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小电驴儿贼快
作者:方寸山下   1976步步生莲最新章节     
    和年前忙到脚打后脑勺相比,曲卓从港岛回来后,简直清闲的五脊六兽。
    不是因为他搞回来些好玩意,被供起来了。也不是之前跟的两个项目不需要他了。
    而是,微型计算机项目暂停了,向量计算机项目也放缓了进度。
    至于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搞回来的那些东西……
    其实没有曲卓光刻机设计图和所需的核心部件,我们也正准备开始第一台全自研光刻机的研发设计工作。
    曲卓还在港岛的时候,项目就已经敲定了。
    清华精密仪器系、国科院光电研究所和中电科45所,连研发团队框架都拉起来了,上面计划召集所有各相关单位进行座谈统筹。
    听着好像动静挺大,实际上因为产业链不完整和精密加工工艺的限制,我们第一台自研光刻机的设计目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既定的大方案是,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
    没错,在自动化步进式光刻机已经犹抱琵琶半遮面,即将正式登场的1977年,我们整体的技术水平,只能自行生产出早已完全场淘汰的接触式光刻机。
    单从这方面看,落后于西方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
    光刻机虽然只是一台机器,但涉及到太多高精尖端技术了。从光源到投影再到加工和检测,还有刻蚀与抗蚀,以及精密工件加工。
    这还只是从技术层面的粗分类,每一项技术成果的达成,还需要若干项相关技术的支持。
    而那些相关技术,后面还涉及到大量加工、制造、化学、光学等等的工业和产业支持……
    如果将光刻机作为终点,所有相关技术展开成科技树。我们最少有百分之四十的区域几乎是完黑的,还有百分之四十刚刚勉强能点亮一点微光。
    只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相关技术,大概能够跟上世界主流,或者没有落后太远。
    能够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点……凤毛麟角。
    这就是为什么电视、报纸今天一个突破,明天一个填补空白,但突破、填补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总体依旧上落后的原因。
    如果没有曲卓搞回来的那些东西横插一缸子,我们的自研光刻机立项后只要按部就班就好。
    统计国内各相关行业和生产制造单位的技术水平,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设计。
    接触式光刻机的原理,我们已经摸的很透了。所有组件也都是国内供给,方案确定后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拿出成品。
    但!各模块项目组的技术人员正在做座谈会前的摸底和准备工作时,忽然被召集到一起,研判起眼下国外最先的光刻机设计图。
    就在有人暗暗抱怨,即便研究透了也没用,我们整体工业水平最少还要五年才能补全空白时,又被送到了109厂的无尘车间。
    先初步确定了这些东西,正是micralign 100光刻机各关键部件的一比一仿制品,或同参数的替代品。
    随后,各部件又被分别送往各相关单位,进行进一步检测和参数测定。
    短短三天时间,参与该项任务的各研究所及高校实验室捷报不断。
    大半的部件已经可以确定,完全符合micralign 100的技术指标。另有部分精密部件,以我们现有的检测能力,还无法测定精确参数。
    但从能够测定出的结果看,大概率是符合标准的。
    于是上级下达命令,立即基于手头现有的关键部件,展开对micralign 100型光刻机的仿制工作。
    说是仿制,其实用“组装”来表述要更加贴切一些。
    图纸和关键部件都是现成的,只要我们自己加工出符合标准的框架平台,再用国产部件补全缺失的线缆、控制模块,及其它附属配件,基本就算完活儿了。
    所以,这次“仿制”的成功,完全是可以预见的。
    而且,时间上绝对不会太久。
    算上最后的调试阶段,三个月,最多三个半月,一定能够拿出成果。
    同时还可以预见,“仿制”成功后,十微米以上制程工艺,将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高山。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搞得,拼积木似的微型计算机成了鸡肋。向量计算机的硬件部分,也要根据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微型计算机项目被叫停了。向量计算机项目组,也只有构架测试和软件部分还在推进。
    而且,不着急。
    毕竟硬件是构架和软件的基础。
    在硬件工艺参数和性能指标还不能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构架和软件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
    即便现在搞出来了,后面也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大量的修正和修改。
    不止微型计算机和向量计算机两个项目,几乎所有与集成电路相关的项目和工作,都因为曲卓带回来的那些不值钱的“破玩意”,而按下暂停键,或者放慢脚步。
    而相关单位的主力技术人员,都将重心转移到了micralign 100的仿制工作上。
    毕竟即便是那些不那么重要和关键的附属、配属部件,对我们眼下的加工能力来讲,也是不小的挑战。
    需要天南海北好几家有相应技术和潜力的的工厂进行紧急公关。
    这就造成了半导体研究所内,有些人忙的根本见不着面,而有些人则闲得找不找事儿干。
    三月二十八号,周一。
    闲着没啥事儿的曲卓,刚上班没一会儿,就敲响了韩副主任办公室的房门。
    “领导,今天有工作安排吗?”
    “没什么事儿,你把新到的那批英文资料翻译出来就行。”
    “交给小方同学了,他搞完了我检查。”
    “行,前两天林副所还说呢,方文山的专业英语提高的很快,全都是你的功劳。”
    “嘿,我其实就是想偷懒。”
    “你小子呀,就是实诚。”
    “要没别的事儿,我请半天假行不?”
    “干嘛去呀?”
    “带回来的港币不换了笔钱嘛。昨天看中了个小院儿,准备买下来。”
    “你现在住的院子足够用了,钱存进银行吃利息多好?”
    “上次招贼都把我搞出心理阴影了。这回看上的院子后身就是部队,安全。”
    “呦,挨着部队的宅子可不好找。去吧去吧,下午甭来了,没啥事儿。”
    “谢啦~”
    “给你叫个车呀?”
    “不用,我那小电驴儿贼快。”
    听到“小电驴儿”,韩副主任想起来曲卓骑得那辆电动的二八大杠,忙问:“哎~对!你车上用的电机和轴头齿轮从哪弄的,还能整着不?”
    “托朋友又了弄几个,估摸下周能给我送来。”曲卓摆摆手走了。
    “给我留一套~”
    “知道啦……”
    天暖和了,实在懒每天走好几公里再挤公交。曲卓给丁大姑娘“改”自行车时,自己也弄了个28大杠,求她一起帮忙上了牌子。
    转过天骑到单位,立马引起了轰动。
    电控、电池、马达和齿轮的组合罢了,落到一帮理工男(女)眼里,没费什么事就搞明白了。
    明白归明白,能用的配件不容易寻摸。
    电门可以自己手攒,蓄电池搞可以搞车用的,求人焊架子固定到车梁上就行。
    链轮和齿轮可以自己设计,再托关系帮忙加工出来。唯独合适功率和大小的电机比较难找。
    眼下已经有好几个人,托曲卓帮忙寻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