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又有变数
作者:都满弘   大国化工最新章节     
    当天晚上回到家后,耿志扬对父亲道:“爸,今天宁阿姨去我们厂了。”
    耿玉诚笑道:“宁处长跟我说了。她还夸了你呢。说你沉稳冷静应对自如,比那些老同志表现都好,看样子是个干大事的人。”
    耿玉诚年轻时跟宁中琳曾经是同事又是邻居,因此俩家的关系极好。耿志扬跟宁中琳的女儿袁梅年龄相当,又同在一个幼儿园和小学,上学和放学时都是手拉着手做着伴儿,因此可以说是两小无猜一起长大。
    不过后来宁中琳调去了市级单位,袁梅也跟着转学去了市实验小学,耿志扬便从此跟她断了联系。要不然照此势头发展下去,耿志扬现在的伴侣说不定就会是袁梅。那样的话,就没有后来的卢晓清什么机会了。
    耿志扬听到宁中琳跟父亲联系过,于是试探着问道:“爸,宁阿姨说没说我们厂的事将来会怎么处理?”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宁阿姨这个人嘴严得很。”耿玉诚道:“跟工作有关的事一句也不会说的。”
    “哦……”耿志扬正暗自失望,却听父亲又道:“不过我倒是听到了一些消息。”
    “哦?是什么消息?”耿志扬大感兴趣道:“爸,你快说说!”
    耿玉诚道:“你们厂以前看你不顺眼的那个党委书记犯了错误,上级正在专门调查他。而且这家伙本身自己也不争气,牵扯他的财务账目乱的一塌糊涂。我看呢,他离着倒霉不远了。”
    耿志扬大为惊奇道:“爸,你是怎么知道的?”
    耿玉诚嘿嘿一笑道:“工作纪律,我不能说,跟你说这些已经是破例了。”
    耿志扬埋怨道:“爸,要么你不说,你说了又只说一半,我能不追着问吗?”
    “你要不是我儿子,我才不会跟你说这些呢。”耿玉诚道:“但你是我儿子,敢欺负我儿子的人我也希望他倒霉!”
    自己的老爸还是疼自己的。耿志扬顾不上感慨父子情深,而是关心道:“爸,你估计大概什么时候会处理田连营?”
    耿玉诚道:“什么时候?当然是调查清楚,固定证据了以后再开会研究。”
    耿志扬急问道:“会不会过了九月份再处理他?”
    “那可不一定。”耿玉诚道:“快的话一个月之内就会先免职,再让他等候处理。慢的话就不好说了,三五个月也有可能。”
    “一个月!”耿志扬心道:“现在是七月中旬,离着二硝装置开车最快还有一个多月。一旦田连营被免职,新来的党委书记可就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来了之后,他对二硝装置会是个什么样的态度更是拿不准了。”
    根据蒋瑶传来的消息,省鼓集团的尾气透平制造进展平稳,估计最快能在八月初运抵氮肥厂,八月底就能安装完毕。如果按这个进度估算,九月初,二硝装置就能够进行全装置试车。
    一切顺利的话,二硝装置试车成功后即可转入为期三个月的达产达标连续生产考核。如果没什么意外发生,二硝装置就可以正式宣布投产成功。
    只不过,有了田连营可能被撤换的变数以后,二硝装置的试车工作悄然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是再快,也不会再一个月之内撤换田连营吧?”耿志扬暗自揣测道:“只要挺过尾气透平安装阶段,即便是党委书记换了人,也影响不了装置试车工作。”
    田连营何时被撤换不是耿志扬说了算的事,但他很快又想起了另一件能说了算的事。
    “爸,刘叔的闺女什么时候能来上班?”耿志扬道:“我在省城那公司现在正在招人,她要是来不了我就换人了。”
    耿玉诚在省城有个老战友刘岳东,小闺女刘丽丽所在的企业破产倒闭后成了下岗工人。当得知儿子准备在省城办个高科技研发公司需要招人时,耿玉诚就想着帮战友一把,于是把他闺女介绍给了耿志扬。
    “丽丽现在就能去。”耿玉诚忙从文件包里找出一封信道:“她还给我寄了份简历,你看看行不?”
    耿志扬从信封里抽出简历来一看,刘丽丽毕业于省城一所职高,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有六年的企业财会工作经历。
    “她才职高毕业,学历有点低啊!”耿志扬失望道:“我还以为她至少得是中专学历呢。”
    耿玉诚忙说好话道:“丽丽学历是低点,但人家孩子很老实,给你干会计可以很放心的。再说了,她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你就不用担心以后她休产假了。”
    “先让她干出纳吧。”虽然刘丽丽只有职高学历,但会计和出纳岗位最好是自己的人,因此耿志扬还是愿意用她:“会计我让侯廷魁先兼着,等她有经验了再让她干。”
    “行啊,出纳也行。”只要帮老战友解决了闺女的工作问题,耿玉诚就算交差了。再说了,刘丽丽在自己儿子的公司上班,有什么事都能随时照应着点,总比去外面找活干要强一些。
    四海旭阳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以后就面临着招聘人员问题。施大鸣马不停蹄介绍来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学计算机的专科生蔡宝盛,另一个是英语专科毕业的马玲。
    既然是施大鸣介绍来的人,耿志扬即便不想用也得用。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北海工大教师的孩子,但由于在学习上不是很在行,因此只能考个自费大专混个文凭,所以找不到合适的体面工作。
    而耿志扬他们成立的四海旭阳科技有限公司怎么说也是挂着北海工大的牌子,而且系里还占有一部分股份,有空缺职位自然是先照顾自家老师的子女了。
    耿志扬暗自寻思道:“刘丽丽干出纳,马玲可以干办公室。至于蔡宝盛,可以先让他一边打杂一边帮着调试编制一些程序等辅助工作。”
    耿志扬身在安海,平时去不了省城。蒋瑶在省鼓集团的工作也很忙,平日里也顾不上管理公司。而朱旭升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善于管理人际关系,况且他现在还是学生,因此不能指望他长时间坐镇公司。
    “看来只有找任子集老师好好谈谈。”耿志扬思量道:“委托他在工作之余多花些精力管理好公司,省得这几个年轻人没人管教的情况下闹翻了天。”
    以九十年代的通讯手段,身在异地的他管理起公司来的确不怎么方便。不过好在朱旭升明年就要毕业,只要他能平时待在公司里,即使是不善于管理,也能让其他人有所顾忌。