于是内阁任命权也被内阁垄断】
    【至此,内阁既能参与国家大事的拟定,还能决定自己团队的人选,内阁终于成为了完全体,而皇帝也终于成为了国家的摆设、吉祥物】
    【到这里有人要问了,皇帝不是还有最终决策权吗?】
    【其实,这个最终决策权基本等同于摆设】
    【一旦出现例如评定叛乱,赈灾拨款,大型工程等项目,了解国家情况的内阁给出的解决方案绝对是最优解】
    【如果皇帝不认同,那就得下场和内阁大学士撕逼,可是一个皇帝怎么撕的过那么多内阁大学士呢?】
    【更何况,谁最了解国家情况?是什么都不干的皇帝吗?当然不是,了解国家的当然是内阁那一群人】
    【结果就是,皇帝要理没理,要解决方案没解决方案,最后还不得听内阁的嘛】
    【直到首辅李贤的诞生,内阁才算完全的架空了皇帝的权利】
    【在首辅出现之前,内阁大臣无明确的高低之分,所有事情大家商量着来,可是首辅出现后就不同了】
    【内阁呈给皇帝的文件的撰写权被首辅所把控,其他人可以提意见,但最终怎么写还是首辅说了算】
    “懂了!首辅已经完全取代皇帝的位置了。”
    “当首辅出现的时候,皇帝才成了真正的摆设。”
    “刚刚谁说架空皇帝来着,这回真架空皇帝了。”
    “我有一个疑问,既然内阁,内阁首辅权利这么大,为什么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唐朝。
    李世民心中一阵惋惜。
    “可惜,内阁确实能让皇帝轻松许多,但是稍不注意就会让内阁权力过大。”
    听天幕讲到这里,魏征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这不就是宰相嘛,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
    魏征说的没错,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就是宰相,甚至比宰相的权力还要大。
    明朝。
    听到这里,朱棣脸上表情终于有了变化。
    朱棣紧皱眉头,最终叹了口气。
    “唉!看来朕还是高估后代子孙了!”
    朱棣明白,直到首辅的出现,内阁终于成为了制约皇权,甚至凌驾皇权至上的存在。
    当然,首辅的出现并不代表明朝皇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傀儡。
    因为内阁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内阁只是文臣机构。
    没有兵权,文臣只是文臣。
    【等朱厚照继位之后,内阁做的更加过分,甚至开始限制皇帝的自由】
    【到这里,皇帝终于意识到内阁出问题了,威胁到皇帝了】
    【于是,明朝第一次皇帝与文臣之间的剧烈冲突爆发了】
    【朱厚照用自己的一生想和文官集团,想和内阁掰掰手腕】
    【可惜朱厚照势单力孤,最后无奈败下阵来,身体倍儿棒的小伙子落了一次水就死了】
    【死的不明不白,疑窦丛生】
    【而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嘉靖皇帝选择了另一种更加聪明的办法】
    【嘉靖皇帝明白,靠外部力量已经很难打压这些顽固的文官集团了,甚至可能让本来互相不服气的内阁大学士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
    【于是,嘉靖选择搞内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