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居民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火红大明最新章节     
    时间很快度过,转眼来到万历三十七年年底,腊月初二,一大早生产队的哨子就响个不停。上个月刚过完自己二十一岁生日的李三福轻轻的推推睡在自己身边的妻子,他的妻子今年二十岁,比自己小一岁,不过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昨天晚上妻子因为夜校学习太晚了。被李三福推醒,妻子惠娘揉揉自己的眼睛。有些埋怨这么早啊。
    “早什么早啊,已经是辰时三刻了。”李三福把盖在身上的棉衣递给妻子。他是今年七月从济南府逃难来到这里的难民,本来指望能在登州府哪个地主家里混一碗饭吃,做短工做长工都可以。没想到来到了这山下,要说累确实,从刚开始第一天就住在临时的难民窝棚内,虽然是临时的难民窝棚,不过却打扫的干干净净,而当天晚上已经断粮三天的一家人终于吃上了一顿热的,香甜的米粥热呼呼喝着,本来想多吃两碗,结果宋先生却只给吃个半饱。
    当天早上就安排他们陆续的洗澡驱虫,将自己带着的铺盖衣服全部烧光,李三福痛心不已,这可是自己成亲时候父亲卖了所有的粮才弄了这么一套被褥,已经用了五年了还想着传给孩子们用,就这么一把火烧掉了,李三福看着盯着自己的几个大汉,他们笑呵呵的看着自己,自己无可奈何的难过,妻子更是流泪不敢出声。
    不一会两个大汉那些崭新的被褥发给众人,因为是夏天被褥比较薄,不过崭新的被面里面是松软的棉花,确实比自己那一套被褥好的太多了。每人一套单人的被子,两套新衣,抱着新衣服被子,虽然已经洗过澡的自己,还是觉得自己怕摸脏新衣服被子,刚刚还难过不已的妻子也笑容满面。想起自己逃难的日子,或许自己来到了好地方。
    在营地里休息了两天,就安排他们还是做一些小工类的工作,帮着泥瓦匠打打下手。干了半个月虽然被泥瓦匠师傅骂了几句,不过泥瓦匠师傅很待见自己,希望带他一起去干活。
    其实他还是想留在这里,那些来了一段日子的几户,都说自己要是表现的好的话,可以在山里那头给自己分一套三间瓦房的房子,那可是土胚墙青瓦房啊,比自己家那三代传下来的茅草房好太多了,这么一套三间房子怎么也要十几两银子才能购置一套。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和其他人一起去库房那里领农具的时候,看过那里的房子,确实说的没错。屋内已经粉刷过,屋内土炕连着灶台,厚实的土培墙,冬天一点也不会冷,夏天也不热。而且也听到宋先生说表现好的前五名可以优先分到一套房子,并且说自己这些人在这里工作两个月后,就开始发放工钱,自己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都由公司负责,而且三天一顿荤菜,每天不是米就是面,这日子可是哪儿都没有的,要知道自己那里地主每天都吃不上精米细面,更别提这三天一荤了。
    虽然那泥瓦匠师傅待见自己,说干完这里的活儿,要带自己一起出去干活,不过自己更想呆在这里,想起宋先生虽然比自己小,可是不论是学识还是干工匠活儿农活,可都是一把好手,而且地位比自己高多了,可是从来客客气气,上次闺女生病还是他带着自己买了药材给闺女治好病了,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自己也很努力的每天干活尽心尽力,自己也被宋先生夸奖了很多次,结果自己如愿以偿在这里第一批的分到了房子,而且自己一家在这里有的吃有的穿。现在自己分下了房子,宋先生这个东家又不欺负人,自己和妻子说笑就是死也不离开这里。
    而那个想拉着自己去干活的泥瓦匠师父也留下来了,毕竟这里的生活确实很好,放眼自己在的县城里也是绝对没有的。
    十月份的时候自己家里两个孩子也被送进学堂,那个和宋先生年龄差不多的杨相公,可也是一个很亲和的读书人,他把公司里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在学校内,去学堂啊,那可是花费很大的事情,自己在村里族内也只有那么几个孩子可以在族长家里和私塾先生读书写字。
