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浪漫的手笔
作者:乐子树舍   穿成农家女,娇养了大反派权臣最新章节     
    今天是中秋节,苏桂花放假在家里过节,眼下是……阿勇在下厨。
    王书颜只负责做汤和炒菜,荤腥全扔给阿勇做。
    她前几天在外面买了不少果子和糕饼回来给孩子解馋,想到过去家里的中秋节都有饴糖,便想买一些回来,但这些天逛了六镇都发现没有卖。
    白砂糖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只有蜂蜜,一小罐上蜜要四百文钱,她当时一听价格就扭头闪人,还不如自己做饴糖呢。
    两个灶位,阿勇正在煮鱼,而王书颜则在案台上切着已经发芽的麦芽。
    灶台一下子呼吸吸进来很多人,全围在王书颜身旁。
    “颜阿姊,我三舅让我来帮忙。”小姑娘处理完自己的事情,转头就是没心没肺。
    小元正看着王书颜正扒着竹篓的麦芽切着,好奇问:“阿姊在做甚。”
    厨房很大,他们几个围在案台上也不挤,都一脸好奇的盯着王书颜。
    王书颜把最后一点切完,让阿勇把煮好的糯米端过来,笑道:“给你们做饴糖吃。”
    几人一听,都神色发亮,由其是三郞的表情最垂涎欲滴。
    他们亲眼看着王书颜把糯米和发出来的麦芽混合在一起,不停翻搅着,然后裹着纱布挤出水,几个人看着手痒想帮忙,王书颜点头同意了。
    等阿勇一扭头,就看到一群孩子连着表姑娘在挤水,一个赛一个的欢喜,他摇摇头,不懂孩子的傻乐,继续做晚饭。
    因为昨天三爷说今晚会过来颜姐儿家蹭饭,他趁着今天和颜姐儿出去顺便采卖食材,不是他吹,今晚这桌肯定是丰盛如过年。
    一刻钟后
    “阿姊,要煮多久啊?”三郞看着已经在灶上煮得粘稠的麦芽糖,一脸心急。
    其它人虽然也想吃,但没三郞那样焦急。
    “快了。”王书颜用木铲勾起麦芽糖,见已凝固,将小砂窝端起来放在案板上晾凉。
    “这样就好了?”二郞好奇问。
    王书颜摇头:“还没有,等凉了就可以做了。”
    众人失望。
    王书颜笑着用筷子缠住一点点给每人都尝尝。
    多笋感激极了,没想到连她也有,她心不甘情不愿的把另一筷糖拿到阿勇,阿勇一脸受宠若惊,欢喜接过。
    口感粘稠滑腻,还有股烤麦芽的香气,还甜滋滋,真好吃。
    “阿姊,我还要。”三郞撒娇道。
    小元正没有吃过这种,但是吃过饴糖和蜜糖,眼下也觉得忍不住想吃,却不好意思开口。
    二郞不说话,就巴巴看着阿姊表示期待。
    奉乐行自然是吃过的,家里厨娘有做,但是架不住这是‘师父牌’的,也嘴甜道:“颜阿姊,你真利害,连糖都会做。”
    王书颜哈哈笑,见他们都一副嘴馋想吃的德性,却没有继续给他们吃的打算:“这些呆会要做饴糖用的,等做出来了,你们再吃。”
    几人一听虽然失望,还是乖乖配和。
    这是新房子的第一个中秋节,张氏没想到里正也过来吃饭,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周颂卿想让张娘子多了解自己多一些,便梗着脖子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借着奉乐行当恍子绕来绕去绕到自己身上,偶尔说出几件趣事,惹得张氏捂嘴笑起来,她也勾起了未嫁前的回忆,两人就这样说起孩童的趣事来。
    “我那个时候也喜欢爬树,但就是看看,因为我娘是不会让的,后来,我阿姊在我生辰那天拉着我钻狗洞跑出去放风筝。”
    “那你爬上树了吗?”周颂卿笑问。
    张氏摇头失笑:“我不敢,太高了,但我阿姊敢,因为风筝挂在树上了,不爬树不行。”
    后来,也因为这事,才促进了张云梅的姻缘,如今想起来,小时候那种纯粹的美好真的让人怀念。
    她虽然软弱,却有个处处维护她的长姊,从小到大,长姊都是表面看着拿她揉戳,其实最疼她。
    在嫁给王负之前,父亲是想让她嫁给一个老员外当续弦的,因为可以帮扶家里的商铺生意。
    当时就是已经嫁人的张云梅杀回来为她讨公道。
    只可惜,虽然最后没有给人当续弦,却嫁给了王负这样嗜赌的人。
    或者,她的姻缘里就注定了不如意。
    想着想着,都有点想张云梅了。
    周颂卿看出她目光的追思和思念,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她。
    他张嘴正要说什么,就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
    阿勇道:“三爷,可以开饭了。”
    周颂卿脸色阴沉,冷淡应了一句。
    阿勇:……他没做事啊,为啥三爷又不高兴了?
    晚饭很丰盛,阿勇和多笋也被叫下来用饭,一团和美热闹。
    随着张氏一声‘吃饭’,二郞三郞举起筷子就朝最喜欢的鱼肉夹去,然后夹到张氏碗里。
    张氏看着左右坐着的二郞三郞,脸上满是欣慰。
    小元正知道阿姊不喜欢鱼腥,给她夹了块酸辣豆腐。
    奉乐行想夹给‘师父’的动作一滞,一拐弯忙搁到三舅碗里,忍不住夸自己果然机智神猛。
    周颂卿扫瞪她一眼,他与张氏就隔一个三郞,看着眼前类似阖家团圆的画面,眉宇舒展,笑意更浓。
    吃到一半,王书颜亲自给周颂卿倒酒,笑意盈盈:“阿叔,中秋节快乐,多谢您这段时间的照顾。”
    张氏也端起酒杯敬他:“里正,颜儿说得没错,这段时间若是没有你和李老的帮扶,我们家不会越过越好。”
    周颂卿:“张娘子和颜姐儿不用客气,说明……咱们之间的有缘分。”
    王书颜听着他一语双关的话,满意极了,果然是文化人。
    张氏一杯饮尽,被酒辣得一激灵,只觉心头的烦闷顿消,展颜笑道:“痛快。”
    周颂卿不想她多喝,只喝了一杯便让颜姐儿以茶代酒。
    张氏有点失落,却也怕自己多喝失态。
    周颂卿把她的失落收进眼底,眸里笑意更深。
    吃完饭,周颂卿让阿勇和多笋帮忙收拾,然后走到茶亭布置糕点,给二郞三郞小元正奉乐行四人各分一个灯笼,都是他特地到西镇买的。
    奉乐行手上提的灯笼形状是只小兔子,小元正的灯笼是只猴子,二郞的灯笼是牛、三郞是虎,每个人手上的灯笼各有不同,别致多致。
    小元正笑嘻嘻的,每个灯笼都看了好几眼,觉得回头也可以研究一下,这种程度的灯笼他再多些巧思可以更好看。
    王书颜推着张氏从房里更衣出来,两人不由愣住。
    家里每个屋子的瓦檐上不知何时竟全挂着灯笼,什么样的形态都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灯笼的,错落有致的分开,更是好看。
    “真好看,这是你买回来的?”张氏看着琳琅满目的灯笼,杏眸灿若繁星。
    王书颜笑着摇头:“不是,我本来是想买的,可是忘了。”
    其实她没忘,但是这么浪漫的手笔既然有人都冒尖了,她总不能拆台吧。
    用脚趾头一想,她都知道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