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贺侯爷当了一回托
作者:无盐女   抄家流放咱不慌,先搬空个侯府最新章节     
    兵部的人不想接这个任务,其实也不只是响钱的事。
    还有就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下面的人修的堤都是豆腐一样的容易碎和坏掉。
    所以才会每年都得拔款去修补。
    如果当兵的修成这样,那回头可不好交待。
    如果当兵的修好了,来年就没有拔款了。这当地的官员没有油水可得,就会对当地的守备处的兵士们有意见了。
    但这种话,大家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他们不敢提出来。
    只能提出说不能多出响钱,但现在皇上是连响钱都不给当兵的,只给当兵的家里的人。
    而且还在军营里搞自己报名,不是指定谁去,谁都想给家里挣银子啊。
    这事朝廷说出来了,就一定会出的,那到时不出钱,各地的军人的家里的人,指定就知道了。
    兵部的人互相看看,还想找一个理由,似乎却不好找了。
    而林承文却是忙着回家看女儿,所以,只丢下了一句话:
    “皇上,库里还有多少钱,你是知道的,你算着办吧,我要先回家去有点事。”
    其他的人都眼睁睁的看着皇上默话了林承文先走。
    商量大事的时候敢这样走的,也就林承文了。
    而林承文为什么敢这样做,他们是不知道的,所以,他们就只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皇上太宠林承文了。
    贺侯爷倒是知道林承文是回去做什么,但他只能干瞪眼。
    剩下的人继续讨论皇上一个一个的丢出来的问题,什么要让军队活动起来,没事的时候,要开始给军队找点事做。
    这让兵部的人都在想,是不是兵部哪里做得不好让皇上盯上了?
    仔细想了一下,可能最近最扬眉吐气的事,就是贺大帅送回来了四百万两黄金的事。
    按说,这不是该给当兵的记功么?
    怎么感觉皇上是在报仇一样。
    对于皇上提出的很多问题,在他们这里都没有得到通过,最后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一边专门负责记录的王公公都觉得后背冒汗了,感觉皇上一个不好,就会开始找人麻烦了。
    而下面的这些大人们,还在团起来反对皇上的这些提义。
    自己虽说是个太监,但也听得出来,皇上想的这些东西,都是成套的制度,这要是真的实行下去,真的很好呢。
    全国就差的是劳动力,而最好的劳动力在军队里。
    军队里戍边的人是在守着边城,但内地的各守备手下的兵,就等于是被养起来的,只有人造反时会用到。
    这就是按林清殊的话说,就是在浪费人力资源。
    于是,昨晚林清殊他们走了后,楚方昱把自己原来的几个幕僚连夜叫人带到了宫里来,连夜的把这一整套的计划做了出来。
    就连都确定了要回皇后的宫休息的,都没有回。
    只是让人给皇后传了话。
    一个通宵下来,楚方昱是对自己的想法很满意的,但没想到一提出来,条条款款都被反对着。
    王公公感觉得到皇上的怒气,其他的人也感觉到了,但他们还是寸步不让。
    此时贺侯爷的重要作用就显出来了。
    贺侯爷出声说道:
    “我倒是觉得皇上的这些计划都是条条是在为百姓着想,各位大人反对得这么快,你们是不想为百姓着想呢还是只是怕改新制麻烦,所以不想做。”
    这些大人马上就把焦点对向了贺侯爷。贺侯爷却理也不理他们说道:
    “皇上,臣倒是有个提议,有些事有些人,是天注定的。明天,正好是一个好日子,皇上的祖父的诞辰之日,我看不如拿这些条文问问天。”
    所有的大人们都觉得贺侯爷的这个提议是疯了。
    他一个叱咤沙场的将军,怎么会信天这些虚无的东西?
    贺将军而上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恭敬的样子,而心里却是笑开了花。
    他早就知道皇上是要做什么,他只不过是来当一个托的。
    本来是想凑两个托的,但林承文半路却跑了。
    贺侯爷一本正经的样子,着实让众人吓了一跳,侯爷这是被什么东西上身了么?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贺侯爷才不管他们的看法,认真的又说道:
    “皇上登基以来,除了敬了太庙外,还没有敬天,这些日子以来,皇上也一直兢兢业业的为大兴皇朝的百姓而忙碌着。这些条条文文,也算是皇上的一些新的办法,各位大人觉得不好,不如让上天听听,看看是不是不好。”
    说的时候,贺侯爷冲着兵部的几个人使了一下眼色。
    当兵的虽说是大老粗,但能混进兵部的人,都是精细的人。
    他们的心思都是一念十八弯。
    看到了贺侯爷的眼色,他们觉得自己悟出了。
    皇上上位后,一直都是推行的旧政,平时都能知道,皇上是很久都想行新政的了。但大家都压着呢。
    今天皇上连着提出这么多的新政,大家这么不给面子,一个一个的都反对,似乎要把皇上给得罪了。
    君与臣之间,一直是有一种关系很微妙的。就是大家你进我退,你让我进。
    两边都是这样相处的,但今天似乎太过激进了一些。
    看样子皇上要真的怒了,
    而真正的聪明的,是贺侯爷,看来,贺侯爷并不是真的信什么上天的,而是想借这个机会让皇上知难而退吧。
    这些大人们觉得自己悟到了贺侯爷的想法了。
    他们都知道,上天怎么会同意这些办法?
    这都是贺侯爷的缓兵之计呀,果然,在边城呆过的不一样。
    一个个的与贺侯爷眉眼打了两下官司,似乎都在表示:你传达的意思,我懂了。
    接着,兵部的人就开始进言:
    “臣觉得,贺侯爷说得有理,要不这些新政,就交给上天来认证吧。”
    吏部和户部的其他的官员们都愣了,兵部的刚才不是反对的主力军么,怎么一下子就倒水了?
    抬头看皇上,皇上似乎瞪着贺侯爷,似乎觉得贺侯爷出了一个烂主意。
    其他人都是专打肚皮官司的,几番想了一下就明了贺侯爷的意思。
    于是,一个一个的都进言,按贺侯爷的办法办,就把这个问题交给上天来认证。
    而皇上却似乎有些咬牙切齿的看着贺侯爷说道:
    “贺侯爷看来有祭天的想法了。那我们在哪里祭天,看上天怎么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