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贰)
作者:南岳大都督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最新章节     
    “原材料为什么也是生产力的要素?”
    姜云逸道:“殿下,西洋人的火炮厉害,一个是工艺,另一个就是铁。铸炮对铁的要求极高,而铁就是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
    如果我们的冶铁工艺提上来了,冶炼出的铁好一大截,那么我们的冷兵器、火器都能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许多对铁有较高要求的东西是不是也能诞生?
    就比如,现在的船都是木头的,以后有没有可能用铁来铸船?这铁甲船和木头船的强度能是一样的么?这木船的龙骨都需要参天大树,但能用于造船的参天大树是很罕见的。
    所以,现在船的长度主要受限于树的高度,如果将来冶铁工艺得到大幅提升,可不可以用铁来浇筑龙骨呢?如此一来,船的长度是不是就可以大幅加长,也就能装更多的火炮,一艘战舰就能干沉西洋人十艘木船。”
    众人闻言大为震撼,还可以这样?
    姬十三蹙眉道:“明相,用铁来造船,不会下沉么?便是不会下沉,得多少风帆才能驱得动?”
    姜云逸道:“殿下,铁片进水肯定会下沉,但铁壳子会不会下沉取决于密度。”
    所有人都一脸懵逼,啥是密度?
    “所谓密度,就是一种东西的单位重量。比如,一升粟米和一升高粱,重量是不一样的。因为粟米和高粱密度不同。
    同样大小的金和铜重量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金比铜的密度更大。
    理解了这个问题,再来看造船。
    木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木头的密度比水小,也就是只要密度比水小的,都能浮在水面上。
    但问题是,一块木板就算能浮在水面上,也不可能载太多货的。所以,船体被构造成一个空壳子,如此一来,船的实际密度是木头壳子加壳子所包住的气平均出来的密度,这就远远比水小了,所以船能载很多货物。
    同理,只要铁壳子加上气的平均密度远小于水,那就能轻易漂浮在水面上。”
    众人恍然大悟,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姬十三若有所思地道:“这铁和木头的密度,差多少?”
    姜云逸道:“殿下,回头叫博物院对天下万物的密度进行测量,统一成表格融入教材之中。就以水为标准,假设水的密度为一,其他物质以此为基准确定密度。”
    姬十三点点头:“此事甚好,孤会亲自盯着的。”
    姜云逸又解释道:“动力源是产业革命的核心支柱之一。过去的动力主要就是三种:人力、畜力和自然之力,如风、流水等。
    铁甲船肯定不可能再靠风帆和人力来驱动,必须采用更强劲的动力源。
    博物院刚刚上马了一个重要项目:蒸汽机。
    以后的船,是靠烧煤来驱动的。这蒸汽机不仅可以上船,还可以用来拉车不是?甚至如果动力够强,还能上天。
    蒸汽机对铁的要求较之火炮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冶铁的根本性可见一斑。
    产业变革是一整个体系的变革,不是某一方面的独自变化,朝廷要以系统思维,统筹调配各方面资源,一体推进整体发展,尽量不要有短板。”
    姬十三微微颔首:“孤大致了解了,明相快讲生产关系吧,孤感觉这个生产关系比生产力更紧要。”
    众人倍感压力山大,太子不愧是科举能拔头筹的学神,理解东西就是比旁人快。
    摊上这样聪慧好学的君主,还有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的相爷,这特么不要说糊弄了,就是拼命去做,都没底气能过关吧?
    姜云逸徐徐说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众人边记边皱眉头,感觉每一个字都能听懂,但凑一块儿是个什么鬼?
    姬十三皱眉问道:“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姜云逸解释道:“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围绕一定的生产关系形成的,一旦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社会关系必定随之发生变化。
    我们周人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从农耕渔猎开始的,所以三代以前主要就是以部族为主体开展农耕渔猎活动。”
    姬十三立刻问道:“部族这种社会关系,是因为农耕渔猎的生产需要么?”
    姜云逸摇摇头:“部族的形成是人的动物性本能导致的,与其他群居动物一样,人是因为共同谋生以及繁衍的需求而形成部族的,生存需求是最原始最基础的需求。”
    姬十三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却听姜云逸接着道:“经过漫长的生产实践,我们周人的先祖发现,种地的收益最大,更容易吃饱肚子,所以种地就从农耕渔猎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核心的生产方式,并围绕种地逐渐演化出各种社会形态。
    从部族到部族联盟,到奴隶制时代的井田制,到封建地主与雇农的关系,再到大周的自耕农。其核心逻辑都是围绕种地展开和发展的。历代成功和不成功的变革也始终是围绕土地展开的,所以,我们大周也可称之为农耕文明。”
    姬十三道:“燕国属于什么文明?”
    姜云逸解释道:“燕人是从草原起家的,所以他过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都是围绕放羊展开的。二百年前燕人先祖学了周礼改造燕国社会,但这种改造是不彻底的,并直接导致了燕东燕西的分裂。
    燕西游牧部族的问题,不仅是燕国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周的问题。草原游牧部族一直是中原农耕文明的最大威胁,所以,要想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和燕国公平竞争,看谁能拿出更稳定更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来稳定燕西乃至整个草原部族。
    上谷郡望山堡处的新城快要筑好了,等来年开春,就在那里办一个大集,粮食、布、茶叶、铁锅、粗陶,凡是草原人能用得上的,应有尽有,用他们的牛羊来换就行,价格实实惠惠的。
    要叫他们养成公平交易的习惯,不要缺什么就来抢,这种野蛮的陋习必须改掉,争取用五十年时间叫草原部族也沐浴在文明的光辉之下。”
    听到姜云逸说得如此露骨,众人不由神色诡异。明相几乎把对燕国的野心写在脑门儿上了,这毫无疑问是要跟燕东争夺燕西控制权。
    燕国怎可能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