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都在成长
作者:倦鸟落旧林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最新章节     
    王三走出去,路上他暗想,果然没人是傻子。
    王二和种光道的成长速度也很快,他们已经发现了自己在干啥。
    利用危机,利用势力,明里暗里威逼利诱他们配合自己往下执行自己的节奏与目标。
    王二还好,他是自己的哥哥,他自己的势力大部分是土匪、马匪和后来进入其中的流民帅,这些人的政治力量不够,只能依靠王二来发声。
    所以王二能压得住。
    但种光道不一样!他既是元老,更是两兄弟最初的投资者,真正能跟他哥俩分庭抗礼的存在。
    自己对澄城县动迁这么多人口,也有削弱他的政治力量的想法。
    他也看出来了,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争论这些的时候。
    因为王三说的每个预言,都在应验,王二在蒲城的战败,他比王三知道更早,知道更多。
    大明一个巡检司就能打得王二的大军丢盔卸甲,全靠王二当初训练的席禾带着人顶了下来。
    席禾没有出现在王三面前,不仅是因为王三赶来得太着急,而且席禾带着兵镇守在铜官与宜君之间的山路上,防止耀州方向的明军打过来。
    所以,王三才没有见到他。
    总之,一边是蒲城战败,一边是王三破合阳。
    因此不管是王二还是他种光道,都意识到大明究竟有多强,得靠什么办法才能取胜。
    王三的方案是对的。
    几方人在进行比对之后,越发确定现在最优解,是王三的路数。
    那么几个真正领头的人,就会开始趋近王三的方案,并对现状进行调整。
    结果就在他们准备贴近的时候,王三直接油门踩下去,按着自己的方案给他们规划出一条更长的、更快的路。
    这条路可能没有终点。
    但油门已经踩下去了!
    不跟能怎么办?
    所以,种光道也再一次以元老的身份提醒王三,要注意基层,别只光顾着自己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呢?!
    债券不是万能的!
    尤其是战争债券背后的逻辑,是你要能赢!
    如果你明显露出一个败落状态,谁会买?只怕你还没反应过来,你就被自己人给掀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无绝对啊!
    想到这里,王三眸中闪过一抹凌厉。
    债券是用来优化分配的。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只是想要在大同军内混个饿不死,那么随便靠吃大同军内流出来的一些食物,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但要是想要将自己的日子过好,那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不可避免。
    既想要权利还不想要担责任,把自己当做什么了?
    小资产阶级?
    乱世之中,各方势力里第一个毙的就是这种人。
    因为现阶段没有人任何势力是通过这群人组成的。
    大明是大官僚、大资本、皇族藩王。
    大同军是流民、佃户、工匠作为主体,小资产阶级只是附着在这个框架上的一些势力。
    而且一旦战争进入白热化,为了填补各方的税赋和利益,这些人第一时间就会被自己吃干抹净。
    自己现在就是通过财富分配的方式稀释他们的实力。
    现在饿债券,也是奔着他们来的。
    真正穷苦的百姓,这一两年内,也很难累积出资本来,所以现有的资本在谁手里?
    不就是这群人嘛!
    因此,他们如果不给,那么接下来可以清算了。
    想到这里,王三转过头来,对身后跟着的小子交代道:“通传我的一道命令,明天开始全城范围内招揽百姓进入建设兵团。
    开始新一轮的人口梳理。”
    “是。”
    交代完了,王三立刻回去休息。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必须养足精神,全力应对接下来的所有挑战。
    ……
    又过了半个月。
    一艘快船掠过渭水,停靠渭南。
    洪承畴从船上走下来,此时的他不过三十五,年富力强,但眉眼之中的忧虑,根本无法压制。
    他从潼关进来的时候,就听到了本地都在疯传,大同军的各种政策。
    什么均田分土,什么替天行道,更重要的就是大同军的举着的“大同理念”,更是骇人听闻。
    大同军斥责理学,麻木无能,败坏民风,不见大复仇,更不见百姓安。
    所以,大同军提倡发展,提倡农工商并举,提倡官吏一体升迁等等。
    刚下船,洪承畴又听到有人在学舌:“我有一个亲戚传来的消息,他们那边以前有一个举人老爷,举族投降了大同军之后,被大同军废掉了举人功名。
    大同军只承认大明的秀才和童生,凡是之上的一切功名,全部被否定。
    因为他们认为,秀才学的四书五经还算是儒学正统,但到了举人、进士开始弄的心理文辞,都是蛊惑人心的废言。
    他们的一个千户,还写了一本叫做《大同论》的书,要求所有学子都学这些呢!”
    “啧啧,不过区区一群贼子,怎么敢的?”
    “怎么不敢?大同军都打进合阳县了!”
    “乖乖!同州六城,岂不是除了同州城、韩城和蒲城之外,全给这个大同军给攻克了?”
    “可不是嘛!西安府倒是出了一批巡检,在蒲城击败了大同军,但我听说那些都是跑来混吃混喝的流民帅,也只是一群偏师,真正的主力趁着西安府在蒲城跟大同军打的时候,同一时间攻克合阳呢!”
    “嗐,这世道,也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能有反应。”
    “谁知道呢!”
    人群聊了一会儿也散去了。
    只有洪承畴感觉压力巨大。
    自己在洛阳见了张维枢,他告诉了自己一些情况,并且也派人将文书送去朝廷。
    但直到他洪承畴从洛阳出发,朝廷都没有反应。
    反而是他如果潼关的时候,听到一些人在聊新消息,说是朝廷内部党争激烈,魏忠贤可能要废掉信王再立一个皇帝。
    消息不知道从哪边传来的。
    但结合现在朝廷的反应之慢,大概率是真的斗争激烈。
    也就是说,现在朝廷中枢动荡不安,连带着他也没办法有所反应。
    因为关中是陕西巡抚的地盘,陕西巡抚至今空悬,他这个还未到任的督粮参政,还得想办法筹集粮草供给辽东的边墙,根本不可能挑起在关中的战争。
    现在西安府估计也是这个态度,只要大同军不越过蒲城打进西安府直辖的地盘,西安知府只会当这群人不存在。
    因为关中是粮仓,同时也是辽饷的重要供给地之一。
    前途的渺茫,让他感到不安。
    “不好了!不好了!贼军又围攻蒲城啦!”
    又商人从北方匆匆跑来:“快停船!快停船!不能西进!不然老子的钱货非得被抢走不可!”
    洪承畴脸色一沉,蒲城又被围攻?
    不是之前才被打败过?怎么又绕回来了?
    怎么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