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张伯岐举事助骁将 独孤彻走马入汉中
作者:Totentanz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高定虽勇,也不过是有些蛮力,在南中这一片有当个混世魔头还说得过去,怎会是赵云的对手?
    交马不三合,被赵云抓住破绽,一枪刺死。高定既死,所部人马斗志尽丧。汉军紧随两位将军的脚步掩杀,叛军不论汉夷,死的死,降的降,散的散。好好的一场剿匪战硬生生打成了追歼战。
    同样,魏延那边也基本没遇到多少阻力。这大半年的时间,百姓没少吃匪患的苦头。于是官兵一到,纷纷踊跃带路。加上吕凯的平蛮指掌图,简直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反而是雍闿死后,匪徒们群龙无首,各占山头。本来就矛盾重重,互相吞并,此时基本上也是各扫门前雪,幸灾乐祸,最后只能被逐个歼灭。指望他们能团结对外?还不如指望天降陨石。
    马超就没那么走运了。
    或者说朱褒就没那么菜了。建宁郡不像牂牁,越隽这样的三不管地带,早在刘璋时期,就有郡守董和在此治理。虽然也是山高沟深,夷汉杂居,匪患重重,但民众相对服从王化。所以朱褒能召集的部卒也是四家之中最少的,只有五六千人。
    但朱褒作为州郡大户,即大地主阶级,不论是地位还是资金都比高定这种夷王要好的多。
    关键是脑子也好使的多:叛乱逐走郡守之后,朱褒就占住郡城,将匪众和家丁混编,使其互有制约,无法轻松搞山头。并且进攻朱提失败之后,也没有把士兵大幅度分散,只在周围郡县劫掠。这样一来在听说官兵来后得以迅速收拢,凭借城防顽抗。
    毕竟地主这行干久了,如何解决用十颗子弹管理一百个奴隶的经验还是很充足的。
    这样一来,就给马超出了道难题。
    这次作战,为保证行军速度,冲车发石车等重型武器是一辆都没带,甚至云梯也没带多少。所以马超在看见建宁城上兵卒林立的模样,也挺发愁。
    如此情况,马超只能选择先回复军力。毕竟攻城战役,只有区区三千军,就算战斗力远高于这些杂兵,也没法发挥出来。
    堂堂卫将军,不能被这点困难难倒吧?否则也太名不符实了。于是乎马超决定让这山南群匪见识见识传说中神威天将军的威慑力。
    是夜,马超正在营帐中擦枪,却得巡视汇报:“禀将军,方才在下巡营,见此物件。”
    视之,却是一支箭,箭身绑有书信一封。
    “建宁从事张嶷百拜上将军阁下。自朱贼作叛,山匪横行,嶷痛心疾首,却无能为也。惟有日夜盼天兵来讨,以正国法。今嶷已混入叛军,更聚集乡勇数百,欲与将军里应外合,攻灭朱贼。如将军得允,还请于翌日子时举火为号,嶷夜开北门,放将军进城。望勿生疑。”
    “张嶷?张嶷是何人?”马超问道。
    建宁太守正昂道:“张嶷字伯岐,甚有胆勇,昔贼人作乱,嶷请缨留作内应,以便策应官兵。今既来书,是彼事成也,还望将军见机行事。”
    “真忠勇之臣也!”遂心满意足下令就地休息,养精蓄锐。
    马超能不高兴吗?这么一搞,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白天,马超按兵不动,朱褒也认为汉军原来疲惫,不以为意。
    夜幕降临,就如你不知道灾难与明天哪个先来一样,汉军“突破”城门一事来的也是悄无声息。
    马超可不管你睡没睡觉,在张嶷及其乡勇的带领下迅速拔出据点。
    也许是朱褒没想到战争还能这么玩,还正在做建宁土皇帝的美梦呢。被部下叫醒时还处于懵圈状态,得知汉军已经打杀入城中,所到之处,无人能当,为首一人,宛如杀神降世,当即被吓的魂不附体。也不组织反抗,换上仆从衣服,翻墙跑出郡府,藏了起来。
    就这样,司马懿声势浩大的南北夹击之策,在延迟了接近一年后,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了这场闹剧。只可惜美中不足:朱褒在马超控制郡城之后,趁乱逃出生天。
    南征至此,已历时三月,而由于山高路远,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行军和追剿上。三郡叛乱解决之后,刘备马超魏延胜利会师,这场闹剧即将迎来它的终点:南中孟获。
    ……
    形势不会因为你的准备而等待,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其前行的进程。
    从关羽那里出来后,独孤彻是哼着曲子唱着歌回长沙的。
    这个调令,将是自己仕途上的里程碑!也意味着终于迎来独自指挥全局战役的机会,更意味着可能在其他领域有所展现。但是这也同样意味着一次考验:干好了,平步青云;干不好,那就是花瓶架子,中看不中用,未来只能继续在局部战役里发光发热。
    啥?你说马超魏延?他俩现在一个升为凉州牧,一个升为凉州刺史,要不然哪能空出位置让小年轻坐?
