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拱手让人
作者:爱吃飞饼的沈佩君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最新章节     
    “将军,将军!”
    耳边的声音越来越近。
    李牧屈膝跪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陷入了睡着一般。
    他脑袋下垂,目光停留在躺在眼前的尸体上,不发出任何动静。
    不多时,几名士卒找了过来,小跑着来到李牧身后。
    几个人面面相觑,看着地上的尸体,和行为怪异的李牧,一时间忘掉了到嘴边的话。
    领头的伍长上前两步,拱手道:“将军,庞老将军来了,正在营中等候。”
    声音落下,天地间再次陷入沉寂。
    许久之后,李牧撑着地面站了起来。
    在起身的刹那,由于跪的太久双腿麻木,踉跄了一下,险些栽倒在地。
    身后的士卒,急忙上前扶住李牧。
    他抬手制止上前的士兵,留下一句话,转身走开:“好好收殓,不可慢待。”
    “诺!”
    众人回应之际,李牧已经走远。
    赵军营帐中,庞煖早就等候多时。
    李牧一个人神情落寞地站在门口,几个深呼吸调整好状态,迈步踏入营帐。
    “老将军何以深夜至此?在下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殷地守将派人送信给大王,状告你擅自用兵,途径番吾的时候,被我拦了下来。
    而今郭开正在拖延时间,我以与你约定合击秦军为名,率领三千骑兵出城,实则是来令你撤军返回。”
    “郭开?素闻乃是赵国奸相,怎么与老将军共事?”
    李牧有些惊讶。
    “为了军功!”
    庞煖的目光随着李牧坐下后,便停了下来,他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解释道:
    “郭开此人极为自私贪利,想要他帮忙,就必须拿出足够的利益,才能够打动对方。
    其身为赵相,收受钱财无数,深得大王恩宠,在整个赵国,他的钱权都是一人之下,唯独缺一份军功。
    此次,秦军攻打番吾,大王令我与他一同守番吾,没出多少力,却想要独揽全部功劳。
    刚好殷地守将上告大王,我便与郭开做了交易,有他的担保,只要你尽快撤军返回邯郸,大王那里就能够安然过关,让秦军逼近邯郸一事,也能够就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牧听着庞煖的话,心情并没有就此摆脱惩戒的喜悦。
    反而更加沉重与悲伤。
    他率领骑兵,快速奔袭,不就是为了拦住孤军深入的秦军。
    其他人不支持,不帮忙,也就算了。
    还在背后坑他,拖后腿。
    当真如王翦所说,对方背后的根基,要比自己稳定得多。
    王翦孤军深入,冒险用兵。
    秦国上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拖后腿。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方才,自刎的亲随,也是知晓赵国的实情,才选择自刎。
    倘若,大王对他有足够的信任,该多好啊!
    李牧自知这不过是自己的憧憬罢了,想要得到大王的信任,还需要亲自见到大王,当面交谈之后,才能够得到短暂的信任。
    就是这听起来,十分滑稽可笑的短暂信任。
    李牧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不是不信自己,而是不信赵王,不信在赵王身边,煽风点火的大臣和权贵。
    上次,被成蟜设计陷害,秦军策反几名士卒,将佩剑直接送到赵王那里,他就险些撤职,被下诏入狱。
    若非庞煖的支持,他不可能有渡河的机会,更不可能在这里与王翦作战。
    李牧下意识地略去了郭开的相助,只因对方的名声太差,凡事皆因有利可图。
    他就是用脚趾头,也能够想的到,郭开不会平白相助,必定是私底下收取了庞煖的财物。
    对此,李牧只会感激庞煖,而不是郭开。
    再加上,此次庞煖把军功全部让给郭开,李牧就更不可能感激对方了。
    他沉吟许久后,吐出一口浊气,道:“战事已毕,小胜一场,我会写下战报送到大王手中。”
    “不!”
    庞煖抬手,接过李牧的话茬,说道:“送到郭开那里,让他转送大王,这样一番操作,即便将来有人在朝中对你言语不利,郭开为了共同利益的,也会拼尽全力保下你。”
    “番吾的军功还不够吗?”李牧没有正面回应,他的眼中浮现出浓厚的失望。
    与秦军一战,战死的赵军将士不计其数。
    到头来,功劳却要分给,什么都没有做的郭开。
    李牧不能接受,更不能把将士们的功劳,送给郭开。
    “流言能够逼走廉颇,让赵国长平大败,也能够逼死你李牧,让赵国邯郸城破!”庞煖素知李牧的性子,劝其送出军功,断无可能。
    不得已,他只能拿出赵国的安定,来让李牧权衡利弊。
    “将士们的功劳,不能减少分毫!”李牧气势一弱,终还是向现实低了头。
    守住将士们的功劳,是其最后的底线。
    他可以不要军功,返回雁门关,继续守着那块苦寒之地。
    但,跟着他一路南下,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不能白白流血牺牲。
    庞煖盯着李牧,感受着对方身上压抑着的愤怒,和对现实不公的不忿,也只能摇头叹息。
    赵国朝堂就是这样的生态,一直都是。
    他出道领兵的时候,赵国朝堂就是一片乌烟瘴气。
    到了今天,仍旧如此。
    而且,赵国的王,是一个不如一个。
    先王误信流言,致使长平大败。
    好在,战后忍辱负重,带领赵国平稳发展,积攒下来不少家底。
    如今的大王,偏听偏信,有些小聪明,却少了很多的魄力,更没有长远的目光。
    以致于,在赵国为将,必须先和那些佞臣打成一片,才能保证作战时,后方不出问题。
    “秦国强大,秦军凶悍,秦王吞并天下之心,昭然若揭!”
    “三晋挡在秦军统一大业上,首当其冲,魏韩多年消耗,早已无力对抗,韩国更是直接转投秦国,更有传闻,韩王自去王爵,降为韩侯,拜秦王为君!”
    “如此局势下,赵国便是秦军东出路上的唯一障碍,老夫垂垂老矣,大王年轻冲动,郭开等人掌控朝政,赵国能否挡住秦军的脚步,保持百年宗庙基业,全系将军一身。”
    庞煖说到动情处,主动站了起来,朝着李牧弯身拜了下去:“军功相让于人,老夫亦替将军不平,然而为了赵国宗庙基业,为了赵人不受秦军屠戮,还请将军暂收锋芒,与郭开等人和睦共处。”
    “老将军快快请起!”李牧匆忙起身,上前扶住庞煖。
    心中积存的怨气,顷刻间,因为庞煖口中的家国大义,而化为乌有。
    若是成蟜在此,一定看得出来,庞煖是在道德绑架,外加攻讦污蔑。
    绑架李牧,那是他道德水平高。
    污蔑秦军屠戮百姓,可就过分啦。
    宜阳之时,秦王诏令送到军中,要求秦军仁德。
    另外,王翦进入赵国腹地,赵军龟缩城中,不敢外出阻拦,秦军也只是转了一圈,游山玩水,并没有伤害赵国百姓。
    然而,成蟜的思维,不同于他人。
    李牧自己愿意,看得出来,看不出来,都是同样的结果。
    他在庞煖的注视下,跪坐到矮桌后面,主动拿起空白竹简:“我这就将战事经过写下来,送到郭开那里,任其更改添加。”
    “委屈你了。”庞煖于心不忍道。
    李牧垂首书写,并没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