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孟母三迁?
作者:栀子西瓜   满朝文武读心,吃瓜不要命最新章节     
    【贤妃娘娘,好厉害啊!】
    贤妃含笑看来,君宝珠身子动了动。
    【贤妃娘娘抱!】
    皇后低头笑,点了下君宝珠的鼻子,贤妃起身,将君宝珠接过。
    【贤妃娘娘身上好香啊!】
    端贵妃和德妃失笑。
    【这还是贤妃娘娘,第一次抱到我呢!】
    傲娇的小模样,好像皇宫里,只有抱到她的人,才显得特别重要。
    皇后看看君宝珠,虽然眼睛睁得大大的,但精神不如最先好,吩咐女近卫赶紧将人带上来。
    依旧是位商妇。
    “说说你的问题。”
    皇后温和笑问。
    商妇恭敬行礼,态度谦和诚恳,语速不快,莫名给人好感。
    “回娘娘,臣妇想问,臣妇儿子学业,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一年不如一年?”
    谈到孩子学业,周围妇人们,似有共鸣,小声议论的人,纷纷静下来,倾听情况。
    系统听见,将妇人家里有关情况,爆料给君宝珠。
    【她学孟母,为了儿子学业,何止三迁?迁了五六回?】
    【她性情温和,亲自教养的儿子,温顺聪慧。】
    【请私塾先生开蒙后,送入县学,开始当地有名的“神童”?】
    官眷和商妇们,不禁对夫人刮目相看。
    君宝珠继续在心里,重复系统刚才透露的情况:
    【当时,她儿子性情活泼开朗 ,在县学中有不少知己好友?】
    【当时?意思是,现在她儿子,不是这样子?】
    【什么?性情完全变了一个 人?】
    妇人闻言,流露愧疚之情。
    围观众人,露出惊讶、好奇神色。
    君宝珠问系统:
    【怎么回事?】
    【她儿子过于出色,县学先生,多次向她和丈夫提起,建议将孩子送到州府更好的学堂学习......】
    【县学先生如实说道,凭她孩子的天分和勤恳,再留在县学,只是浪费天分。】
    【因为,县学需要照顾大部分学生,只能教授中等水平。】
    【她儿子不用听课,只需自己预习,便可全部弄懂。】
    【在课堂上,他儿子过于展露头角,谁打压其他学生积极性,因为,先生也不可能永远点他提问。】
    【孩子谦恭,上课既不走神,也不干自己的事,即便内容已经熟稔。】
    【先生抱着惜才的目的,才这样对家长讲,也诚恳说道,通过数次和孩子探讨,能教给他的,已经不多......】
    【于是,妇人和丈夫商量,丈夫留守本地,继续经营几代传下来的生意,自己带孩子到州府求学。】
    【不到两年,州府学院先生,说了同样的话。】
    【再后来,妇人带着儿子,几乎一年换一个地方,逐渐往繁华地方、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迁移。】
    【今年才到京城。不忍多年分离,丈夫结束了老家生意,来到京城,放下身段,在远方亲戚家做管事。】
    【自从几年前,儿子的学业,没有因为迁移、先生能力更强,而更精进......】
    【相反,成绩逐渐下滑,先生们都夸他有天分,但答卷总是不尽如人意,性情也变得沉默、孤僻起来。】
    【在学院,不仅不与同学沟通,回来也很少与父母交流。除非父母提问,也只是简短回答。】
    【妇人只以为,是孩子不适应先生教学,因此,后面换动越加频繁。】
    【她提的问题,不是如何让孩子提高学业,而是询问,孩子为何会如此......】
    【足见,她看孩子更重,高于学业。只是苦于无法,不清楚缘由?】
    现场众人,包括皇后等,看向妇人眼神,都温和包容。
    皇后让女近卫,扶着妇人坐下。
    君宝珠问系统:
    【她有找孩子详谈过吗?】
    【何止?不仅她谈过,丈夫也谈过。因为担心孩子,这也是丈夫结束老家生意,赶来京城的原因之一?】
    【但没有什么收获,对吗?】
    【先生也找孩子谈过,他们还想找孩子相熟的同学了解,但他 刚来不久,还没有和同窗们熟悉起来......】
    【我似乎察觉出来一点......】
    【他已经长大,按理说,结交朋友的速度,应该要比年幼时更快。】
    【因为更成熟,更容易区分志趣相投。但过去了几个月,他却没有一个新朋友......】
    【什么?不止过去的这几个月 ,甚至几年期间,他都没有好朋友 ?】
    【怎么会?他从前不是有很多好友吗?】
    【那只是从前?他在县学,虽然才华出众,但毫不傲慢,性情开朗,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
    【但从县学转到州学,虽然他 聪明好学,但县学基础,毕竟没有州学深厚,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虽然他家世代尚可,家境尚可,但在州府同学家中,算是较差一类。】
    【衣鞋料子,母亲都是用上好料子,不想孩子在学堂被取笑。】
    【但从小地方到大地方,成人也会如此,虽然衣鞋料子不差,但花式、样式,比不得同学家精致、精美。】
    【妇人儿子性情淳朴,深受母亲影响,不喜攀比,因此,对吃穿住用没那么讲究......】
    【但在一众公子哥眼中,就成了“土包子”,被取笑为“乡巴佬”......】
    【等到他适应州学课程,崭露头角,这些质疑、取笑声渐渐减少 ,父母又带他到更大的地方求学......】
    【如此往复,还没来得及交上新朋友,就离开一个地方。】
    【从前,离开学院、伙伴,他会偷偷落泪,一遍又一遍看伙伴写给他的离别信、赠送的离别礼物......】
    【换学院、住处次数太多,一次又一次经历陌生环境,被轻视、被嘲笑,即便再乐观,他还能笑出来?】
    【再后来,他尽力克制感情,与先生、同学保持距离,因为这样,即便后期熟悉,即便冰释前嫌,他也不会因为离别而哀伤。】
    【可是,如果他不愿离开,为什么不跟母亲说呢?】
    妇人眼眶通红,看着君宝珠,周围寂静,都在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