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生死两皇后番外
作者:顾锦年   快穿:我来给我妈撑腰了最新章节     
    赵璟这一生只娶了一个皇后,遗传了祖辈子嗣稀少的传统,他一生也只有一个孩子。
    赵尧在他的培养之下,其政治能力很是出色。
    之后的多年里,在张氏离世以后,赵璟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
    然后带着王氏去游历天下了,偶尔也做一做见义勇为的事。
    但更多还是观察,自己这些年提出的政策,到底有没有传达到每一个地方。
    夫妻二人游山玩水的同时,也不忘给赵尧寄信件报平安。
    游历了几年之后,赵尧的孩子也出生了。
    王氏想抱孙子,于是赵璟就带着她返回了京城。
    之后的多年里,一直到离世,他都呆在皇宫中陪伴妻儿,教导孙儿。
    在他离去之前,也给儿子留下了长达万字的计划书。
    按照大宋这些年的发展,往后该会达到何种生活,他在书里都有说。
    达到了一定的繁华之后,要如何继续,他也在计划书里给儿子留下了答案。
    安排好未来百年的事情以后,赵璟也不操心多余的了。
    在儿孙的陪伴下,最终也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离世之后,大宋的子民无疑是最伤心的。
    赵璟这个君主,直接带领大宋的发展和周围国家拉开了近百年的差距。
    如今他们大宋繁荣昌盛,没有一个百姓是饿死的,衣食住行更是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每当听到周围国家发生灾难,导致百姓衣不裹腹,活活饿死的时候。
    大宋的子民们都在感慨,他们遇到了一个极好的君主。
    提出的种种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赵璟的离去,是那么让人不舍。
    赵璟离去之后,京城的百姓们在长街旁相送,一直跟随着棺椁走了几十里地。
    看着父亲如此受百姓爱戴,赵尧也在心里发誓。
    务必要做一个像爹爹那样的人,为百姓谋利,为江山社稷献身。
    百年之后,也要百姓们这样不舍的相送他。
    —
    张氏的晚年生活过得很是精彩幸福。
    赵祯去世之后,她是真心实意的难受了许久。
    后来被儿子接到宫中,有孙儿和儿媳妇的陪伴照顾,她慢慢也从这种伤心的情绪中缓了过来。
    孙子生的讨喜,那张嘴也会哄人,看着孙儿,张氏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赵璟。
    整日有这小家伙陪伴着,她的日子也过得和乐乐起来。
    作为太后,本就享受着天底下最好的供奉了。
    这会儿又儿孙绕膝,人间幸福也不过如此了。
    对比起坎坷的前半生,她的后半生真的是一帆风顺。
    只是随着上了年纪,瞌睡越发少了之后,她想起之前的事情的时间就越发多了。
    赵汐玥嫁了个好驸马,生了四个孩子。
    她经常会带着孩子入宫来看望曹氏和她。
    每当看着赵汐玥那几个孩子……以及赵汐玥的时候。
    张氏总会有些恍惚。
    如果她的三个女儿还活着,有赵璟这样出色的弟弟做靠山,想来如今的日子也跟赵汐玥差不多。
    嫁得如意郎君,生活幸福美满,儿孙满堂。
    恍惚之间,张氏仿佛看见了那样的场面。
    看见那三个女儿都带着孩子,笑意盈盈的来宫里看她。
    她们越走越近,脸颊也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想来,她也时日不多了。
    好久没有这样清晰的看见过女儿们的脸了……
    —
    曹氏作为皇后,自小就被教导一切礼仪。
    性格虽然温和,但也养成了循规蹈矩的性子。
    嫁给赵祯之后,她和官家的感情并不好,只能说是相敬如宾。
    后宫的宠妃众多,张娘子更是拔得头筹。
    在张娘子受宠的那几年,她看得出来,官家很喜欢这个女人。
    甚至为了张氏,连连做些跌破底线的事儿。
    宫里有些什么奇珍异宝,更是要率先被送到宁华殿里任由张氏挑选。
    对于官家这样越矩去宠爱一个女人的行为,她心里倒是很羡慕。
    羡慕张氏活的自由洒脱,羡慕她能得到官家的宠爱,在后宫活得轻松自在。
    那两年,年轻气盛的张娘子很是得意,说话做事之间,都有着一股顺意的傲气。
    后来她连生三女,又连失三女之后,身上的那种傲气全部消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毫无生机的气息,整日把自己关在宁华殿里不出来。
    像是随时会仙去的样子。
    看着张娘子前后的转变如此之大,她倒是很为她心疼。
    想上门去安慰她两句,可又怕她会误会她是来看她笑话的,无奈只能远远观望下来。
    后来听说张娘子又有孕了,她倒是很为她高兴。
    又有了孩子,这应该能让张娘子走出痛失三个孩子的悲伤中了。
    听说张娘子的胎不稳,她竭尽所能的用自己的嫁妆去帮她。
    经过这件事以后,她们二人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不少。
    后来孩子出生,两人又有了些矛盾。
    不过这都不重要,并不影响她爱喜张氏生下的孩子。
    她这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子嗣,对于张氏生下的这个孩子,她倒是很是喜欢。
    经常会不请自来的来宁华殿里看这个孩子,陪这个孩子玩。
    这个孩子天资聪慧,也极有孝心。
    有一次官家带他出宫,他竟然还带了糖葫芦来给她。
    看着那一串已经化掉的糖葫芦,她心里很是感动。
    这种感动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从那一刻她就知道,以后无论她有没有亲生孩子。
    这个孩子都会是她的孩子。
    事实也果然如此,在官家去世之后,那个孩子把她和张氏接到了宫里。
    宫里有两个太后的情况,以前也有过。
    她虽然是嫡母,名义上也尊贵两分。
    但是自古以来,嫡母和生母都存在的情况下,她这个身份就很是尴尬了。
    毕竟有亲生母亲在那,皇帝又哪会和她亲近?
    所以在外人看来嫡母身份尊贵。
    但在宫里人看来,她的地位就已经比张氏矮了一截。
    连她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那个孩子把水端的很平。
    回到宫里的很多年里,那个孩子对待张氏和对待她,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半分区别。
    看这孩子心胸如此宽广,她不禁自嘲,倒是自己心眼小了。
    心理自嘲的同时,她也在感慨和感激张氏。
    没有让她受生育之苦,却得了这么一个极为孝顺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