    而学堂不仅给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吃的也很不错,自己儿子回来说每天都有鸡蛋吃,表现好的学生还有羊奶喝呢,而且自己学习成绩很好,学堂还给自己儿子发了一个奖状,全学堂内只有五个孩子有奖状拿,妻子更是开心把大大的奖状放在屋子里最显眼的地方,邻居来了也要酸酸的羡慕自己。
    不仅自己孩子有书可以读,自己和妻子也被安排在生产队里识字,虽然自己每天累的很,不过自己确实也希望认识一点字,有机会回家给家族里几个平日里看不起自己的人开开眼,让他们也羡慕自己,自己也很努力被夜校里的杨小了老师夸奖很多次。
    而上个月从百尺崖守御千户所来了一群在吴少爷手下干活的工人,他们和自己不一样他们每月的月钱比自己多多了,而且人家的要是做出来的东西越多发的银子也越多,不过自己也不差了,因为自己干了两年后就会给自己分下土地,那可是开垦好的熟地,这是那些工厂里干活的人没有分地。
    八月十五中秋节还给自己一家发了月饼米面肉油,当天老婆还拿着自己攒的银子,在居民区的供销社里买了几只大肥鸡虽然是大肥鸡不过特别便宜,这里的盐巴布匹针线都很便宜。
    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自己希望今年回家的时候看看。让和自己交好的族内亲戚可以一起来这里生活。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今天下雪,也因为到了腊月,生产队今天干脆没有组织修建工作,工人休息,可是不代表老宋没休息,杨项东今天给孩子上课,吴启荣腊月开始就没来过,老二最近也很忙,因为到了冬季,老二发现在冬天的卫所内,原来的一些打鱼的渔民,已经陆续停工,这些不晕船的基本水手让老二蠢蠢欲动。
    “瑞雪兆丰年啊。”老宋看着外面鹅毛大雪。
    “一场雪不够的,未来是小冰河时期,雨雪只会越来越少。”杨项东从桌子上的五年计划书上转移出来,看着老宋说出泄气话。
    “今年水渠已经修建完成,明年的小麦灌溉,玉米的灌溉我觉得水渠完全可以,鱼苗和套养鱼池过完正月就可以着手开始。”老宋说到,“咱们这里不是黑土地,主要还是肥料,没有充足的肥料,还有育种问题,现在我们的玉米种子是后世带来的,不过没有肥料,再好的种子也没有产量的,后世我们带来的冬小麦种子和这个时代的种子杂交种植,最好能弄出来比这个时代好点的种子。多产出一碗饭就可以多活一个人啊。”老宋也是无奈。
    “确实,别的不提,这里的居民对公司的向心力真的很强。”杨项东感慨着。
    “嗯。举个例子,生产一队的李三福就是个很显着的代表,他的工作热情很高。他的儿子不仅学习很好,而且……”老宋说着看了看杨项东。“老杨你是不是掺了点什么东西给孩子们。”
    “你是说农民起义?”杨项东淡淡的说。
    “说真的你说的思想没错,不过现在你要一下子搞一个暴动起义,别的不说。无数军户等着借咱们得脑袋立个军功啊。”老宋忧心忡忡。
    “哎!小了。干嘛呢?”门外王小哥抖了抖身上的雪花。
    “我在做笔记呢。”看着头也没抬起来的杨小了。王小哥把棉衣挂起来,屋子里只有自己,杨小了和李三福的儿子李丰乐。拿起炉子上的水壶倒了一杯热水暖了暖手。
    “是么?一会给我看看。”王小哥凑过去。
    “你看我的没用。”杨小了也不在乎,看了就看了呗。“你要看就看人丰乐的。人家是啥。那是期末考试第二名哦。”
    “哎!第二名也不如你这个第一啊。我约定了!丰乐你别抢哦!”王小哥对丰乐说到。
    “王小哥,你和我就差一分而已,没这个必要哎。”李丰乐也有自己得事情,他在看今年的整体笔记。“说真的我也跟过族内的私塾先生。不过要说教书识字还得是杨相公。也不知道同样是读书人,这杨相公怎么就没有那些私塾先生那么死板,动不动就之乎者也的。小了,你和杨相公从小到大的,你们的私塾老师是不是不一样。”
    “我们和你学的差不多,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不过少爷很活泼,脑子也很好使。”杨小了回忆着。
    “能不好使么?不好使能这么年轻考中秀才?”王小哥补充。“不过杨相公的课就是别的先生通俗易懂,学习起来也不会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