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这个世界要有光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乡村中的土地庙除了与守土人建立联系,守护一方安宁,又被岳川增加了“驿站”、“服务区”的功能。
    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姜国全境可以推广。
    至于姜国之外……
    搭几间小草房,在小草房里做点饭怎么了?
    官老爷不让,那就打点打点,交流交流嘛。
    交流完了,驿站里的人深更半夜听周围野狼嚎叫,心里不踏实,修个土地庙拜一拜,寻求心理慰藉,应该很合理吧?
    有驿站和服务区,就会有姜国的车队、商旅。
    而且享受服务的不但有姜国人,本国人也一样。
    要不然,大家出门在外,还得带着干粮、柴火,费劲巴拉找地方生火做饭。
    增加负重、降低效率,吃得还不舒服。
    要是有驿站、服务区,那叫一个舒坦。
    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有税金可拿的好事,谁会拒绝呢?
    可行!
    确实可行!
    一旦驿馆铺设开来,又能促进物流的发展。
    比如姜国眼下最畅销的书籍。
    各国都派人蹲守,一旦孔黑子更新《论语》,第一时间抢购,送回国内拜读。
    如果驿馆铺开,物流发展起来,《论语》更新就能直接快递给各国读者,避免他们日夜催更。
    岳川越想越觉得可行。
    “暂时就这么定了!两轮车的图纸在这里,你琢磨琢磨,优化一下。过段时间就可以试着生产了。”
    公输祥点头,有点迟疑地说道:“眼下禾桌、禾凳、独轮车的单子都做不完。吴国的商人天天都在催着交货,我们没办法,天黑了以后也做一会儿。如果再增加两轮车的话,就得扩建工坊,新招人手。”
    岳川捕捉到一个细节。
    “晚上也做一会儿?一会儿?”
    公输祥点头,“是啊!点着灯,做一会儿。可是不能太久。点灯费钱,光还不亮,容易出错不说,还伤眼睛。”
    岳川不得不感慨。
    古代真是好,根本没有“夜班”的概念。
    不是老板们良心发现,而是点灯太费钱,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岳川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你刚才说车队里的人只能日行百里,他们夜晚应该不赶路的吧?”
    “是的,夜晚赶路视线不好,容易翻车。而且夜晚猛兽活跃,容易遭遇危险。所以,太阳下山的时候,车队的兄弟都会赶紧找地方住下。”
    岳川“哦”了一声,“你看看这个东西如何。”
    说完,岳川拿出一个煤油灯。
    之前制作炉子的时候,顺便把这个东西也造了出来。
    公输祥瞪大眼睛仔细看了又看。
    “这是什么东西?亮晶晶的?难道是传说中的水晶?”
    “呃……算是水晶吧。”
    玻璃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是被当成水晶,甚至比水晶更贵。
    岳川升起灯罩,点上火。
    屋子里立刻亮了起来。
    不自觉的,公输祥就放松下来。
    人是趋光的生物,虽不像飞蛾扑火那般,但是光明能给人带来温暖、安全的感觉。
    相反,如果一丝光明都没有,人会本能的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恐惧。
    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慌张,疑神疑鬼。
    “亮!真是亮啊!”
    公输祥赞叹不已。
    木匠作坊里也点灯,但点的是寻常油灯。
    这种灯光暗不说,而且不稳定。
    稍微有一点风就会摇晃,甚至熄灭。
    如果给等加个罩子,又会降低光亮。
    木匠活对精度要求很高,老木匠还能凭经验和手感,但学徒们全靠一双眼。
    灯光太暗,出错就多。
    返工倒没什么,多做一遍罢了。
    怕就怕直接做废了,还不如不做。
    公输祥看了一眼玻璃罩子,问道:“这东西是不是不怕风?”
    岳川呵呵一笑,“没错!它还有个名字,叫气死风!不但你的作坊里能用,车队也能用,夜晚提着这样的灯赶路,就不怕摸了。”
    “好啊!真是好啊!”公输祥搓了搓手,“不知这灯,价值几何?点上一夜花费几何?”
    公输祥已经看出,这东西跟火耗子差不多,都是使用一种特殊的油为燃料。
    火耗子加一次燃料一个钱,这灯却不知得多少。
    岳川想了想。
    上辈子的世界里,100毫升左右的煤油就能燃烧一个晚上,如果灯芯处铭刻了火咒符文,会减少热量,增强亮度,这也意味着油耗降低。
    保守一点,就打个对折吧。
    “点一晚上应该是一两油。一两油的价钱……”
    煤油定价的问题岳川还真没考虑。
    之前火耗子加满一次一个钱,根本就是随意定的,反正火耗子用得久,寻常百姓加一次估计能用一年,一个钱也不算多。
    油价尚在其次,更多的是煤油运输和保存的桶值钱。
    但以后推广煤油灯以及煤油炉的话,油价就得慎重考虑了。
    因为它会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成本。
    还会有很多特殊的效果。
    比如环保。
    如果煤油便宜,人们会优先选择使用煤油炉,而放弃使用柴火。
    柴火用得少了,无形中就保护了植被。
    植被不被破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就获得了保护。
    但是反过来。
    人们不使用柴火的话,专门砍柴售卖的樵夫就失去了收入,卖炭翁再“心忧炭贱愿天寒”也没用了。
    每一样新事物的出现,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社会产生影响,甚至破坏。
    新事物使一个行业兴起或衰落并不是新时代特有的,而是自古以来。
    所以,是要环境和生态,还是要金钱。
    这就得岳川做决断了。
    “咱们姜国的油是什么价钱?”
    公输祥立刻说道:“猪油的话,一斤基本上十个钱,素油便宜一点,但也得六个钱。”
    姜国的粮价一直很稳定,带壳的谷物连一个钱都不到。
    脱壳的米面大致是一个姜钱一斤。
    油价是粮价的六倍甚至十倍。
    岳川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数据:康熙年间豆油价格大概三四十文的样子,米价一升七文。
    基本符合姜国现在的行情。
    古代的穷人吃不起油、点不起灯,确实是有依据的。
    岳川想到了两桶油,但是又想到了燧边取暖。
    他希望这个世界有光。
    他希望这个世界人人温饱。
    但这些绝不是光喊口号就行的。
    “灯油,就一斤一个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