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开业准备
作者:只吃甜橘子   花田养蜂:农家长姐带崽逃荒最新章节     
    陶青枣笑着拉过小草的手,“没事的婶子,正好能跟我家小妹一块玩儿呢!”
    小丫头枯黄的头发扎成2个小揪揪,瘦瘦的身体上晃晃荡荡的挂着一身宽大的灰扑扑衣裳,膝盖上还打满了不知道多少层的补丁,看的几人心里好不心酸。
    阿萝本就在姐姐身后偷偷打量这个新来的小伙伴,听到自己姐姐这么说,忙乖乖的走上前,笑眯眯的介绍自己:“小草妹妹,我叫陶青萝,我今年六岁了,你可以叫我阿萝,很高兴认识你!”
    小草紧张的捏着自己的衣角,涨红了脸,好半晌才鼓起勇气,“阿,阿萝姐姐,我,我叫田小草,我五岁了,你,你叫我小草就行。”说完虽然害羞,但还是很期待的看着阿萝。
    阿萝热情的应了声,然后就上前从自家姐姐的手里拉过小草的手,“小草妹妹我带你去后院玩吧,那里有一窝蚂蚁!”
    没一会,两个小丫头就手牵手的跑去玩了。
    菊花婶见着自己的小女儿头回在外人面前笑的这么开心,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往日里村里小孩子也不是没有来找她玩过,只是这孩子从三岁起就总是懂事的跟着两个姐姐做活,到地里捉虫拔草捡柴火,久而久之就没有村里的孩子来找她玩了,性子也越发的内向。
    好在自己现在有个活计了,几个女儿多少也能松快些了。
    心里这么想着,手上干活越发的卖力了,抢着将驴车上的东西往后院搬。
    “青枣,这菜咱准备多少好啊?”翠花婶拎着菜篮子有些犯愁,做多了怕吃不完浪费,留着第二天再卖就不新鲜了,做少了又怕加菜来不及。
    这个问题青枣早就想过了,“咱先按照那个大瓷盆,三大盆的量来做,咱把要用的菜提前洗好备好,到时候不够了炒起来也快。”她对今天的开业很有信心,一定会有很多人来的!
    大堂里的桌子椅子和地板早就被擦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了,柜台也收拾的整整齐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大山哥,你帮我去刘叔那取下肉呗,银钱我跟叔说好了七天一结算的,你直接去拿就成!辛苦啦!”青枣边安抚不耐烦鼻子喷气的驴哥边道。
    大山将手上的腌菜坛子放在厨房角落里,然后急忙应声,“哎!我这就去!”说完就赶着驴车往集市上去了,顺道把小推车也带着去了,一会放在刘叔铺子那边,让他帮忙看一会,省的待会还得推着去。
    此时后院里已经忙活开了,大牛卖力的从井里摇水上来,明光则把水桶取下来,把水倒在洗菜的四个大木盆里。
    这四个大木盆还是木匠爷爷送的开业礼物呢!可结实了~
    翠花婶子和菊花婶子还有大山叔三人忙着洗菜,小月姐在厨房烧着热水。
    陶青枣刚准备蹲下帮忙,铺子大门口有人来了。
    “有人吗?青枣姐姐!青枣姐姐你在吗?”是一个小孩子的声音。
    陶青枣闻声忙去门口看,只见四五个小孩子在门口站着,最大和青舟差不多高,最小的和阿萝也差不多,穿的破破烂烂,人人身上都背着个小布袋。
    “大头你来啦?这些都是你的小伙伴?”陶青枣边示意他们进来边问道。
    叫大头的小孩子忙摆手,“青枣姐姐我们就不进去了,把你的桌椅弄脏就不好了。这几个都是一块跟我住在破庙的兄弟,你放心!都是跟我过命的兄弟,信得过!你交代的事情我们肯定办好!”大头说完使劲儿拍了拍不怎么强壮的胸脯。
    陶青枣心下觉得好笑,这小家伙还挺社会的呢!怕他们拘谨,便也不强求他们进来了,转身进去从柜台抽屉里拿了一摞传单,这是早先就拜托柳掌柜铺子里伙计帮忙写好的,共计五百张,手上的是一半。
    大头忙双手接过,小心翼翼的分成几份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分了分,那几个小孩子拿到传单先是新奇的看了看,然后就放进了随身的布袋子里。
    “还记得我说的吧?可得给我好好干活嗷!不然叫我发现你糊弄了事,下回再有活儿就不叫你了!”陶青枣说着双手叉腰。
    大头急忙点头再次保证,“记得记得!从码头那条街开始发,一路发到集上那边,若是人家不要也不能强求!”
    话刚落音,大头边上的几个小伙伴也附和道,“对对对!我们一定好好完成任务!”
    陶青枣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成!等干完活来领吃的!一荤一素外加两馒头,说话算话!”
    大头就等这句话呢,听到也就放心了,转头就带着小伙伴往码头那边去了。
    青山叔站在后面忍不住问道,“青枣啊,你就不怕这几个乞子敷衍了事,把你的这些传单扔水里啊?”
    陶青枣闻言神秘的笑了笑,“大头不会的~”
    这个叫大头的小乞丐,是前些日子她在柳掌柜铺子门口认识的,当时他因为不小心蹭脏了一位书生的袍子,饶是他都跪地道歉了,还被狠狠踢了一脚倒在地上,那书生依旧不依不饶的,扬言要大头赔五两银子,不然就把他扭送到县衙去打板子。
    还是晴晴和她看不下去上前骂了那书生一顿,只把书生骂的面红耳赤才罢休!一件洗的发白的棉布袍子,只不蹭到了泥点子就要人家赔五两银子!还不如直接去抢来得快呢!
    后来又把这个受了伤的小乞丐送到住的地方,那是镇子外边一个破庙,里面住了有好几个小孩子,还有几个大一些的,平时在外头做活帮人家搬货卸货赚钱买吃食分给这些小点的孩子们。
    小一些的就成日的在镇上乞讨,或者到集市上酒楼后门捡人家不要的东西吃。
    以及一对老夫妻,听说是从外地逃荒来的,路上家里人都没了,就剩他们老两口了。
    一群十几人互相照料,倒是把这个破庙整的干干净净的,做饭的睡觉的一应俱全,地上还一溜的摆了不少洗漱用的木盆子。
    青山叔见她心里有成算,就没再多问,进去继续帮忙干活了。
    此时天已经大亮了,怎么晴晴还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