    “大哥!南郡一行,所遇何事,竟心悦如此?”关银屏对独孤彻的反常历来要刨根问底。
    独孤彻从腰间取出一块官印显摆道:“当当!汉中督!”
    刚回来的张星彩正巧看见这一幕,贺道:“恭喜大哥!”
    关银屏情绪似乎有点低落,问道:“大哥何日上任?”
    “汉中要地,不可轻忽,吾交代完毕,便要启行。”
    “那……”关银屏欲言又止。
    独孤彻还得给廖化交接工作呢,见她犹犹豫豫,不及多想,就先去军营了。
    待独孤彻走后,关银屏问道:“星彩姐姐亦随往汉中否?”
    张星彩笑道:“屏儿可是不舍大哥?”
    “唉,屏儿也欲前去,只怕父亲不许。”
    “汝不过问,安知二伯心思?”
    “父亲平日最为严厉,怎会放心女儿远去?”
    “嗨呀,屏儿莫要丧气,大哥还需至南郡会见二伯,届时问之,未必不允。且昔日襄阳一事,二伯……”
    二人又开始长篇大论了。
    其实,这独孤彻也在想这个问题。交代完任务后,即一个人在河边溜达,整理思绪。他又怎能不想星彩银屏陪自己去汉中,快两年了,一下子要离开俩百灵,多少也不乐意。
    但是她俩怎么想呢?关羽张飞能同意吗?
    张飞应该还好,否则自己当时在阆中就不会简简单单挨顿揍了。关键是关羽。
    算了,光想没用,机会是自己争取的!
    一路上,三人心照不宣,谁也没提这个问题。却又心有灵犀,都在想着解决这个问题。
    独孤彻回到南郡,却见张飞也在。却是关羽叫来与自己饯行的。
    一番寒暄后,独孤彻说道:“关将军,张将军,在下斗胆欲求两员大将,不知可否?”
    关羽问道:“哦?欲要何人?”
    星彩银屏默契的站了起来。
    张飞笑道:“允了允了!独孤彻!汝这厮不安好心那!”
    独孤彻嘿嘿一笑:“多谢张将军成全。”
    关羽却制止道:“慢!屏儿虽与汝结作兄妹,然汉中千里之外,岂是儿戏?”
    “爹!”关银屏唤以央求的语气。
    “还请关将军放心,在下虽无甚本事,然吾等既结金兰,必当肝胆相照,生死与共,非儿戏也。”
    张飞也帮腔道:“二哥留得女儿一时,留得其一世否?且他独孤彻又非泛泛之辈,何忧之有?”
    关羽看到这个阵势,又想了想这两年独孤彻所作所为,叹口气道:“独孤彻听令!”
    “末将在!”
    “关某今日托付女儿与汝,若有闪失,提头来见!”
    “是!末将得令!”
    哦豁,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