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这里绝对不内卷
作者:老杨半仙   我在非洲当酋长最新章节     
    渔船出海的第一天是所有水手最轻松的那一天,因为还没有到渔场,所有人精神抖擞有说有笑,讲述这些日子在家里发生的趣闻,还有人在餐厅里拉手风琴。
    毫无疑问,萧鹏的到来成为所有人的稀罕物,尤其是知道他是龙国人后。
    就像之前说的,在俄罗斯人眼里对龙国人的印象两极分化很严重,尤其是岁数大一些俄罗斯人的通常对龙国印象不太好。
    这里还有另外一种情绪:他们很多人还是深受前苏联思想影响,认为龙国是‘反骨很强的小弟’,是在我们的帮助下才富裕起来的国家。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人,如果是陌生人富裕起来,可能他们感触还没有那么深,但是如果是自己从小就认识的人发财了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而渔船上大部分渔夫岁数都比较大一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乡村地区实在是太……
    不知道该怎么说。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
    这里有很多小村落,都是那种木板房子,砖房都不多,大点儿的村庄几百人,小点儿的村庄几十人。
    这些村庄之间基本没有道路连接,能有条可以供摩托车跑的乡村土路就很不容易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的汽车非常注重越野性能的原因。
    那么既然交通这么不便,他们要靠什么来进行人员往来物资传达呢?
    可能在龙国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他们用的是窄轨铁路。
    在世界铁路发展初期,铁轨的标准堪称五花八门,最宽的能到2133.6毫米,最窄的只有762毫米,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标准。而由于世界上第一条商业铁路也就是英国的斯托克顿到达灵顿的这段铁路采用的1435毫米的轨距,而且从此后他们的铁路都用这个规矩,再加上他们那时候是殖民强国,所以1435毫米轨距也成为了铁路的‘国际标准’,比这个轨距宽的铁路叫做‘宽轨’,比这个轨距窄的叫做‘窄轨’。
    但凡是乘坐铁路到过俄罗斯的或者是搞铁路货运到俄罗斯的,都知道龙国的火车在进入俄罗斯之前首先要更换车底,这是因为俄罗斯甚至很多前苏联国家采用的铁轨都是1524毫米的宽轨。
    有人说他们这么做得目的是出于战略目的,但是这应该只是一方面,毕竟俄罗斯境内很多国土属于冻土带,而那时候修铁路技术又不像现在这么先进,他们采用宽轨也是为了增加铁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那么他们这些窄轨是怎么回事呢?这都是当年一些工矿企业使用的工业铁路。
    这种窄轨铁路轨距只有762毫米,现在在国内一些除了一些老的矿业公司内部还能见到这玩意外,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内燃机头,后面拖着一到两个客厢,夏天的时候开窗通风,冬天的时候里面生炉子保暖,最快时速能达到十公里多点儿,还赶不上自行车快。
    萧鹏乘坐过一次瞬间惊为天人:这种小铁路用的内燃机还是1958年就已经停产的tu2型,到了今天还能用自身就是个奇迹了!
    但是在俄罗斯一些偏远地区,这竟然还依然是乡村间主要的交通工具!包括物资运输人员运输主要全靠它!
    这里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所以在这里生活绝对不内卷——那是想要卷都没得卷!
    萧鹏最看不上一些润人说自己润出去是因为国内内卷太严重,也不想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那种内卷的环境中,所以才选择润出去。
    对于这个说法,萧鹏只想对他们比出一个中指。
    真的只是要想过上不内卷的生活?国内很多乡村地区都不内卷!俄罗斯乡村更不内卷!
    怎么不往都这边跑?
    就好像在国内的时候他和罗永强一起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朋友,非说自己社恐,说想要去加拿大去过那种隐居山林减少社交的生活。他说自己有一千万不知道去那边生活够不够,想要咨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最主要是咨询罗永强的意见——毕竟他在那边生活很久。
    当时萧鹏听到后直接说:你真想过那种生活?去鸡西的山里行了!买个房子用不了几个钱,一样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而且还不用担心发生山火没有消防队管,你怎么不去那边?
    想润出去就润,也没人拦你们,说的那么漂亮干啥!
    咋了?先骗骗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
    萧鹏在非洲遇到过很多海外侨民,其中有很多非常受人尊敬,龙国现在在海外的发展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更瞧不起其中另外一部分,那说白了都是投机分子,哪里好就往哪里钻。
    当年龙国不好的时候天天在外面各种抹黑,现在这几年看到龙国好了,又开始天天拿着小红旗到处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你特么的都加入外国国籍几十年了,还有啥不能分割的!
    萧鹏坐在餐厅里喝着咖啡看着一个老水手拉手风琴。
    前苏联时期的曲子是一首接一首,什么《喀秋莎》、《歌唱动荡的青春》、《纺织姑娘》、《斯拉夫女人的告别》、《三个坦克兵》、《小苹果》、《山楂树》……
    那琴技是真的震惊到萧鹏了,说他是大师水平都不为过,听得他是如痴如醉!
    水手长拿着他今天的定量伏特加走了过来:“萧,你很喜欢听老尤里弹琴?”
    萧鹏点点头:“确实如此, 虽然我没接触过手风琴,但是我对他的演奏的评价是‘大师级水准’,他真的很棒!你们俄罗斯人的艺术水准我还是很佩服的。”
    他说的真不是客套话!
    前苏联时期你可以吐槽他这不好那不好,有一点儿苏联做的相当牛x——他异常注重提高苏联人民的教育和艺术修养。生生把芭蕾舞、歌剧之类的所谓‘高雅艺术’变成了平民艺术。工人们下班就去工人文化宫里去学芭蕾唱歌剧。
    现在俄罗斯在这些领域以及艺术体操、水下芭蕾之类的运动领域,那都是最顶级水准的代表!
    这都源自于当年苏联时期传承下来的习惯。
    水手长道:“你别看老尤里现在这样子普普通通,二十年前他可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器乐教授,但是当时柴可夫斯基学院改制的时候他们连续四年没有发到工资,于是曾经的器乐教授就变成了现在的会弹琴的大老粗渔民。”
    萧鹏听后唏嘘万千,二十年前的俄罗斯正是这个国家寡头们最疯狂的时期,各种侵吞国有资产。就连大名鼎鼎的柴可夫斯基学院当时也没逃过厄运。
    这时候水手长大声拍了几下手掌喊道:“都停一下!”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看向水手长。
    水手长道:“两个事情宣布一下。第一,今天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会有一场三级风暴,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旁边有人喊道:“水手长,五级风暴都经常遇到,三级的算个毛啊!你直接说第二件事吧。”
    这倒真不是他们在装x,北冰洋气候比较恶劣,在这里进行海上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风暴,所以从苏联时期它们的船舶就很注重防风防浪,对‘吉欧号’这种三十多米长的大拖船来说,五级风暴确实不算啥。
    水手长道:“大家也看到了,咱们船上有个陌生面孔,这是船长的朋友萧鹏,是龙国人,在咱们船上体验生活,为了让大家认识一下,我们就用船上的迎新仪式欢迎他,谁先赢了他,奖品就是我这被子里的伏特加!”
    “乌拉!”瞬间所有渔夫都来了性质,一起围了过来:“我先!”
    “不不不,我先!”
    萧鹏一脸懵,这怎么就扯到自己头上了?
    话说你们的迎新仪式是什么啊,怎么这么多人抢着来?
    “水手长,你说的迎新仪式是什么啊?”
    “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